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沈泽玮:归不来,归来-L

更新时间:2024-03-21 13:06: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郭起隆)

沈泽玮:归不来,归来

沈泽玮

2014年06月02日

|

更多

中国早点

自由席

《归来》,一部展现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与家人坎坷命运的电影。

选在美丽星期天踏入广州的电影院去看这部中国国产片,结果是大好休息日被摧残了。有影评形容,《归来》把电影院变成“抹泪场所”,这一点都不夸张,不过,坐我身边的一对操北方口音的中年男女不知是泪点高还是什么,从头到尾不见擦泪,倒是不断大声点评,似乎想给身旁的观众提供免费即时电影解说。

改编自严歌苓知名小说《陆犯焉识》的《归来》讲述上世纪70年代初,陈道明饰演的劳改犯陆焉识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想与巩俐饰演的妻子冯婉瑜见面。一心想跳《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的女儿却举报了父亲,并阻止母亲与父亲的相见。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平反回家,但妻子因为患上“心因性遗忘”而不认识自己。

电影不难看懂,估计是为了闯过审查那一关,张艺谋刻意避开对文革进行深刻反思或控诉的硬调子,侧重刻画男女主角深沉动人情感的柔调子。时代背景依然是贯穿全剧的骨架,但更多是运用暗示性的镜头去交代动荡时代对人们内心所造成的永久创伤,包括冯婉瑜为了救丈夫而遭受“造反派”性侵。

坐我身旁的那一对男女老是想给陆焉识出点子,告诉他该怎么做就能唤回妻子的记忆,包括把自己的脸涂黑,因为那是冯婉瑜在患病前,最后一次见到丈夫邋邋遢遢、脏兮兮的摸样。

我从身旁“平民影评”的反应当下得出结论:“失忆”是电影主题,它是导演撩拨观众感知神经末梢的好点子,更是受害者个人因无法面对痛苦记忆,却又必须活下去的自我逃避和救赎方式。

归来的人与归不来的记忆找不到交集点,冯婉瑜只记得“陆焉时”的符号,却记不住“陆焉时”

的模样,她的记忆充斥着,“5号,我爱人回来”,然后重复着到火车站接爱人的仪式。从某种程度来说,“失忆”既是代替抗争,也是拒绝与苦难和解的心理表征。

如果个体失忆症是受害者选择的自我逃避的求生方式,那“集体失忆症”或“国家失忆症”的背后又意味什么?

捷克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中写过一句名言:人类对抗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强制性地抹去整体的部分记忆又或“国家失忆”是符合逻辑的意识形态及舆论阵地管理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工具之一。不过,一个记忆不完整的民族要如何真正的自省,要如何与对历史有不同认知的外部世界对话与接轨?

有评论指出,《归来》已经越过了对文革题材“能不能谈”的层面,进入了“能谈什么”、“谈到何种程度”的层面,这算是一种突破。不过,对于即将来临的六四,当局还是划下不可逾越的红线。根据境外媒体报道传出的消息,律师、学者、媒体人陆续有人被刑拘或被带离,维稳力度似有升高。笔者前阵子到广州某家书店查找一本摄影集,里头据说收集当年一名男子站在坦克面前的标志性新闻照片,但该书店称,摄影集因为“一些原因”而下架了。

中国国运多舛,《归来》片尾的时代背景已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原本可以引入一个寓意时代“新起点”的结尾,但导演张艺谋还是选择了与中国国运较契合的苍凉结局。

大雪中的火车站,陪同冯婉瑜去接“陆焉识”的陆焉识,举起了写着“陆焉识”的牌子等着永远不出现的”陆焉识“归来,这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全剧最震撼、最残酷的镜头。这极其荒谬的一幕,凸显了个体深受“把人变成鬼”的时代摧残,两张苍老的脸孔望着不带希望的远方,心中隐忍着多少无奈与悲戚。

影片与其说是等待着被平反的先生归来,不如说是等待着“被失忆”的妻子归来,等待记忆的归来,等待伤口的愈合,等待社会和人走向正常化。时代的洪流推着人们向前走,信息的流动已非人为设置的防火墙所能阻挡,历史记忆总能从各种管道中一点一滴地拼凑出来,民智民心的开启势必由下至上带动社会走向民主法治的建立,而完善的民主法治终究才是国家免于患上”集体精神病“的保障。

所有“被失忆”与“被妥协”的,相信,总有一天也都会以某种方式,归来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3:0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2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记忆   归来   等待   时代   妻子   失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