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虞哲光)
<出师表>练习题(二)
问答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主旨是: 亲贤远佞
3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怎样理解出师表?
即诸葛亮出兵北伐前写的奏议,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5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可以顺利实现
6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成实兴复汉室的大业
7本篇开篇有何特点?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8怎样理解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
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亲贤远佞是核心
9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10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11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成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即警其心
12为什么在分析不利的形势之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要后主即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机,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1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14文章起笔凝重,既然”疲弊””存亡之秋”,为什么还要出师北伐呢?
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遗愿,为“报先帝,忠陛下”而为蜀汉竭尽全力。
15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17“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二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8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19文中以千古奇偶而千古传颂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也。
20作者的政治愿望,战略目标是什么?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1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会: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2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2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点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德。
24从第六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淡泊名利、品格高远,一旦入世,就对主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25、提出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26、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答: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
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27、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27、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28、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29、〈三国〉中说:孔明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其实历史上许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都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分析形势,透过现象,掌握全局。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也具有远见卓识,试着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50字左右)答:例如,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他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后来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事实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08:4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4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