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小说》读后感1200字(共5篇)

更新时间:2024-03-22 04:35: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聂铣敏)

《韩寒小说》读后感1200字(共5篇)

第一篇:《韩寒小说》读后感1200字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1

很久很久以前,晚上我喜欢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想事情,远到关于未来的假想,近到明天早晨吃什么?我就是这样,每天晚上会想很多很多的事情,就像上学的时候,睡之前,把今天学的单词先默念几遍那样而且那种感觉是轻松而自在的~后来我喜欢跟人聊天,说着话、说着话就睡着了,因为“专家”说的,睡之前聊天好,但是不要太兴奋现在呢,每个夜晚都是在台灯下度过,还时不时的躺着看书、趴在被窝里看书,看到眼睛发干为止,说实话,我已经好久没有去眼镜店测过视力了,因为我不是近视眼。

每次看完一本书,我是真的想写下些什么……但是我既想写在本子上,又想写在博客里,所以好几次都干脆那都没写,我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懒的人。因此某些感觉走过也就走过了,什么痕迹不留,becau我还是个健忘的人,现在凭着我有限的记忆,我想把这段时间看得几本书的感触写下来,我想经典还是会在我的脑子里留有余香的。《三重门》、《像少年拉飞驰》、《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生》……

《人生》的感触在上一篇博客已经写过了,如今就不再多说,总之活着就是最大的艺术,命运的曲折源于现实的纠结,想那句歌词:人生完美的事太少……不管命运给我们开什么样的玩笑,我想我们内心还是应该有一份坚持不曾改变的,那或许就是:理想、信念或者爱情!

前段时间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觉着不看韩寒的书,将来会是一件遗憾的事,因为他在当今书市的一席之地,还有我很想看看这个恨世嫉俗的人会说些什么,恨世嫉俗,我似乎用错词了,比起郭敬明韩寒更现实一些,对,那就是现实。

韩寒用了第一人称,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以及周围的一切,发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见解。韩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极为挑剔,对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批判辛辣却又叫人心服口服。小说中,

最爱的还是韩寒的黑色幽默,就像我在看书的时候就一直窃喜~每一个精巧的比喻都仿佛信手拈来,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这些黑色幽默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林雨翔进入市南三中后,语句就转为平淡。有人说韩寒是江郎才尽,而我认为在这个高中的场景中,描写得一切以贴近自身生活。韩寒已不能像个局外人看待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早已没有距离。贴近反而使他施展不开,他也做过努力。像几个体育特招生的出现,却也只能华丽上场,悻悻落幕。

小说的结局颇为耐人寻味,殊不知无言的结局亦是最好的结局。未来的世界谁也猜不透,不如给自己留一个幻想的空间。韩寒做的真是绝。

事实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实际上就是韩寒,这个迷茫而倔强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争意识。林雨翔的求学和韩寒的休学,一个尖锐的对比,事实上也是韩寒的无奈。他选择了一条极为坎坷的人生道路,执着前进。虽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还能闪亮多久。但我坚信,在无数应试学子心中,韩寒是最洒脱和值得羡慕的。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2

或许刚开始还在摇摆不定是否选这本书,最后还是决定阅读。《一座城池》承袭了韩寒以往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可似乎,这部作品与他其他作品还是略有不同的。这部作品以其幽默、嘲讽、夸张、荒诞的修辞手法,揭示了社会百态、人们当“看客”成为当时的主流。

本部作品的作者是八零后代表作家韩寒,他不仅是作家这个身份,他同时是赛车手和歌手。其代表作品有《三重门》、《毒》、《零下一度》等。《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描写“我”、“健叔”和“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的光辉岁月。“我”和健叔因一次打架事件从上海逃到一个小城镇,我们住在旅馆里,整日在这座城镇晃荡。后来认识了一个大学生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一起了。“我”和健叔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回忆起以前的点滴。我们仍然整日在这座小城镇闲

晃,这中间也遇到过许多奇怪迷离的事情。“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中,看上去诙谐幽默的语言,其中却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大道理。行文一开头就写“我”刚踏入小镇就遇到电话亭的XX老板;然后“我”与健叔在路上遇到几百人骑车冲向火灾现场围观;接着“我”和健叔、王超从销赃者那里买来的电器被警察查收,他们需要扣留或罚款,然而,扣留的费用竟然可以打折,其中包括要交食宿费、管理费和教育费等在内的费用;接着因雪天路滑看不到桥前方塌陷,车冲过桥顶掉进一大块为铺设不知名管道而挖开的壕沟。然而,许多人欢呼雀跃的数着掉进壕沟的车辆有多少;最后,这座小镇因爆炸而发生抢劫的恐慌。人们抢劫婚纱店、超市、银行,连昏迷中年人身上的东西也全部被扒光了。从以上的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小城镇交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的疯狂。在这样的一座城池里,赤裸裸的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与无奈。“我”和朋友在这座小镇里经历了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的黑暗。“美的反面不是丑恶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而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当一辆一辆车辆掉进壕沟,人们所作出的不是及时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而是萌生邪恶的念头,进行疯狂的抢劫。作者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现出现实社会的扭曲。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小说没有华丽的外表修饰,而是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叙写了这座城池里的百态人生。现实社会的扭曲,人们盲目从众的心理,社会财产的不均衡和官僚的****、司法的不公正。文章的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文章的最后会写“我”离开小城镇。然而,文章最后似乎有点小温馨。或许,每个人的理想会有所差异,从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座城池。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3

我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韩寒

真正开始深入的认识韩寒还是高一的时候,记得那时每逢周末自己便跑去图书馆借韩寒的书看。印象很深的`是那时看得是《三重门》,

看着林雨翔的才华与独傲,看着susan的美丽与知体,心中总幻想着有一天我也在小河边遇见这样一个女孩。

那时还小,并没有太多对于中国式教育体制的思考,只觉得雨翔受够了老师们的欺负,总觉得他是该反抗了,可是并没有。后来想想,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林雨翔改变不了什么。可是却是当时应试教育闯下的果,一个才人就这样被埋没。像极了韩寒。

但韩寒并没有被埋没。他敢说敢做,用身体力行证明着小人物也可以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看着一路走来的韩寒,发现他正在一路长大。从一初的所谓的冷眼看世界,到现在责任的社会青年,不难看出,韩寒真的长大了。

