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傅潜)
落花枝头谢大光阅读答案【篇一:落花枝头】
p>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读读、记记,掌握重点字词。
2、读通文章,梳理思路。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分析文章,概括主旨。
2、品味形象生动、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落花的精神,领悟作者对奉献的赞颂。
教学重点:
1、 梳理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旨。
2、 品味形象生动、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领悟“落花”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品味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频)
让学生闭目欣赏杨钰莹演唱的《落花》,并想象自己处在一个落英缤纷的世界,将学生带入落花纷飞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想象中都看到了些什么花呀? 学生:桃花、梨花、苹果花??
教师:这些花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今天呢,我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近一种我们生活中没有见过的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谢大光先生,1943年12月生于天津,祖籍山西。1962年由工科大学参军,从事文化工作。1968年退役后,做编辑工作至今。现为百
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散文《落花枝头》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默读课文,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画下来。
三、疏通字词(课件展示)
1、字音
2、词义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翘望:抬头远望。
四、分析文章,梳理结构,把握主旨
(一)分析文章
1、齐读1、2段:(实写)
明确: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描绘雨后之花富有生气,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分别请学生朗读3、4段:(实写)(图片展示) 问题:文中所描绘的花是什么花?
明确:石榴花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石榴花的?
明确:作者先是想起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引出石榴花,紧接着由近观而写花果。
3、女生齐读5段:(虚实结合)
问题:作者为什么由水珠联想到泪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同是“落”的动作行为,让作者由“水珠洒落”联想到“花果洒泪”,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果以灵性,使它更具有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问题: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注意时间词) 明确:它曾为花蕊遮风挡雨,孕育新生。
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 它落而无憾,又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问题:文中写“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这种美好的情操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襟怀坦荡、无私奉献
问题:后文举“火石榴树”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对比,通过对比,虽然火石榴树“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由此突出“落花”无私奉献、孕育新生的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4、男生齐读6段:
问题: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称作“君子”,把“菊”称作“隐士”,把“牡丹”称作“富贵者”。请说出文中“未果之花”指哪一类人?
明确:指红颜薄命的伤春怨女,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 问题: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婉”,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
明确:因为古代时封闭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折而夭谢,悲伤诗歌的诗人作者、红颜薄命的伤
春怨女以及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而在现代,我们的国家生机蓬勃,每个人都尽心竭力、坦坦荡荡,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因此,作者的感想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婉”。
5、齐读7段:
问题:“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一句,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落花嘱咐的内容。
明确:明年春天必“繁花硕果”,生机蓬勃。
(二)梳理结构
1、2段:发出疑问,引起兴趣。(实写)
3、4段:引出咏物,近观花果。(实写)
5、6段:赞美落花,主题升华。(虚实结合)
7 段: 赞美落花,直抒胸臆。(实写)
(三)把握主旨(课件展示)
齐读5、6段,归纳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通过对开得热烈而又飘落的“石榴花”的描写,热情赞美了“落花”襟怀坦荡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并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升华主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联系熟悉的拥有“落花”精神的人物)
五、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课件展示)
【篇二: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试题
(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 积累和运用(共30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选自《苏轼诗集》卷四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
b.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c.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d.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 远远望去,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即若离,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
b. 一些沿海城市飞速发展,现在的景象日新月异,和内地相比真可谓世外桃源。 ....
c. 她当时那种神采,如同严冬里斗雪傲霜的一枝腊梅,显得特别秀丽清新和生意盎然。 ....
d.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小桥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
a.林中小溪能够顺利到达大海,取决于它的坚定的信念。
b.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更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c.《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d. 这块玉石被能工巧匠们精心雕成了一棵玲珑剔透的大白菜,而且还伴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昆虫呢。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去国怀乡, 。
(3)山水之乐,。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月晕午时风(6) ,窥谷忘反。
(7)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落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造词工丽,随手拈来;晏殊《浣溪沙》中的“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1)【诗海撷趣】我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研究物候的资料,请从下列古诗词中探究出某些物候的规律。(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我的探究】
【我的答疑】 ②【学以致用】程程同学又“百度”了下列选句,请你完成。(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⑴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⑵。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⑴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⑵章台路:游荡场所。
7.(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词牌,你认为下列词牌名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 相见欢b. 蝶恋花 c.浣溪沙 d.水调歌头
(2)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3)“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请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作具体赏析。
答:
(二)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8—11题。(14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复不省 ( )②然负此自放 () ..
③心善其说 (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11—14题。(10分)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 ;第二, 。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2.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4分)
(1)(2分)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 ;第
二, 。
(2)(2分)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3分)
答:。
(四)阅读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
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互相理解。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论述层次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简略说说作者论证“互敬”“互爱”的具体内容时,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朋友,你说呢?”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篇三: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理试题j】
>(1),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琵琶行》一文表达琵琶女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哲理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此山中”与杜甫《望岳》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7)新世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的良好心态。(《岳阳楼记》)。
(8)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孟浩然与农家朋友相聚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悠闲自得,幸福是杜甫“,。”的美好愿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古诗文默写。
(1)晓战随金鼓,。
(2)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蒌蒿满地芦芽短,。
(4)__________,君子好逑。
(5)__________,白露未晞。
(6)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纷纷暮雪下辕门,。
(9)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
1.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小题。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
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
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③④两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请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说说你对第⑥段“未果之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石榴,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乙】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小题。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第二,。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小题1】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第二,。
(2)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
【小题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答:。
【小题3】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答:。
1.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2分)
①等死__________,死国可乎②吴广以为然。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④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耕之垄上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佣者笑而应曰而庭宇芜秽c.尝与人佣耕尝闲处一室d.勤知其有清志安陵君其许寡人【小题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孺子何不洒扫
以待宾客b.吴广以为然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小题5】比较甲乙两文中人物特点,说出其异同。在刻画人物方法上,都有哪些共同点?(4分)
1.诗歌鉴赏
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小题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2.读下面的诗和词,回答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小题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题2】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不同点是什么?
【小题3】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一)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二)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小题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
【小题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诗词赏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
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10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原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0:1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4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