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孔祥明)
【造句大全】有教无类造句大全
有教无类造句
有教无类[yǒu jiào wú lèi]【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1、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记住一句话叫住有教无类。
2、在我们老师心目中总是有教无类的,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
3、有教无类的教书育人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4、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不是有教师资格证而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5、你有教无类的讲话让我听了之后一直感触颇深。
6、我们老师教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可以有教无类。
7、老师有教无类的去教书,学生井然有序的学习,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
8、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教无类,嘉惠无数莘莘学子。
9、持着有教无类的信念,他不顾生活条件艰困,自愿到离岛教书。
10、王老师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
11、不论学生的贫富贵贱,身为一个老师都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12、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推行以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释义:
有教无类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
是孔子提出的;正因为他提出这个,他的学生有好的有坏的.什么样的人都有.72个贤人都是他的学生.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7]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
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8]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8:3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3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