《青春》,或正是他长大的一个代表吧。书中记录了韩寒一年多在博客上写的杂文,那是一直走路的辛苦和对现实丑恶面淋漓尽致的批判。书中写了许多对于当时时事的感想与看法。首篇“青春”便是当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谁说韩寒冷眼,这是一种对于社会莫大的关心与责任。有时候,这个世界就这样:你想说,有人不让你说,你说多了,有人却说你是假的。

“这些年轻人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应该在心中的热血,它却涂在了地上。”

从开始单纯的关注学校、教育,到现在的社会,韩寒一路走着,一直在路上。青春,多么美好可爱的人生阶段,只凭听也能让人平添几分遐想,可是,有些人却把它浪费在了成长的路上。韩寒以青春命名或许也是纪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时代吧。毕竟当年的韩少慢慢的变为了韩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个做了父亲的人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个人轻狂的青春或许也该有个结束了,让自己成长的脚步歇一歇,有些累了。

“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和歌词里经常看见一句话,那就是让心去流浪,当然身体还在城市里交房贷。”

现实与理想总是隔着许多让人踌躇的东西,青春的我们经常做着现实不了却又不舍得放弃的梦。梦里的自己是孤傲寂寞的,至少心灵上总不愿让别人参与。那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梦,梦很美就像青春。

渐渐的现实越来越的逼近,把自己的梦映衬的那么廉价,甚至一文不值,那时的我们是否还会如当初般执拗的追寻自己的梦呢?有时候,现实的残酷不是让你一无所有,而是让你直接死在了想拥有的路上。

“这里你没有末路,你从不孤独。”其实青春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孤独,就算我们不可一世的不愿靠近这个世界,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同路人,他们陪我们哭,陪我们笑,陪我们写着自己内心的文字,陪我们叛逆的做着肤浅的挣扎,陪我们自以为的反抗着这个世界———,这就是青春,有着很多很多的同路人走在一同长大的路上。

韩寒走了过来,他以自己的实际探着未知的路,他说,“我从来就不觉得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他执着的叛逆着,做老师眼中不可一世的孩子,任凭唾沫乱飞也从未曾改变韩寒心中坚定的决心,这样的韩寒才是真正的韩寒,才是我们眼中熟悉韩寒。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利益与金钱覆盖的现实里,有多少人的华年就是浪费在这两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废物上的,又有多少人慨叹着自己曾经的梦早已渐渐远去。现在的我们正活在青春这个人生最美的过程上,谁也不想就这样把自己埋没,只是我们并没有寻一个合适而又合时的作为将自己的年华填满,到底怎样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至少我还尚未有答案。

青春,美好多彩的年纪。而这个年纪里却有着老少皆没有的落寞与无奈。“人生就是在不同的时候竖起不同的手指而已。”韩寒如是说。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4

青年作家韩寒,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初次知道他的事迹,乃是在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的时候。此后,我又多次在网站上读到有关他的报道。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一书的名字,我知道得更早。

一年多以前的一天,我到澄江县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惊奇地看到,这本书已经摆在了书架上。但是,我并没有买下。当时我想,以他一个高中生的阅历,能够讲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

由于《三重门》的名声实在太响亮,所以,我决定拜读一下这本书。最近,我将计划付之于行动,在网上阅读了该书。因为我读得仔

细,所以,阅读该书花费了我许多时间。读完全书以后,我有一些读后感,于是,就挥笔记了下来。

在这本书里面,韩寒对学校中许多不好的地方做了批评。显示出他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的批评往往能够切中要害,并且见解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韩寒的文字非常老道,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另外,书中引经据典的地方有很多处。作者留给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感觉。

然而,《三重门》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毛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而言,小说中作者想说的话,是通过人物之口讲出来的。因为小说是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和议论文直抒胸臆不同。但是,韩寒对现状的许多看法,却是采用作者自述的方式来传达给读者。无疑违背了小说的写作规律。从这一点来看,韩寒对小说,似乎还没有入门。

不久前,我看到有人将把《三重门》一书拍成电视连续剧的报道。我于是不禁为编剧担心,该书中大段大段用作者口气讲述的故事,怎么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

这本书另外一个毛病,是人物形象不典型。小说看完以后,书中的人物没有一个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印象。小说的主人公是林雨翔。然而,如果问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回答不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我至今归纳不出来。正是由于书中人物的性格不鲜明,所以就造成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的地方不能显示出来。

第三,该书描绘的场面,如游览名胜和校园生活等,是我熟悉的,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韩寒笔下的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让我觉得很怪异,有的事件的发展,经常出乎我的意料。我总觉得,现实生活不是韩寒写的那个样子。

第四,韩寒笔下的爱情,写得十分怪异。作品的最后,韩寒写了一直没有向男主人公表白爱情的女主人公的爱情独白。我感到,女主人公被韩寒写得不可理喻。当然,韩寒写作《三重门》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高中生,爱情的实践经验还少,所以,写不好爱情,是可以谅

解的。

总而言之,从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三重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的,因此,这部小说不能算作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敢说,韩寒对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他的创作,大概是在依葫芦画瓢,看来,他还处于模仿的阶段。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5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十几万字很快就看完了,阅读的轻快有读日本畅销小说的感觉。说实在的,这样的小说写起来不是很难的,问题是我没有勇气那样写。我在做《夜晚生活》总编的时候,就知道XX服务这个职业是很有文学含量的题材,也准备了很多素材,那些素材比韩寒涉猎的还要丰富而深刻,但最终没有落笔。原因很简单,缺乏勇气。假如我写出一部引起关注的妓—女小说,一定有人会认为我就是嫖客的原型,如此一来,一定会带来很多不利。而韩寒没有顾虑,因为他是彻底的另类,这一点可以说是任何体制内作者无法比拟的。由此便引出了《1988》的第一个优势。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妓—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妓—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结果娜娜失踪了。19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可以说,1988要和世界谈谈的就是生与死的事情……

小说是在两条线上进行的,明线是1988车主和妓—女娜娜的经历,暗线是车主的回忆,一个少年的走向青年的片段,包括迷惘的初恋和朋友的死亡……两条线在生与死的结局中形成结点,它让人感到了世界的无序、生活的虚伪以及弱势群体对新生活的设计和渴望。简单甚至稚嫩(也许因为稚嫩才让受众接纳)的叙述,丝毫没有影响小说主题的深刻,小说的选材和故事的核心与“XX”和“戏子”有关,涉及很多敏感的话题,然而,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

命运的关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从一组看似****、越轨的人物形象中,为年轻一代呼唤新的生活,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别样的责任……其中,妓—女娜娜对怀中生命所寄予的希望,读起来令人心酸:“只要我的孩子不干这个就行了,我愿为她不干这个而被X死!”同时,小说如此灰色的生活中,也潜在着一种难得的亮色,那便是1988的车主不仅接回了朋友的骨灰,两年后还接受了妓—女娜娜的孩子:“我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这里面包含着友情和信任力量!

