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020年8月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17 20:10: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邱军)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水为之,而寒于(比)水。木直中绳(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中,合于),輮以为轮(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用墨绳量过)则直,金就砺则利(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见的范围广)也。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远处的人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彰。假(凭借,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桨)者,非能水(会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良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锲(用刀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脚)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藏身)者,用心躁也。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 (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 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出生在我之前的),其闻道(得知真理)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以之为师)。吾师道(以道为师,即学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是故无贵无贱(无论高低贵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超出一般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不及)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由于这个原因)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对于他自己)也,则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焉,惑矣(糊涂啊)。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不明句读),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意问老师),小学而大遗(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年龄相近)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这些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3、句读之不知(“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成为)僇人(受刑戮的人),居是州,恒惴栗(常常忧惧不安)。其隙(公务之暇)也,则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我的)徒(随从)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茂盛的茅草),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山谷空旷的样子)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收缩集聚)累积,莫得遁隐(意思是尽收眼底)。萦青缭白(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书上是土娄,这里打不出。小土堆)为类。悠悠(渺远的样子)乎与颢气(浩气,天地自然之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广大的样子)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拿起酒杯)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先前)之未始游,游于是(从此)乎始。故为之文以志(记)。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先生集》。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20:1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8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词   名词   古义   代词   助词   形容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