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鼓脚下的一道历史印痕——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考察记

更新时间:2024-03-16 21:15: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雍裕之)

40PEOPLE′S POLITICAL SCENE履职视线世说心语触摸鼓山脚下的一道历史印痕—— 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考察记

■ 筱陈车在三环快速路行驶,在进入隧道前,总会看到道路两边的红砖楼宇,楼不大,但很精致,透着民国建筑的韵味。这里曾经是福建协和大学所在地,几幢小楼属于协和大学。庚子年夏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连续去了两趟福建协和大学旧址,徜徉于旧校园的小道之间,领略一座座经过百年岁月侵蚀、有些破旧的建筑群,听听有关这所大学的故事。出发前做了些功课,认真读了谢必震先生编著的《香飘魏歧村——福建协和》一书,脑海里对这所大学有了些许了解。车在快安打了好几个转,问了一些后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协和大学原址的一部分建了抗生素厂。我们打开导航,以找制药厂的方式才找到这座藏于制药厂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旧址。车穿过通往制药厂的道路,脑海里记起了曾经看到的大学全景图,周围没有村窗外的草场差不多是几十头庄,学校前面是一片宽阔的田地,观了。宽阔的协大路从江岸边直接通往学校。那时,学校往城里的路只是依靠闽江,走的是水路。穿过厂区,便是一片略宽敞的操场,操场的正面向着闽江,一扇铁条制作的十分简单的拱形大门紧紧地锁着。那天,领着我参观的是工厂的负责人,也是我的朋友燕和先生。他说,这扇大门曾经被毁,后来,工厂依原样还原。我们拾级而上,这是一座用石块砌起的“T”字型台阶,左右两边皆可登阶,之后汇聚。我站在台阶上,举目望去,几十年变迁,已经不到操场上军训的学生,但是,叶风景的描述还清晰地记在我的脑海里:“书室的窗外,只隔一片草场,闲闲地流着闽江。彼岸的山绵延重叠,有时露出青翠的新妆,有时披上轻薄的雾帔,有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好些云,却与山通起家来,于是更见得那些山郁郁然有奇羊和十条牛的领土。看守羊群的人似乎不主张放任主义的,他的部民才吃了一顿,立即用竹竿驱策着,叫它们回去……”先生的这段文字,富有诗意,品文犹如品画。走上石阶,便又是一条路,路旁有几座方形斜顶的楼,这是学生宿舍楼。福建协和大学的校园设计者是曾经为燕京大学校园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穆菲,风格上体现出中西合壁,主体是西洋式的,但屋顶又是北京皇宫建筑风格,当时有人很形象地戏称“穿着西装戴中国的帽”。在三环隧道口见到的那座红砖楼房,就是学生楼中的一座,原来的朝向并不是如今这样,只是因为道路建设的需要,同时又考虑到它的保护价值,将楼房平挪了一个地方。福建协和大学在当时被人们称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十所大学之一”。35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我在阅读有关资料时,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学校见寻找这所大学费了一番周折。见不到图片留给我的操场印象,《客语》中对校园当地群众,回答的也是模棱两可。圣陶先生在散文

的教师队伍,兴办之初以外籍为主体,到了1934年,中国教职员已经占了大多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重要师资力量,“像日后在学术领域独领风骚、一举成名的郑作新、林兰英、唐仲璋、韩振华、黄维垣等,都完成了从学生到先生、到著名科学家、学者的一个过程。”任何一所大学,都与时代休戚与共。尽管福建协和大学是一所教会创办的大学,但也不可能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从1931年起,学生中就有了中共党员,就秘密组织起了马列主义小组,1946年成立了中共协大支部,1947年有了三个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许多学生穿上军装,到革命斗争一线去。翻阅福建协和大学的《大事年表》,我信手将学生参加的一些活动摘抄:学生曾联络各校举行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五四运动;1933年10月19日,学生各级代表会讨论向东北义勇军捐款事宜;1937年5月1日,由校歌咏团在福州铺前顶教堂举行“福建学生专号飞机”募捐音乐会;1944年有学生从军抗日、分赴前线……读到这些,心不禁为学生们这种赤诚所感染。沿着山坡向上,便是两幢教学楼,一幢是文学院、一幢是理学院,应该算是大学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了。1951年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福州大学(注:此福州大学后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非现在的福州大学)。近七十载光阴,这两幢楼也一路蹒跚走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工厂的一部分,被辟为生产车间。之后,人们保护它的愿望进一步提高,车间退出了,两幢楼在风雨中孤立,独自地仰望星空,也在岁月的侵蚀中显得有些破败。这些年,政府将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也列入文物的抢救工程,举资修缮两幢楼宇。我去的时候,这里已被封闭,工人们正在进行修缮。阳光穿过林子,透过树叶,斜照在斑驳的地面上。一位优雅端庄的少妇牵着一个女孩从远处走过,肩上挎着画板。燕和兄讲了关于她们的故事。这位女士还是小姑娘时,每年暑期,父亲都会带着她到这里画画写生。后来,小姑娘长大了,当了母亲。她每年又带着女儿到这里画画,给女儿讲有关爷爷在这里学习的故事。燕和兄还告诉我,每年都有一些来自各地,包括海峡对岸的人来到学校,来看看祖辈或是父辈曾经求学的地方。顺着缓坡,一条小道通往校长楼。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心骨”。学校从创办到1916年开学再到1951年的合并,经历了庄才伟、高智、林景润、陈锡恩四任校长和杨昌栋代理校长。35年里,学校在风雨中步履蹒跚地前行,从租下仓前山观音井街老俄商茶行、招收86名PEOPLE′S POLITICAL SCENE世说心语履职视线41学生办学,到1922年学校搬迁到魁歧校园,之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1938年学校迁入邵武坚持办学,为社会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学校的发展可谓不易,但在校长的带领下,始终砥砺前行。走出校长楼,沿着右边的小道下山。伫立于老校门前,再次回望这依山而建的幢幢楼宇,再次回望那些经历风雨依旧葱郁的大树,再次想起那长着青苔的小道,我在触摸着岁月留下的一道痕迹,有些沧桑,但又如琴弦拨动着我的心。这道痕迹,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曾经的一段历史。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就是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历史建筑群的保护,2013年已将其列入第八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福州市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建筑群的保护利用作了安排,目前建筑群已列入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备选名录,努力将之打造成福州的一张名片。痕迹,在岁月中划出。抚摸这道痕迹,正视这道痕迹,可以感悟许多。珍惜这道痕迹,就是珍惜拥有,就是珍惜历史。远方,霞光满天,江水波光粼粼,好一个艳阳天。(注:本文在写作时,参考了和海王制药厂提供的影像资料,在此表示感谢!)《香飘魏歧村—福建协和》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21:1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7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   学生   福建   学校   历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