韩寒要和这个世界谈谈,的确值得我们中老年作者好好想想,不是这小嘎子比我们写得好,也不是我们写不出来那样的,是我们往往要躲着那样的,是我们往往不关心那样的群体。还有,我们在强化文学的同时,常常忽略读者的感受,我们认同主流的时候常常带着虚伪,我们很难抵达社会和人生的局部真实,不单单是为了责任和导向,的时候还是为了自保……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一个孩子抢走了那么多年轻的读者,也没有理由用种种文学的框子和导向来鄙视他的写作。当然,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像韩寒那样,还有,随着在生活中的演变,韩寒也未必永远如此……

【《韩寒小说》读后感范文1200字】相关文章:

1.韩寒小说的经典语录

2.韩寒小说经典语录

3.关于韩寒《青春》读后感

4.韩寒春读后感范文

5.小说《战马》读后感范文

6.《简爱》小说读后感范文

7.小说读后感精彩范文

8.小说《边城》读后感范文

9.英语小说读后感范文

第二篇:韩寒读后感

韩寒读后感

一直喜欢韩寒的笔风,韩寒读后感。就像他的人一样另类爽快有

喜感,虽然也有些自我和任性,行文天马行空自由散漫,偶尔还会不知其始终,但其笑讽时弊深入浅出的格调,却往往能使人读来大呼痛快,尚余味无穷。从第一次读《长安乱》《一座城池》与他相识,到《他的国》与其相知,我看着他一点点成熟,一如他见证我慢慢摆脱幼稚。而今读得《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更是惊叹,韩寒已成长如斯,他再不是别人口中那个任意妄为而腹中无物的80后偶像派写手,而真正长成一个有思想敢说话、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实力派作家。

《1988》以一部旅行车“1988”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表达韩寒的观点。在《1988》中,韩寒仍延续自己敢言的个性,开始即讲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开。其后更是继其一贯路线,风流而不下流,民俗而不低俗。全文不过十几万字,半天不足便可细细读完,然而正是这十几万字,却谈到了大量的问题,关于人生、关于社会,也关于自我,有调侃,有讽刺,更有追问。由此,我忍不住想要探究并整理,在《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这本书中,韩寒究竟和我们这个世界谈了哪些问题?

一、这个桎梏我们的世界,这个让我们随波逐流的社会,这个我们本以为无力反抗无法摆脱的现状,其实只要你敢于努力往上挣一挣,你就会发现,原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你可以不被愚昧,当你发觉身边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差,”你就可以选择上路,去实现你的理想,而且那并不很难。因为我们是动物,而非植物。

“我现在是货,十分钟以后,等我拿到了包,我就是客。只是不要耽误了我的行程。我要从这里出发,沿着 318 号国道,开到那里的尽头。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场肤浅的自驾游,不要以为我是无根的漂泊,我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我一度以为自己是种子,被这季风吹来吹去,但是我终于意识到,我不是种子,我就是连着根的植物,至于我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我看不到我自己,那得问其他的植物,至于我为什么一直在换地方,因为我以为我扎在泥土里,但其实我扎在了流沙中。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对流沙说,让风把我吹走吧。流沙说,你没了根,马上就死。我说,我存够了水,能活一阵子。流沙说,但是风会把你无休止的留在空中,你就脱水了。我说,我还有雨水。流沙说,雨水要流到大地上,才能够积蓄成水塘,它在空中的时候,只是一个装饰品。我说,我会掉到水塘里的。流沙说,那你就淹死了。我说,让我试试吧。流沙说,我把你拱到小沙丘上,你低头看看,多少像你这样的植物,都是依附着我们。我说,有种你就把我抬得更高一点,让我看看普天下所有的植物,是不是都是像我们这样生活着。流沙说,你怎么能反抗我。我要吞没你。我说,那我就让西风带走我。

于是我毅然往上一挣扎,其实也没有费力。我离开了流沙,往脚底下一看,操,原来我不是一个植物,我是一只动物,这帮孙子骗了我二十多年。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的去向。我回头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二、这个社会形式主义无处不在,华丽外表下暗藏着腐烂的本质。从旅店招牌为了造成排比气势,把“芬兰员写做“芬兰”;到警-察扫黄为了录像成功,竟要求他(嫖客)和娜娜(妓-女)配合,把抓捕的情况再重新表演一遍。从娜娜回忆曾有一次被扫黄,由于没钱缴纳罚款费用,便与抓捕的人达成协议,免费让他们“做钟”,就可以少罚点;到记者对一些性-交易的“曝光”内幕,书面上总是以“身体不适”退出场地,实际上却是先过河再拆桥。赤裸裸的讽刺社会上某些看似高尚人士的自欺欺人,以及政府部门的某些行政人员的丑恶嘴脸。

(1)气氛终于平静了下来,我又听到哎呀一声,周围取证的人们一阵骚动,结果发现是摄影师在叫唤。摄影师尴尬地看着大家,说,不好意思,刚才光顾着举过顶拍摄内容了,镜头盖没有开,只录到了声音,你们看行吗?

