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董学源)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赏读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
[2]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操场边的树
一株株一排排
操场边的这些树是穿着迷彩服
正在军训的学生么?
烈日下,精神抖擞
纪律十分严明
虽然蝉声就像汗水一样不停地流下来
它们一动也不动 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挺胸、抬头望着前方
休息十分钟---
这个时候,我看见它们相互搭着肩膀
轻松地说着、笑着
哗哗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很绿、很生动
[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姿势 姿态
(1)它们一动也不动,保持着立正的(___________)。
(2)同学们个个准备好,以全新的(________)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严明 严肃
(3)他的表情(_______),让人觉得紧张。
(4)军训的学生们纪律十分(_______)。
[2]“擞”用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抖擞”的意思是______。请你用“精神抖擞” 造个句子吧。______________
[3]诗歌全篇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4]把操场边的树比拟为军训的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
1 / 8
[5]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从操场边的树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③供④耕织,也傍⑤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未解:不懂。④供:从事。⑤傍:靠近。
[1]题目中的“四时”指_______。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____时节的景象。
[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诗句。
小孩子不懂得从事耕地织布之事,但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塑造了农村儿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 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玉立”写出了___________,“晶亮的雪花”写出了_______,表现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3]“朦胧”“玉立”“晶亮”,表现白桦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这一小节总写白桦______的气质美。( )
A.静态 B.动态 C.静中有动
5. 课外阅读。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2 / 8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虽不言静而静自现。第二节接着描写在夜的寂静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__________写___________;然后由________________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写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营造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B.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
C.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4]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开心阅读。
乡村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作者以白描手法写了江南农村
(季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 ,后两句写 ,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3]关于第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才”“又”两个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
B.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这首诗表现了(多项选择) ( )
A. 诗人对衣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7. 以下几首小诗都选自诗集《繁星》《春水》,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
3 / 8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二)
母亲啊!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三)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4 / 8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关注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冰心。(_____)
(2)这三首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母亲的爱与思念。(_____)
(3)读第三首小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____)
[2]情感表达: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选一选。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让我们想象到(_____)
①儿时那令人怀念的景物,那些天真浪漫的快乐时光。
②儿时与母亲的美好回忆,表达出诗人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时的快乐的情感。
(2)“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这句诗(_____)
①把母亲比作春光,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②把春光比作母亲,体现了春光的温柔。
(3)“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句诗(_____)
①用万缕柔丝(头发)作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母亲那数不尽的温柔如丝的母爱。
②母亲的头发披在女儿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温柔。
[3]一展身手:诵读这些诗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的样子,请你试着用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仿写,也可自由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诗歌鉴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这首诗写作的顺序是从(_______)写到(_____)
5 / 8
[2]诗中的哪些字词体现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厌: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画一画诗人与敬亭山相对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重点段落品析。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____朝____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 宋,岳飞 B. 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____而写___,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
A. 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 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 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 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10. 诗歌鉴赏。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
鳜鱼(_________) 箬笠(________)
[2]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
B. 青山,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
6 / 8
C. “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D. “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11. 课内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是指________。“曈曈”的意思是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________的前景。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表现了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
(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唿哨、 、 、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 、 、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
(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13. 课内阅读。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请把这首诗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7 / 8
3.诗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在下面注上本诗中的读音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舍( ) 另外的读音组词( )
似( ) 另外的读音组词( )
4.“更”的意思是 。
5.给“似陶家”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好像一户姓陶的人家
B.好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6.理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14. 快乐阅读。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描写了________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________深情地踏着节拍唱着歌赶来送行。
[2]解释下列词语。
欲:________ 不及:________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潭水深千尺”写出汪伦与他的友情特别深。
8 / 8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7:5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3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