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细处见情微处见妙——抓住细节写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

更新时间:2024-03-22 16:33: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卫之民)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细处见情 微处见妙——抓住细节写人物》

【课标与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对学生的要求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2.教材分析

《抓住细节》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这个单元包含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欧阳修的《卖油翁》三篇教读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李森祥的《台阶》。

这几篇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人生的境界。各篇课文1

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既有对文学手法的赏析与总结(《阿长与〈山海经〉》),也有交互视角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老王》),还有对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思考(《台阶》),当然,更有对文章内容的反思(《卖油翁》),但是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描写生动、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的作用。

(2)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将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我们的一部教材;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已经学习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初步鉴赏能力。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能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环境烘托等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以教材中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为突破口,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提炼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观察,用心体察身边的事、物、景、情,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搜集2

选取并挖掘可以入文的素材,写真事,抒真情;能灵活运用提炼出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升格训练。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1.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选材单一;记叙事件不具体,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片段写得细致动人有感染力。

2.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内容空洞,叙事只是泛泛而谈,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或空洞无物;描写粗疏,语言干瘪生硬,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文章很难打动读者。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提炼细节描写的方法 。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教学评价】

设计当堂检测,以卷面检测为主。

【教学方法与媒体】:讨论法、交流法 、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兴致:

导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的细节之美,3

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好的细节,于细处见情,于微处见妙,今天,我们 就来一起探讨细节描写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火眼金睛,识人物

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个“不平常的人”是谁?从哪个细节可以看出?在学生猜读过程中,适时呈现鲁迅先生的照片,佐证作者对鲁迅肖像(尤其是头发和胡须)特征的观察和描写是多么细致入微。

学生读文字,抢答,猜人物,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初步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交流探究

4

【学生活动二】品读经典,悟方法

文章因细节而富有神韵,人物因细节而富有表现力。那么什么样的描写才能称得上是细节描写呢?

课文永远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本,伟大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经典的作品,也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人物形象。重温几个课文中的经典片段,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他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杨绛《老王》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5

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台阶》

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经典,从经典中提炼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学生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环境(景物)烘托等角度赏析语段,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

老师根据学生代表的发言适时提炼抓细节写人物的方法。

选点:抓典型,显特征

刻画:方法一:锤炼词语,塑造人物达典型

方法二:巧妙修辞,淡妆浓抹总相宜

方法三:景物烘托,锦上添花富神韵

学生明确只有那些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于细微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作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为称为细节描写。

【学生活动三】学以致用,巧掌握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这一情境润色修改。

英语测验,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被老师发现了。

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所给情境润色修改。

学生展示,师生互评。

6

如何就选定的素材扩展成文?

抓住细节写人物能力提升之锦囊:

方法四:物物相关,立体鲜活有深度

这里的物物指的是:本物、相关物、联想物。

本物是我们要写的主体。 我

相关物是与之相关的东西。监考的老师、教室的氛围、墙上的钟表、眼前的试卷… …

联想物是通过这些联想到的东西。

本该认真复习时侥幸的心理;玩与学纠结的心理;家长提醒自己时的那种不屑;反思以后应该怎么对待学习… …

四、综合建模

(一)当堂训练,巧升格

就【活动三】所写的片段,综合运用本节课提炼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升格。

(二)当堂训练,举一反三

某位同学打算写自己参加运动会比赛的瞬间,想一想要写好它,让内容丰富,细节动人,应该怎么确定这三物呢?

本物: 相关物: 联想物:

总结: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作文因为细节而充满神韵,生活因细心而异常美丽。让我们时时刻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布置作业】

7

A层:请将你运用细节描写的练笔扩写为一篇作文,力求人物形象 突出、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挚,不少于700字。

B层:请将你运用细节描写的练笔扩写为一篇作文,要求人物形象较为突出,情感真挚,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抓住细节写人物

选点:抓典型,显特征

刻画:方法一:锤炼词语,塑造人物达典型

方法二:巧妙修辞,淡妆浓抹总相宜

方法三:景物烘托,锦上添花富神韵

方法四:物物相关,立体鲜活有深度

《抓住细节》学情分析

一、本课的授课对象为2018级4班学生。

该班学生总体来说在语文学习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态度积极、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分享和讨论。

2.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语文能力及素养良好,课前能够按照要求预习。

8

3.已经掌握基本的阅读技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开头句段的作用分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等。

4.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知道要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能写简单的记叙文。

二、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我们的一部教材;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已经学习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初步鉴赏能力。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能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环境烘托等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以教材中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为突破口,打通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提炼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观察,用心体察身边的事、物、景、情,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搜集选取并挖掘可以入文的素材,写真事,抒真情;能灵活运用提炼出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升格训练。

三、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1.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选材单一;记叙事件不具体、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片段写得细致动人有感染力。

9

2.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内容空洞,叙事只是泛泛而谈,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或空洞无物;描写粗疏,语言干瘪生硬,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文章很难打动读者。