一个男子到他身边面露不悦,低声说了几句,转而对我说道,刚

才我们这里取证发生了一点问题,现在我们要重新进来一次,你就保持这个姿势不要动,手里东西呢,你刚才手里东西呢?喏,在这里,你把这条内-裤拿好,保持这个姿势不要动。

说罢,他们全部退出房外。但是房间门已经完全不能关上,总是要往里开。摄影师掏出自己的手帕,压在门缝里。门终于关严实了。

一样的,门被刚才和我对话的男子重重踹开,但是由于之前已经踹过一次,连接处已经松动,这一脚直接把门都踹脱了门框,手帕飞了出来,在我眼前掠过,在空中完全地展开。我仔细看,手帕上绣了一个雷峰塔,正好落在我的脚边,我连忙拾起手 帕,扔给了珊珊。珊珊接到手帕,迟疑着,因为她有三个要遮的地方,实在不知道遮哪比较合算。我大喊一声,遮脸。

旋即,我被一脚踢晕。

(2)在我最后一次去了海上皇宫以后,我写了一篇稿子,凭借着自己的记忆,以记者暗访的名义写到了这家桑拿的色-情-服-务,当然,和所有类似的无耻稿件一样,我的结尾是:最后,记者以身体不适的理由,离开了这家桑拿洗浴中心。

在我离开这个行业以后,我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先是记者觉得累,需要按摩,然后是记者到了一个洗浴中心里。我想不会有这么没有生活常识的记者。等到了洗浴中心以后,必然是被服务生引到了一个包间,在这个包间里,女技师先是假模假式地给记者按摩了三分钟,然后要么手滑向记者的私-处,要么按摩师问记者,需要不需要特殊服务。然后每个记者必然很懵地问,都有些什么啊?每个技师必然很实诚地告诉记者,什么都有。然后记者就要了一个什么都有。在技师把衣服全部脱完以后记者必然会身体不适或者朋友出事,然后离开了洗浴中心,回家就写了这 么一个稿子。

就像事后,我谴责了自己很多年一样,每次看见这样的新闻稿,我都心情难以平静。我觉得这是错的,但正如人憋的时间长了就要去桑拿一样,记者也会憋,我深知什么都不能披露的痛苦,所以最后憋出了问题,披露了最能解决人民群众这个问题的场所。这是一场眼角和眉梢的误会,我不怨愤他们,我只是自责我自己。

三、无知很可怕,是魔鬼。妓-女“娜娜”就是因为自己的愚昧和无知,才对生活逆来顺受,被生活强奸的。她相信嫖客的话,等着是“王菲”的制作人的嫖客为她录唱片,而只收10元的嫖资。她的最高理想仅仅是想去桑拿馆服务,而不再是洗头房。她不顾实际情况,阿Q精神的认为她可以做这个工作到40岁,她可以找到孙老板,她有能力生下并照顾好孩子。她一心想着如果生个男孩,就把他送出国念书,而念书的国家是朝鲜,因为近,读后感《韩寒读后感》。一切皆因为无知。而这个社会应该为此买单,就像在篇末结尾处,“娜娜”死后,留下的孩子发出的第一声,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而是对着录音笔喊出一声“咦?”,是对这个世界抛下的疑问以及控诉。而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些人文关怀,因为抛弃他们的身份,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1)我说,那你怎么教育这个小孩呢?你教育小孩的钱从哪里来呢?

娜娜说,还是出去卖埃

我说,那你对这个小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娜娜说,不用出去卖埃

我说,但如果是个男孩子呢?

娜娜说,我要送他出国。

我说,你怎么送他出国,你有什么能力送他出国啊?

娜娜说,我不是和你说过了么,我可以卖到四十岁。

(2)到时候,他从朝鲜深造回来,学习到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知识,到国内应该也能找个好工作,估计还能做个公务员,如果当个什么官什么的就太好了,不知道朝鲜的大学好不好,朝鲜留学回来当公务员的话对口不对口……

我情不自禁地插了一句,对口。

娜娜得到首肯,喜上眉梢,那就太好了。如果当不成公务员,就做点生意,我这里应该还留了一点小钱,就是娶老婆麻烦,如果没买起房子,就得娶个外地老婆,不过不要紧,因为我们在这个地方,本来也是外地人,说不定娶了个外地的,正好是我们本地的。但我们本地也没什么好,穷乡僻壤,如果能娶到一个城镇户口的老婆就好了,娶个大城市的老婆那真是有出息,比如娶个上海老婆,北京老婆,那

我就开心死了,万一弄得好,娶个外国老婆,娶了朝鲜老婆,那真是出人头地了,这要是娶到一个美国老婆,哈哈哈哈……

四、没有人是“绝对”的产物,身体中普遍存在善与恶两方面。丁丁哥哥从小是主人公的偶像,样样好,他习的一身好武艺,他是当地唯一的大学生,他是学校学生会主席,他坐过火车旅游各地,他教他谈判可以代替武力,等等。可是,他却带着小时候的主人公去偷了一辆摩托车,差点导致别人因此而被枪毙。而10号虽然总在小时候欺负他们,可也很够义气。起码在最初为了不让临时工哥哥老用大弹珠进行不公平竞争,把它们的弹珠都赢走,10号面临死亡的威胁还是把大弹珠吞了。对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可以改善,却无法抛弃,人尤其无法抛弃自己曾经的过错。

(1)轮到了临时工哥哥,临时工哥哥不动声色从兜里掏出了大号弹子,10 瞄准了我的那粒彩色弹子,10 号已经到了我的弹子后方,临时工哥哥打歪了,他朝自己吐了一口唾沫,10 号马上捡起那里大弹子向着河岸飞奔了起来,我们所有人都怔了几秒,下意识地紧跟着飞奔,临时工哥哥也反应了过来,他三步就已经超过了率先启动的我,直逼

10 号,10 号离开河岸还有一百多米,我知道他想把这颗弹子扔到河里,但是临时工哥哥没几步已经在他身后几米,忽然间,他捂住嘴一弓腰,把大弹子吞了。

我们所有人都愣了,临时工哥哥上前去,说,你吐出来。号说,我要死了。

临时工哥哥撒腿就跑了,我鄙视这些撒腿就跑的人。10 号躺在我们的怀里,又说了一遍,我快死了,我觉得喘不过气来了,我的肚子好沉埃

我们七嘴八舌说,快去叫救护车。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叫救护车。号说,不要让大人们知道。我是为了你们而死的。从今天起,他就没有大弹子了,你们一定要战胜他。

