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魏掞之)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乡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教材分析 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听读与诵读,体会诗人浓烈教学目标
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学生学习能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力分析
即“诵读——品读——美读——解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
初中语文
《乡愁》
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探究欣赏法。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书读百教学策略选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择与设计
通过欣赏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多次感受配乐诗)
探究欣赏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一)导入
1、播放安东阳的《静夜思乡曲》,活跃课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过的有关乡愁的诗句的回忆,很好的导入余光中的《乡愁》。
2、了解作者,理解诗的主题,总结主题:乡愁。
教学过程 (二)诵读
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引人入胜。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播放配
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这时我将带领学生
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
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
听朗诵的技巧。让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
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在美美地读这一
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再
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三)品读
1、“乡愁”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是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意象,借物抒情,板书四种意象)
2、这四种意象,诗人又是如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这四个时间词可看作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诗人又有怎样的愁呢?(既有思乡之情,又有思国之情,作者的情感逐层深入,浓浓的深情体现在
字里行间。)
3、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移,诗人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思乡之情,大家喜欢这首诗吗?
(四)美读
1、请部分学生饱含感情的背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听读。并用你细心的慧眼去发现本诗的美所在,你觉得本诗美在何处?请用“乡愁美在——,例如——的句式表达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具慧眼。)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平等自主合作的探讨它们的意象创设情境。
教师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构思、意境、语言等方面来鉴赏。
(五)解读
诗歌是跳动音符,欣赏诗歌就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本诗的意境很美,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凄美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发挥你的想象力,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走进诗人的内心,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六)情感体验
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能力训练。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
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乡愁四韵》。
2、比较阅读本诗和席慕容的《乡愁》。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课例研究综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述
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
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学生第一次接触新诗,教师的配乐范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一是可以使学生增加读诗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人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事实上,我们在学习诗歌时,都是在诵读中逐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像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入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这首诗学生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构,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
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学生这么多的发现,可见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6:3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1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