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杨斯德)
乌市聋人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上 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消耗(hào) 羞怯(qiè) 倚靠(qǐ) 预警(jǐng)
....B.悲楚(chǔ) 哺乳(bǔ) 隧入(suì) 污涩(sè)
....C.虐待(nüè) 凝望(níng) 断语(duàn) 叮嘱(shǔ)
....D.径直(jīng) 瞑目(mín) 惩罚(chéng) 怅然(chà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3分)
A.忧郁 懒惰 逗弄 怂恿
B.蜷伏 乞丐 惩戒 叮嘱
C.迷惘 冤枉 安祥 芙蓉
D.酸辛 辩诉 狡黠 尻尾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三妹便怂恿这她去要一只来。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的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动作描写 )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外貌描写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神态描写 )
(4)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腿了。( 心理描写 )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下列对《猫》的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暴怒武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的凸显了中心。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狼》选自 清 代文学家 蒲松龄 的文言小说集《 聊斋志异 》。
8. 默写(8分)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9.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其含义。(3分)
(1)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2)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通道
二、阅读(35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郑振铎的《猫》选段,完成以下题目。(10分)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
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
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
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结合课文说一说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三只小猫?(2分)
答:(1)从形态上“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丑了。(2)从性格上,不活泼,“忧郁”“懒惰”。
2.从选文及课文来看,“我们”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2分)
答:① 丑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2分)
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4.选文划线段落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答:(1)心理描写。(2) 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
5.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在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
(二)课外阅读: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回答问题。(11分)
“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猎人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 虽然 )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 但是 )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
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2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C )(2分)
A、母狼为了逃命,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奔跑。
B、母狼上沙丘时比我跑得快,有时间休息,体力得以恢复,所以下坡时拼命奔跑。
C、母狼为了掩护小狼,引开猎人,使出全身力气向相反方向奔跑。
3.请写一个有关狼的成语或你所知道的狼的故事题目,并比较一下本文中的狼和与平常人们对狼的印象有何不同。(3分)
答:(1)狼的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2)平常人们对狼的印象是凶狠、狡猾、阴险、贪婪。本文中的狼很聪明,具有伟大的母爱,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牺牲换孩子的生命。
4.文中母狼的聪明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1)母狼制作救生圈带小狼过河的情景;(2)把小狼隐藏在骆驼粪下,用尾巴抹平痕迹;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弓|开猎人。
5.文章最后写母狼“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你认为母狼这样做值吗?你是怎样看待母狼的行为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值得。 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让孩子继续活下去,是生命的延续。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三)古文阅读: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下面各题。(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顾野有麦场: 看,视
.(2)弛担持刀: 卸下、解除、 放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狼像以前一样一齐追赶。
3.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C )。(1分)
A.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C.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通“只” )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填空。(2分)
本文按照屠夫 遇狼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目似瞑,意暇甚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贪婪和狡猾。
5.从文中可以看出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迁就退让、机智果断、勇敢警觉。
6.试着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2分)
答:晚、少时、久之、顷刻。
7. 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分)
答:(1)△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三、作文(30分)
请以《我的书包》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书包外观、功能、内部结构的作文,350字以上。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4:5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2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