我说,我们会的。

(2)当然我相信,移动着的人永远比固定着的人更迷茫,我总是从一处迁徙到一处,每到一处都觉得自己可以把饰演了三十年的自己抛

去,找到自己性格里的 10 号,然后这就是我固定的戏路。我多么羡慕

10 号,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同一个地方。在我们这个必须不停迁徙的国度里,这比活着更显得弥足珍贵,而我却被每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次次摧毁。也许照着他的样子发展下去,他必然会被投 进大牢,但是那又是一片十多年不变的环境,他拥有这扎扎实实的安全感,他虽然在这个世界里是亡者,但他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是王者,他连死都要带走我一直冰封着的女人,我却不曾怨恨他,我只是没有一张刘茵茵的照片。一个我爱的、死去的、没有相片的姑娘,这对女孩来说是多么好的—件事情,她在我的心中将不断地幻变,如丁丁哥哥一样,最终我忘记他们所有的恶,甚至给他们拼凑上一些别人身上的美,这对活着的人多么不公平,包括我自己。

五、讽刺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在不知觉中改变,在机械的重复中,人们忘记了最初的理想。讽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总习惯用脑子想过的事情就以为你已经做过了。更讽刺生活的强大,最强者总是懒得跟你反驳,甚至任你修饰,却悄悄地把锅盖盖住,让你直接在里面死掉。比如,主人公做记者时,同事因为得罪了一家广告商,便被调职。自己因为无法满足某权贵的要求撤掉一篇对其不利的稿件,导致印刷厂一夜倒闭。空气越来越差,社会也越来越差。

(1)回去以后的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看碟,我看了几百部电影。这是比毒品更好的沉迷方式,我是一个很容易代入的人,看英雄代入英雄,看傻×代入傻×,看女人代入女人,唯独看猫狗大战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是该代入猫好一点呢还是代入狗好一点。我总听到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场电影。我说,去你的,生活就像一场电视剧,粗制滥造,没有逻辑,但却猥琐前行,冗长,不过不能罢手。我每次看完一部好的电影,那个晚上总是想了无数次第二天要毅然辞职,并且把所有人都痛骂一顿的情景,连打斗场面部设计好了。

你相信么,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你用脑子想过的事情,你总是以为你已经做过了。

(2)我把青蛙放在了锅里。

还是凉水的时候,青蛙在里面蛙泳。水温开始有些升高,青蛙依

然没有变化泳姿。孟孟有些得意,说,你看,没反应,你把火开得再小一点,慢火煮青蛙,万-煮死了,肉质还更鲜美—些。

我把火开到最小,我们看着青蛙在里面徜徉,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青蛙有些不安,变成了自由泳,有些跃跃欲跳,我对孟孟说,孟孟,你看,它马上就要跳出去了,煮得再慢也都是这样,不要以为现实可 以改变你,不要被黑夜染黑,你要做你自己,现实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现实不过是只纸老虎…

砰的一声巨响。孟孟赶在青蛙往外跳之前,一把用盖子扣住了锅,旋即把火开到最大,青蛙则在里面乱跳,我看得心惊胆战。

孟孟一手用力按住,一边转身直勾勾看着我,说,这才是现实。

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以牺牲两只青蛙的代价。但我在那一刻告诉自己,我只是因为寂寞,我只是喜欢她的漂亮豪爽,我必须要在她扣上锅盖之前跳出去。

我其实不知道她喜欢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她什么。我深知这样的姑娘就像枪里的一颗子弹,她总要离开枪膛,因为那才是她的价值,不过她总是会射穿你的胸膛而落在别处,也许有个好归宿,也许只是掉落在地上,而你已经无力去将她拾起来。

更难过的是,扣动扳机的永远还是你自己。

六、目的是虚妄的,只有过程才真实。人一直都在路上。就像这一路走来,主人公为了去接朋友,可结果只是一捧骨灰盒;娜娜去找孙老板,而他早已不知去向。也正因为生命是过程的本质,我们更要好好对待生命,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路上,就等于未知,丁丁哥哥一去就永远回来,10号和茵茵也出了车祸而最终死去,曾经的孟孟没有成为明星却成了全国最出色的名妓,可最终也不知去向。所以,珍惜现在拥有。也珍惜所有在路上失败的人给与的经验。

天将黑的时候,我发动了 1988,掉转车头,向东而去,如果它能够不抛锚,那么 我离开海岸线还有五千公里。如果它抛锚了,那么海岸线离开我还有五千公里。也许我会在那里结识一个姑娘,有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会是一个全新的地方。但我至少等待过,我知道你从不会来,但我从不怀疑你彼时的真心,就如同我的每一个谎言都是真心

的。但这一次,我至少是勇敢的,我承认的朋友们也会赞许我的行为,因为他们都会是这样的人,你也许会为我流泪,但也许心中会说,你太蠢了。

天全黑的时候,我停下了 1988。小家伙正在熟睡,今天她居然没有哭泣。我从后座拿出了一个袋子,里面便是 1988 制造者的骨灰。在我心中,里面还有丁丁哥哥,10 号,刘茵茵,我将他们撒在了风里。马上我知道了迎风撒东西是多傻的事,我身上沾满了他们的骨灰。我拍了拍衣服,想那又如何,反正我也是被他们笼罩着的人,他们先行,我替他们收拾着。因为跑太快从口袋里跌落的扑克牌,我始终跑在他们划破的气流里,不过我也不曾觉得风阻会减小一些,只是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然后告诉我,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行吧,但是你已经用掉了一次帮助的机会,再见了朋友。

第三篇:韩寒小说《1988》读后感想

[韩寒小说《1988》读后感想]

读了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10几万字很快就看完了,阅读的轻快有读日本畅销小说的感觉,韩寒小说《1988》读后感想。说实在的,这样的小说写起来不是很难的,问题是我没有勇气那样写,我在做《夜晚生活》总编的时候,就知道色情服务这个职业是很有文学含量的题材,也准备了很多素材,那些素材比韩寒涉猎的还要丰富而深刻,但最终没有落笔。原因很简单,缺乏勇气。假如我写出一部引起关注的妓女小说,一定有人会认为我就是嫖客的原型,如此一来,一定会带来很多不利。而韩寒没有顾虑,因为他是彻底的另类,这一点可以说是任何体制内作者无法比拟的。由此便引出了《1988》的第一个优势。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妓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妓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

