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课文详解

更新时间:2024-03-18 11:42: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詹剑峰)

《一面》课文详解

亲近原文 名师伴读

一面

阿累

①一九三二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②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③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④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适意

①第一节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解释下波折号的作用。

此处破折号作用为表示解释说明,交代去书店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

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用比喻手法,形象的写出“我”很累,在这样辛苦的情况下,还去书店买书,刻画出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的形象。

④体会“非日本”一次深层次含义。

“非日本”,固然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那种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入侵东北,并曾进攻过上海,“非日本”含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唾弃及对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士的肯定。

⑤此处在内容上属于什么描写?

写店里的环境,用比喻手法,写出

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⑤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⑥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地,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 (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⑦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Conductor!X 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 ,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 ,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个当时天气的寒冷,反衬出下文的内山老板的热情。

⑥为什么“我”看到“鲁迅译”三个字,就觉得“象得到了保证似地”?

“赫然”是由于看到了“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说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高大形象,对鲁迅异常地崇敬。“得到了保证似地”说明我对鲁迅译的书的敬仰和对鲁迅的信赖,衬托出鲁迅是光明的象征。

⑦此处属于什么描写?

心理描写。是写“我”受到内山完造礼遇后的心理反应。内山与“西装同胞”不同,意味着鲁迅也与“西装同胞”有异。鲁迅与他们有异,也就侧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民大众立场。同时以“我”的窘相衬托出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工人的体贴、关怀和慈爱。

⑧这一节写出“我”的怎样的心理?、

写出作者想得到又得不到的复杂心情。“书也太好了”包含了对鲁迅所译的《毁灭》的高度肯定,对鲁迅的信赖。“该多好”是身体舒适和精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11:4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9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内山   先生   放在   交代   说明   衬托出   同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