《抓住细节》评测练习效果分析

一、检测题一旨在让学生品读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感悟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进而从经典中提炼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提示学生可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精当的用词(动词、形容词),环境(景物)烘托等角度赏析语段,学生鉴赏起来就有了具体的角度和方向,从课堂实际发言的情况来看,对人物的性格,对描写方法的分析,学生的理解是很到位的。

二、检测题二意在让学生用提炼出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润色修改自己的写作片段。给出的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于学生的感受是直接、真切的,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将熟悉的话题写得更生动、有感染力,叙事只是泛泛而谈,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或空洞无物;描写粗疏,语言干瘪生硬,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现在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细节描写来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有了锤炼词语、妙用修辞、景物烘托这些具体的方法,再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课堂上部分同学现场展示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练习,与原作相比,确实用词拿捏得更精准,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细腻,语言也更具感染力。

10

三、检测题三意在举一反三,让学生更扎实、更灵活地掌握“物物相关”这一扩展成文的锦囊。初一学生虽已基本掌握“用基本的事例展现人物性格”,

但仍存在一个问题:内容空洞,文章很难打动读者,甚至好多同学连字数要求也达不到。“物物相关”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一方法,也就不愁文章选定了素材之后不知怎么构思、怎么组织材料、怎么写够字数了。有了先前的指导和写作练习,学生对“物物相关”这一写作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再结合给定的情境找“本物”、“相关物”、“联想物”时很快就找到了切入点,找得也很准确。

从当堂检测的效果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非常好,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抓住细节》教材分析

《抓住细节》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部编教材每册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包含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欧阳修的《卖油翁》三篇教读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李森祥的《台阶》,写作“抓住细节”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11

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人生的境界。各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既有对文学手法的赏析与总结(《阿长与〈山海经〉》),也有交互视角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老王》),还有对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思考(《台阶》),当然,更有对文章内容的反思(《卖油翁》),但是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描写生动、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基于此,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接着列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或读过的书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并尝试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加以记录这样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如《老王》中对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时的细节描写(“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可能会令人觉得害怕,不过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真切的感觉,让人难忘。

二、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如《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很12

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三、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抓住细节》评测练习

一 、品读经典,悟方法

课文永远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本,伟大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经典的作品,也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人物形象。重温课文中的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他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任选一段文字,进行品析。

(提示:可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精当的用词(动词、形容词)、环境烘托等角度赏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13

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杨绛《老王》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台阶》

赏析:

14

二、学以致用,重落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这一情境润色修改。

英语测验,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被老师发现了。

三、举一反三, 促掌握

某位同学打算写自己参加运动会比赛的瞬间,想一想要写好它,让内容丰富,细节动人,应该怎么确定这三物呢?

本物:

相关物:

联想物:

15

《抓住细节》教学反思

这么多年来,作文教学牢牢占据着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60分的大比重,任谁都不敢忽视。然而,作文教学又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写得辛苦,教师呢,教得更辛苦。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不再如临大敌,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不少同学都苦苦思索,困惑不已。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个体认识的表达,学生的作文必然具有原创性。因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只有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抒发出来。

因此,善于思考的老师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多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并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细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教学必须是有序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是作文教学的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年级学生,应该巩固16

小学的写作成果,实现平稳过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应继续以写人叙事为主,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想表达的中心突出出来。个别同学如果连写浅显的记叙文都觉得困难,教师也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也是新教材的根本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积极热情,当然也不会有写作能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一旦被葬送,那后果不堪设想。万事开头难,想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保持其浓厚的写作兴趣,进度应放慢,要求应降低,标准应放宽。降低要求不等于放任自流,只是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先激发兴趣,保有对作文的那份期待,再慢慢地想方设法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抓住细节,塑造人物,立体鲜活有深度。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内容空洞,叙事只是泛泛而谈,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或空洞无物;描写粗疏,语言干瘪生硬,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文章很难打动读者。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丰富作品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南京师大高朝俊教授也指出:“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发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细节描写可17

以让肤浅走向深刻。

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抓住细节写人物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先让学生领略细节描写的魅力,激发细节描写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有价值的素材,从景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训练;最后以教材中经典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依托,指导学生通过准确用词、分解细化、妙用修辞、巧用烘托等方法进行细致刻画,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名研究者,让我们的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抓住细节》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写作对学生的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18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根据以上内容,确立教学理念和教学重难点:

一、依据新课标确立教学理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19

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课教学抓住细节写人物,旨在通过阅读教学的名家经典片段,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读写结合,提炼出抓住细节写人物的方法。

二、依据教学单元要求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描写生动、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提炼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重点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的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将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依据教材的课型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人物描写单元,一个个“小人物”折射的却是人性光辉,可读性强,阅读文本的过程既是欣赏品味的过程,又是学习借鉴的过程。因此,对本次写作指导,要重视学生的赏读,以自读、自讲、自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从火眼金睛,识人物;品读经典,悟方法;学以致用,巧掌握;当堂训练,巧升格四个环节来实施。

20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6:3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3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节   学生   描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