结果娜娜失踪了。19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可以说,1988要和世界谈谈的就是生与死的事情„„

小说是在两条线上进行的,明线是1988车主和妓女娜娜的经历,暗线是车主的回忆,一个少年的走向青年的片段,包括迷惘的初恋和朋友的死亡„„两条线在生与死的结局中形成结点,它让人感到了世界的无序、生活的虚伪以及弱势群体对新生活的设计和渴望,读后感《韩寒小说《1988》读后感想》。简单甚至稚嫩(也许因为稚嫩才让受众接纳)的叙述,丝毫没有影响小说主题的深刻,小说的选材和故事的核心与“婊子”和“戏子”有关,涉及很多敏感的话题,然而,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从一组看似淫荡、越轨的人物形象中,为年轻一代呼唤新的生活,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别样的责任„„其中,妓女娜娜对怀中生命所寄予的希望,读起来令人心酸:“只要我的孩子不干这个就行了,我愿为她不干这个而被干死!”同时,小说如此灰色的生活中,也潜在着一种难得的亮色,那便是1988的车主不仅接回了朋友的骨灰,两年后还接受了妓女娜娜的孩子:“我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这里面包含着友情和信任力量!

韩寒要和这个世界谈谈,的确值得我们中老年作者好好想想,不是这小嘎子比我们写得好,也不是我们写不出来那样的,是我们往往要躲着那样的,是我们往往不关心那样的群体。还有,我们在强化文学的同时,常常忽略读者的感受,我们认同主流的时候常常带着虚伪,我们很难抵达社会和人生的局部真实,不单单是为了责任和导向,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自保„„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一个孩子抢走了那么多年轻的读者,也没有理由用种种文学的框子和导向来鄙视他的写作。当然,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像韩寒那样,还有,随着在生活中的演变,韩寒也未必永远如此„„

第四篇:韩寒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是中国新锐作家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此小

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一些韩寒三重门读后感优秀例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篇

1《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机会读它,可见韩寒所说不假。我的确是由于父母很看重学习的缘故,过去很少读小说,像《三重门》这样被许多人称之为遗毒学生的书,自然是读不到。按理说我读了这本书后应成为韩寒的粉丝,因为过去我的处境和韩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确,我过去也反对我的父母不让我读小说,如今也这么认为,唯一的区别是我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认为韩寒的《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可是,社会选择人才需要标准,需要比较,如何才能让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树同学去得到社会的认可呢?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么多的弊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怎么办?于是,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就诞生了,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韩寒一样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一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说到底,尽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

但从中国的国情看,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死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僵化的教育其实是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给官员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篇

2选这本书写读后感,写这篇读后感,一定不会受到老师欣赏,这点我肯定!

韩寒被誉为80后的代表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放荡不羁的个性?是一种超世脱俗的感官?还是一种叛逆出格的精神?

都是,也都不是。韩寒所代表的是我们这个群体的观念,这个群体的想法,只是他敢于用文笔表达,用他那自诩的才华,让笔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实的情感。《三重门》这本书,是韩寒的成名之作,他往后的著作我也多少拜读一二,从它们之中,并不能确切地说得到了什么,获悉了什么。看完《三重门》,并不像看完《雾都孤儿》后能感受到当时英国光怪陆离的一面;也不像看完《呼啸山庄》后惊叹人心的复杂险恶。而这本书,是一种现实,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各式各样的青年人。说青年人不稳重,浮躁,一点也没错,因为长者们走过的路确实比我们多了些。可是,我们这一代有我们的个性,有我们的思想,思想应该是不断更新而并非传承。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才

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理念固然可贵,可是令人厌恶的一面却无法磨灭。

中国传统理念中,家长为尊,师长为圣,他们的话就是至理名言,对于这些谆谆教导,我们本应无可非议全盘接受。家长说一,就是一,师长说二,就是二。而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有极强的虚荣心理,他们从小教会孩子,什么叫做谎言,谎言越是动听,就越真实。新东方的郭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经历,他说:“你们的家长是不是也是这样,小时候让你们花一下午硬着头皮背一首奇难无比的诗,晚饭过后拉着你的小手到了邻居面前说:‘你们看看,我家这孩儿多聪明,他过目不忘啊。你看他刚随便翻了一篇诗,随意瞄了几眼,就会背了,来,孩儿,背给大伙儿听听。’背完之后,赞许声如悦耳的鸟声接连不断,叽叽喳喳、哗啦哗啦。作为家长的他们心里那个乐啊无法用言语形容,就好像中了百万大奖,嘴里含着永远不会化的蜜糖,那种笑容似乎上了天堂。而之后就立马把你们拖回家继续苦背诗歌,日复一日干着同样的累活儿,而他们天天享受飞向天堂的快感。”听罢,我们都笑得前伏后仰,现在想想,感觉这笑话酸味儿浓得很,家长的虚荣心,怎能去损害孩子纯白的内心世界呢?怎能建立在孩子们的痛苦之上?可能举这样一个例子有点偏激,无论如何,家长是尊者,师长是圣人,这个观念仍然会被中国传统教育所坚持着,就好像一块溃烂的肉,你无法阻止它继续溃烂下去,最终愈演愈练。没事儿,还是一块肉呢,还能吃,只是性质不同了罢了。郭将老师十八岁就大学毕业了,属于一个天才型学生,现在是博士生,可是他的成就,并非和学业成正比,并且曾经深受他学弟的欺骗,却始终蒙在鼓里。那么,让我们反思一下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的教育固然是严密的,是筛选智者的不二方法,可是应试教育方式,又怎能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又怎会真正适合所有的学生?对我们的前途真的有利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了解历史,研读名著,是因为理科题目不断困扰着我们,禁锢着我们的思维。错不在于我们,也不知在于谁的身上,又能责怪谁呢,大纲上的要求一直如此,又怎能随意更改替换?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无边的习题,烦恼时的牢骚,失落时的哀叹了。读好

