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更新时间:2024-03-17 10:56: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俞允文)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呢?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地去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 ,以保障学生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呢?所谓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资源(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地整合并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高效课堂。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有效整合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案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务必要充分地备好课。而备课实际上就是教师独立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及教与学的辅助用书等这些文本资源,并与课程内容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去整合文本资源。具体做法是: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三是参考教师用书及教学辅助用书,结合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四是整合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案。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开发乡土教材,创设新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要。只有有效地整合和开发各种文本资源,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备课。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辅助性,使之为教学服务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已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 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因此,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加以应用。具体做法是: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下载教学案例及课件,加工后供教学服务;还可以自主研发教学软件、课件,以运用于教学中。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计算器、计算机用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学生在计算987567 ×8942时,用计算器处理就很简单了;还有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帮助,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查找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有效地整合、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三、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努力为师生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有条件、有机会的学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作讲座,以促进师生的成长。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与交流,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让社会教育资源为数学教学服务,以实现资源共享。

四、有效开发环境与工具资源,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总会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信息,及时收集,开发成为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学数数时,可以将教室里的资源、学校的资源、以及学生身边及家里的资源等进行开发,让学生数生活中的数,学生善学乐学,能亲身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研发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具和学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

五、科学处理好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生生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成性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科学适时调整预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2、延迟判断学生的反馈,可以采用“让学生说明理由”的方式回应学生(比如当学生的观点正确时,就鼓励其他学生对此给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观点有问题时,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想法。);3、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寻求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数学规律或观察一些特定的现象,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等)。

总之,我们身边的数学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只有有效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为学生创造更优越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数学教育,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10:5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8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数学   资源   教师   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