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谭国恩)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
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能够激发人的爱党、爱国情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
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着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学习材料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是一个有着五十几名党员的小党.面对的是一个陷入苦难与屈辱深渊的旧中国。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2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社会主义中国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中国人民小富而安,朝气蓬勃。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为挽救民族危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出现了许多献身民族进步的人民英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出路。中国革命需要有一个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就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结论。
正当人们处于纺惶之际,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鼓舞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使他们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经过五西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鲜明地确定了奋斗目标,制定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在世界的东方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深入各大工厂、煤矿码头组织和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罢工斗争。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军阀血腥镇压,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必须联合社会各阶层,建立所有进步力量的联合战线。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合
作,以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两党合作的推动下,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迅速击溃了军阀的军队,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也日益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等国民党内的反共首领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国反动的和守旧的势力联合起来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并得到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反动势力掌握着军队,占据着中心城市,对革命群众采取野蛮的屠杀政策。严酷的现实表明,要在一个像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须有新的思考,开辟新的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如何在中国社会立足和发展的答案,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当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的时候,敌人的疯狂“围剿”,加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革命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拨正了革命的航船。同年10月.中央红军首先胜利到达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奇迹般地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又加紧向华北扩张。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广泛联络各种可能参加抗日的力量,制订“逼蒋抗日”的方针,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
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当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抵抗失利之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者逐渐将主要力量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和空前残酷的“扫荡”。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通过长期的消耗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1945年8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和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a(“conten”);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当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拒绝和平民主的要求,粗暴撕毁规定,公然发动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解放区军民实行坚决的自卫战争,至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适时地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季,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从当年9月至次年1月,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相继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在长江以北。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1949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剥削、压迫的命运,结束了 100多年来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们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二、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
新中国诞生之初,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当时在国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是个烂摊子,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广大群众,肃清反动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又一重要任务。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作为中心工作,依靠产业工人,动员工商界人士,很快便使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工矿业恢复生产。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也随着没收官僚资本企业逐步建立起来。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控制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取缔银无投机的斗争,打击非法囤积生产生活资料等投机行为。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中央人民政府稳定了物价,统一了财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1937年抗战以来连续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态。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克服朝鲜战争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a(“conten”);
至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至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群众在获得经济和政治的解放之后,进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废除旧社会各种陋习,是当时新生的人民政府推行社会革新的一大举措。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法律的实施,为全国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此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迅速采取坚决措施,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社会痼疾。经过三年的努力,曾经在旧中国绵延不断的娼、赌、毒等社会病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被基本禁绝,广大人民群众为之振奋,社会面貌、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几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的经济、政冶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基础上,中共中央经过近两年的酝酿,提出了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全国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的任务基本完成,私营工商企业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编制和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社会经济建设,并迅速建立起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新课题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究竟应当怎样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比较注重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但历史表明,苏联的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在苏联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都适合于中国。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在初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新的方针,试图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同时这一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57年2月,毛泽东又根据东欧发生的波匈事件的教训,发表了《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些重要思想和方针提出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党内和社会上一时间出现了十分活跃的民主气氛。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异常复杂的任务。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中国共产党人希望少走弯路,在最初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思想,但毕竟是不成熟的。一段时间里,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主要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失误:一是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二是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导致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并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长达10年的全局性社会动乱。
从195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20年,在有些方面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尽管历经坎坷但仍然在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科技及外交等各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精神,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新道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愿。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
形势的发展呼唤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站了出来,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
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系列重大决定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的标志。从此,中国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1979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关系进行全面调整。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长期存在的积累率过高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调整的重点是理顺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党开始着手为“文化大革命”以及此前的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全面平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客观评价了毛泽东的一生,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做出结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初步概括。这一《决定》的通过.
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结束了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思想混乱,团结一致地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的重任。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中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取得突破的。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鼓舞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打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企业原先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所有制格局。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与改革同步,对外开放工作也正式启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广东、福建两省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城市首先设立经济特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很短时间里就取得显着成就。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对
外开放的重大步骤。1984年春,进一步开放由中国北部到南部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初,决定开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随后再开放辽东和胶东半岛。1987年后,设立海南省,把海南岛建成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样一来,中国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开放新格局。
但是,直至1992年前,中国的改革究竟应当朝哪个方向走它是以完善原有的计划经济所有制为目标,还是以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人们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中国的改革最初的指导思想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让市场发挥调节和补充作用。与此相呼应,改革先从“体制外”入手,即在非国有部门倡导建立市场导向的企业,依靠它们实现经济的增长,由此在中国出现了体制内“计划”与体制外“市场”并行的“双轨制”格局。随着乡镇企业、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合资、外资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份额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增长。改革的实践推动着人们的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决定虽然还
没有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已蕴含着市场化改革的取向。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艰难的阶段。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当中国的改革有可能迷失方向的时候,邓小平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来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
随着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确立,政体体制改革及其他各个方面政策的调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
体制改革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在稳步推进。如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实行基层自治与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改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交往活动日益活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发生了根本转变,主要就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为此,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调整,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改革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也包括文化和社会领域。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得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弘扬中华民族
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风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体育方面.中国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同肘,也积极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有步骤地在城镇建立起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重点培育发展行业性、慈善性和服务性社团和基金会以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福利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把一些管理和服务功能转交给非政府组织。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国家财政实力有了很大增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千百年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的理想和追求。为此,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实行进一步的改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关于社会建设的决定,它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此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事业、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不仅使13亿多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应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应对桃战、奋发有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心得体会
在我党九十岁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5月份我校也启动了“党旗在我心中”系列活动。举办这些活动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以崇高的敬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的学生关注党史,学唱红歌,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激发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从1921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历史我们怎能忘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改革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期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各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后来又经历了“左”倾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不仅敢于并且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饶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事实,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
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时间里,我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今天,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xx万的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人的努力。我们怎能忘记
通过党史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信念,我希望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尽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看了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还看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3:1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33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