书就一定能升官发财?非也,但你所能得到的机会会比在学习能力稍逊一筹的人多得多。这只能说明,中国的俗人太多,注重的只是那张比一辆卡车还重的文凭,注重的是你的学历,而你的能力,你是否适合这项工作,都是之后考虑的因素。

在这个“俗”社会中,我们又能多说什么呢?说多了,会被人骂自视清高,不要脸,不说,憋在肚子里也怪难受的,憋着憋着,吐了一身并不雅观啊,破坏了中国的传统道德美德,有失体统。所以学学韩寒,学学这叛逆的精神,写点东西吧,写给谁看?写给要看的人看,不要看的人直接无视吧,反正总会有人要看的,除非你自己不当自己是个人,自己写的作品,多多少少还是会自我欣赏的。我想,尊敬的师长们,也无法对韩寒多评价什么吧,他的《三重门》,就是比你写过的任何一篇文章火,人家就是比你牛,你又奈何呢?无奈吧,师长们心里其实及其不希望我们接触韩寒的作品,因为太叛逆,太违背现实的道德伦理观了。韩寒的作品会不会成为经典,这还有待考证,我们无从定论。可是这样的作品,却实实在在地横亘在我们这年代的文化中,任机枪扫射,原子弹接连炸裂,都无法摧毁这种异调文化。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可不是盖的。同是一等奖获得者的郭敬明,就没有这么敢于吐露真言,高谈阔论了。那些催泪的作品,感动过后,十有八九也随着肠胃的蠕动消化了。

我对郭敬明的文笔,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下此身如若有此造诣,也不妄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然而,我更多地佩服韩寒,和他的共鸣是不期而遇的,从没看过有人敢这样写作,更确切的说,是在写自己大脑思维的映照,说它们无聊,确实有点,可是它们真实,真的很真实。我们这个社会,有这么多不足,可是俗人们总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所以低调点,不是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吗?所以在掌握权势,可以定你“罪名”的人面前,卑微地低下头,夸张点就磕个头吧,最好是磕响头,若是脑袋上挂点血渍就更好了。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篇

3“……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

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这是《三重门》结尾,以一个在成长路上的孩子对未来的迷茫结束。这无疑是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故事。

与其说这是一部抨击教育体制的叛逆之作,还不如说这更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林雨翔的成长经历,让人嘘唏不已。这个在自由时代的压抑少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却最终迷失在了成长路上。作者用尖锐的笔触无情地揭露了当今社会某些真实存在而又被刻意忽略的不良现象,譬如,靠徒有虚名的“体育特长生”身份开后门进市重点,所谓的资深“化学老师”的辅导,在快餐店闹事的所谓“飞鸿帮”等等。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都是不可忽略的。

这是林雨翔的成长故事。不论他最终结局如何,这始终是独属他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我觉得作者想借此书告诉我们的,无非是关于成长的烦恼以及成长之路的坎坷艰辛。

记得小学时,我也曾经历过的一次成长的蜕变,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学校要举行跳长绳比赛,我和另外十五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放学后,我们十六位参赛的同学一起到操场上练习。练了几遍后,大部分同学都跳过去了,偏偏只有我跳不过去。我不禁有些急躁起来,额头上是因紧张而沁出的一层密密的汗珠。接下来的练习,绳子似乎是存心跟我过不去,总在我脚下绊住,我又难过又着急,一时的尴尬让我不免灰心。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坐到桌前准备做作业。可是,看着眼前的作业本,我心里却在想着跳绳:再过两天就比赛了,可我却跳不过去,成了班级的累赘,怎么办呢?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回来了,我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便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她。妈妈摸摸我的头,说:“跳不过去肯定是你节奏没掌握好,多练习几次就好了。”“可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啊?只剩下两天的时间就要比赛了,而且作业那么多,当了中队委,还要做中队的事情。怎么这么烦啊!”我心浮气躁,一时沉不下心来好好分析失误的

原因。“傻丫头,这就是对你的考验啊。你跳不过去时对你来说是烦恼,等你掌握了诀窍跳过去的时候,那就变成快乐啦。没关系,明天练习的时候注意掌握好节奏,多练几次就行了。”妈妈依旧语态温和地劝解我,让我感到有什么东西在体内渐渐地重新振作起来了。“可要还是跳不过去呢?”我皱眉。“只要你认真练习,就一定能成功。”妈妈用力地搂了搂我的肩,眼中满是对我的信任与鼓励。“嗯!我要加油!”妈妈的鼓励,让我也找回了自信,信心渐渐地充满心中。

第二天练习的时候,我心里默记着妈妈的话,不断为自己打气。同学们也热心地为我传授经验。我不再怯懦、不再浮躁,全神贯注地练习着。

一遍、两遍……

七遍、八遍……

终于,当我再一次跑进去,再跳起来的时候,绳子在我脚底下轻快地滑了过去,我一口气冲到了对面的队伍中——成功啦!

接下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越跳越熟练,再调皮的绳子也绊不着我啦!

很快,比赛的日子到了。

随着裁判老师一声哨响,绳子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孤线。我和同学们像一只只轻盈的燕子,跑进、跳起、跑出,在上下翻飞的绳子间来回穿梭。

一圈、两圈,十圈、十一圈……

我看到和自己并肩为班级荣誉而奋斗的同学们一个个身轻如燕,聚精会神地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每个人都没有丝毫松懈或倦怠,只有洋溢在我们周围的一股自信蓬勃的气氛。最后,我们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我欣喜若狂,顾不得抹去头上的汗水,和同学们击掌、拥抱,欢呼雀跃,尽情地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喜悦。我成功地克服了成长过程中的小挫折!

