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4-03-17 11:45:1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耿葆淦)

白族的习俗

白族有什么习俗?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 ... 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郸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 ... 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 ... 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 ... 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 ... 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

门。

4、忌食:除夕晚 ... 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余下全文>>

白族的风俗习惯 5分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

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白族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居住: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语言文字: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民族艺术: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宗教信仰:

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 ... 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

祭祀: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

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

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 ... 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 ... 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 ... “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礼仪: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

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余下全文>>

白族生活的习俗

白族的习俗我觉得还是蛮好玩的,我了解的不多就知道多少说多少吧,喝茶好像有个什么三道茶,好像是甜茶苦茶还有个不知道了,然后就是结婚办酒席的时候,新朗背着新娘子在婚礼现场一路走着一路让来参加婚礼的宾客掐新娘。。。。。知道的只有这些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更了解的深刻些就到云南储理玩上几天就知道了。。。。

白族的风俗有哪些? 30分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k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

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 ... 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 ... 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重要节日

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一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其中以石宝山歌会最富于情趣。

(1)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具云龙、洱源、兰坪、鹤庆、

丽江等县的禾族,达数万人,汇聚到剑川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和金顶寺四个地方的漫山遍野中,甚至在肃穆的寺内神像前,弹唱以白族情歌为主的对歌。有时歌逢对手,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歌会使原来并不相识的未婚男女青年结为终身伴侣。偶尔能见到自古遗流下的青年男女“野合”的习俗。

(2)白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余下全文>>

白族的习俗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 ... 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手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 ... 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 ... 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 ... 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 ... 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 ... 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余下全文>>

白族的人办丧事的风俗

春秋战国时代,白族先民的“滇k”墓葬形式,有竖穴土坑墓葬、瓮棺葬、圆坑墓葬多种。祥云 ... 那已有“干栏”式重型铜棺;弥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

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后不用棺,把死者放在一块木板上,覆以屋上的茅草,上盖土,垒成坟状;再在距死者头部两三尺的地方竖一个八九尺高的双杆栗木坊,除挂土锅和盛有祭物的两个麻布袋外,还悬挂死者生前用物,如男的挂弩箭,女的悬织布架等,以示悼念。后一年内,以石片、石块垒墓。墓头留一孔供死者灵魂出入。那马白族约在明代前实行火葬,以火焚尸,取骨入罐,再埋于家族公墓地。明后,

受汉影响,渐改土葬――棺葬。

大理、剑川的丧葬也有变化过程。明代以前因受佛教的影响,盛行火葬,以后则改为棺葬。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殓,女子死后则必须等候娘家人亲临。停柩在堂三天左右即行择地安葬;停柩期间,一般请道士念经,“超度”亡人。

大理海东地区,人死后由族长主丧,族长根据死者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丧事规模的大小。出殡前一般有出帛、诵读韵律严整的白语家祭文等仪式,有的还要“祭方向”,为死者开道。

墓葬的型式很多,一般名为“一层轿”或“两道花门”,穷苦人只堆土为坟;而富家则竖“三碑四柱”、“城门洞”式的墓道,并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等。

白族禁忌的风俗习惯

若是家中有客人来访,主人需凝神听客人说话,不能抢插,乱提问,男人在家里,女人不能主动发烟,泡茶与客人攀谈。吃饭时需请客人上八位,主人不能脚踏饭桌栏杆,不能大声说话,才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用餐时禁忌用勺子在甄子里挖一个大洞,意为不与粮食吵架,平等待人。父亲、哥哥、弟弟不能和儿媳,弟媳和兄嫂同坐一条板凳吃饭,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否则老人会说,否则老人会说要遭雷打,意为珍惜粮食。做客时父子不能同席,男女不能同桌,意为长幼、论了序不乱,男女应当有别。吃完饭,要把筷子规规矩矩的放在自己吃完的婉边,不能乱丢乱放,意为感谢主人的款待。这种待客禁忌从细节上规范人们得行为,使人自幼养成尊老爱幼、亲邻友善、礼贤谦恭、惜才爱物的良好品德。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11:4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8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妇女   不能   大理   客人   地区   死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