也许林雨翔的成长需历尽更多的艰难困苦,但将来的社会一定不会埋没人才,只要有自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正如他的创造者韩寒一样。

也许这本书的作者有些叛逆,也许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不够成熟,也许它的情节构造不是很完美,但它是一本属于新一代正在成长中的人的“成长物语”。我知道,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的成长道路也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的身边有一直支持着我的亲人、朋友;但我也深深知道,人生不可能一直这么顺顺利利,我的未来还会有各种坎坷、曲折甚至于磨难在等着我去面对、挑战直至克服重重障碍,其中的风风雨雨,还要靠自己去体会,没有人来为你保驾护航。而我,必将在历练中慢慢地成长,最终蜕变为美丽的新一段人生。

我,还有我们,一起,正在成长……

第五篇:韩寒作品读后感

韩寒作品读后感

(一)《青春》读后感

每当韩寒出版一本新书一部新作品,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买下来。我从小不喜欢追星的人,看见某歌手的演唱会台下人头涌动。在大城市的一场商演足以救活好几个荧光棒厂家。现在又通过阅读看到了尼采的打倒偶像!忠实地跟随着自己吧!。不过对于韩寒,我认为这不是追星。韩寒的文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吸引着读者,以及幽默的语句和犀利的文笔。

这是一本韩寒的杂文集,其中收录了韩寒博客上的部分经典杂文。其主要是在写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让人无奈的现象:限购令,房价飞涨,环境污染,答记者问等等。从文章里可以感受到韩寒的文学底蕴至深厚,并且对于他的洞察力感到震惊!若是有人具备这样成熟的文笔,是绝不会甘于为别人代笔的。以至于但凡是认真读过韩寒的作品的人,内心积极健康的人都会相信,韩寒至文章,绝非代笔!

开篇主打文章与书名一样,叫做青春。韩寒以第一人称向读者讲述他的一位朋友的故事。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真的很多。像韩寒说的那样,热血一定要洒在该撒的地方,否则它就****血。青春是宝贵的,一个人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是有梦想有信念,当然不是凭空想。梦想和行动又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孪生兄弟,拥有梦想的人在社会上频频受阻的实力屡见不鲜。看到这些文章,无疑给一些处在青春阶段的有梦想

的年轻人一些启示,少走弯路。

书中有一篇文章写关于谷歌和百度扫描了韩寒的文章一事。其中就收录了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谷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开通了在线阅读的功能,上传了很多作家的作品,供网民阅读。但是这并非无偿的,谷歌向每一位上传了作品的作家都给了一定的报酬。并且在线阅读为收费在线阅读。百度却不是这样,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并且没有给原作者一分钱报酬。在韩寒的博文中可以看出韩寒对社会不良现象的鄙视,并且在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完这本书,在尾页看到一句话我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韩寒,这样看来,读韩寒的书,真不算是追星。

韩寒作品读后感

(二)《三重门》读后感

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刚一问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中学生中更是捧客如云。读了这部小说之后,我为韩寒丰富的学识与超时代的文学素养深深折服。但我认为,同他那精彩万分,无懈可击的杂文《杯中窥人》,《穿着棉袄洗澡》相比,《三重门》实在是大为逊色。

韩寒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所以他的小说随手拈来就有很多东西。只是,一涉及到社会场面的描写,多少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很典型的就是在小饭馆里看朋友打架的那一情节。用了大段的文字来描写双方如何互丢生煎,写得索然无味且毫无真实感。或许是到最后他自己也写得无趣,于是赶紧把笔锋一转,让主人公逃离现场呵,什么都解决了。韩寒在《三重门》的序中提到,他是用了知识来代替生活阅历的不足。但我认为,阅历方面的东西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所以,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在韩寒的小说中凡涉及到现实社会的情节,多是零星几笔,不敢多作停留。

韩寒的书中充满了智慧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引人深思。()可惜这种风格没能坚持到最后,当小说过半后,写到林雨翔进入市南三中起,也许是作者的智慧已经用尽了,也许是这段故事与他当时的

处境太相近了,以致他无法如上帝般远距离地看着书中的人生。没有了距离,太贴近的故事似乎使韩寒写的时候施展不开,雄心勃勃地拉出的几个人物,如和主人公同为体育生的几个同学,都无力再深入写下去了隆重的出场,却无力的退出。

韩寒的小说中还有相当重的模仿痕迹,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感觉上,韩寒似乎是边看着《围城》边琢磨着如何下笔的韩寒写林雨翔,说他的获奖作文是从旅游手册中翻过来的,说他评论着那首卧梅诗时候的尴尬,说他想争夺文学社社长时的处心积虑一点情面也不给,把主人公一点一点地剥了皮,揭出他内心的软弱,无能和虚伪来明明白白的钱氏风格。即使是小说的主人公林雨翔也都充满了方鸿渐的影子,没有了自己独特的形象。更糟的是,到了最后,韩寒终于不忍心再对小说的主人公刻薄下去了,竟让女主人公Susan爱上了他,结尾的那几个电话,真是坏了他的风格。即使是差的小说,里面有一个人物形象鲜明一些,也会让这部小说的地位有所提高,最典型的就是那部描写着轻舞飞扬的小说。

可惜得很,韩寒的小说终于没有把人物形象鲜明地塑造出来

韩寒作品读后感

(三)《一座城池》读后感

很多事情荒诞可笑,但是,其实生活就是上演着这些荒诞可笑的事,只是被放大了,才觉得好笑,然而这就是每天真实发生着的,我们看着的经历着的。

《一座城池》很贴近生活,医疗,教育,工作,现代爱情观,看热闹等。都是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的,只是换个角度换个语气叙述,但是一样的讽刺和黑色幽默。

其中,看热闹是最为嘲讽的。一场一盆水就能解决的火灾,居然引来了群众的围观,偏要看消防队的表演,充分而夸张地体现出现代人爱看热闹的心理。

整本书都在写社会。使我们发出的笑声,也就是这个社会,笑这个社会的荒唐。事实上,我们生活的社会也很荒诞,只是我们对社会上各种丑恶的现象都习以为常了,对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

光荣日

几乎所有看过《光荣日》的人,都会将它贴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标签。就连作者本人韩寒也称之为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韩寒把这个社会的没落,官场的腐败,娱乐圈的黑暗,都包含在这没有故事的故事里。

一篇没有思想中心而只有情节的小说不是好小说。而一篇没有情节只有深刻思想中心的小说却未必不是好小说。而《光荣日》就是这么一部荒诞而现实的小说。

1988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妓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妓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结果娜娜失踪了。1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

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

我总是看不懂真正的韩寒。他的嘲讽、幽默、叛逆

也许随着时间的消逝,阅历的增长。终有一日,我将看懂韩寒、明白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4:3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2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小说   社会   时候   生活   作者   世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