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更新时间:2024-03-16 21:08:5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虞智庵)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第一言语第二上卷下政事第三文学第四中卷上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识鉴第七中卷下赏誉第八品藻第九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下卷上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十七栖逸第十八贤媛第十九术解第二十巧蓺第二十一宠礼第二十二任诞第二十三简傲第二十四下卷下排调第二十五轻诋第二十六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俭啬第二十九汰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谗险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纰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附录世说新语序目世说旧题一首旧跋二首世说新语卷上之上 德行第一 1 〔一〕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汝南先贤传曰: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值汉桓“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有室,荒芜不埽除,曰: „大丈夫当为国家埽天下。 ”为豫章太守,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及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二〕海内先贤传曰:“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在台,迁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 〔三〕欲先看之。谢承后汉书曰:子所在,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前后为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万里赴吊。常豫炙鸡一只,以绵渍酒中,●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斗米饭, 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酹酒毕, ” 留谒即去,不见丧主。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主簿白: 〔四〕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 “商容, 许叔重曰:殷之贤人,老子师也。 〔五〕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车上跽曰式。 “蕃在豫章, ”袁宏汉纪曰: ”为稚独设一榻,去则悬之,见礼如此。〔六〕【笺疏】 “案蔡邕陈太丘碑文„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一〕 李详云: 。魏志邓艾传作„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 “陈为豫章,范书不记其年,以稚传„延熹二年,蕃与胡广上疏荐稚等 ‟〔二〕 程炎震云: ”推之,知在永寿间。 “徐孺子征聘未尝出门,赴丧不远万里。常事江夏黄〔三〕 御览四百三引海内先贤行状曰:公,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供,□磨镜具自随。每至所在,赁磨取资,然后得前。既至 ”袁宏后设祭,哭毕而返。陈仲举为豫章太守,召之则到,馈之则食,但不服事,以成其节。 “蕃以礼请为功曹,稚为之起,既谒而退。蕃馈之粟,受而分诸邻里。 ”汉纪二十二曰: “稚少时, 袁宏后汉纪二十二云:

游学国中,江夏黄琼教授于家,故稚从之谘访大义。琼后仕进,位至三司,稚绝不复交。及琼薨当葬,稚乃赴吊进酹,哀哭而去。”据此则琼尝为孺子所师事,宜其万里赴吊,不徒感其辟举之恩而已。然平生笃于风义,其所赴吊不独黄琼,凡故旧死丧,莫不奔赴。故本传称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又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四曰:“乌程县孺山在县东三十八里。三吴土地记云:„后汉徐孺子哭友人冀州刺史姚元起于此。时九江何子翼嘲之曰: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 ‟ 后伤元起。” “公车征士,豫章徐孺子比为太尉黄琼所辟,礼文有加。孺子隐者,初皆其证。风俗通三曰:不答命。琼薨,既葬,负●●齎一盘醊,哭于坟前。孙子琰故五官郎将,以长孙制杖,闻有哭者,不知其谁,亦于倚庐哀泣而已。孺子无有谒刺,事讫便去。子琰大怪其故,遣琼门生茅季玮追请,辞谢,终不肯还。” “徐稚字孺子, 御览四百七十四引谢承后汉书曰: 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 ”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徐孺子以绵渍酒藏之鸡中去吊丧, 朱子语类百三十五曰: 便以水浸绵为酒以奠之便 ”归。所以如此者,是要用他自家酒,不用别处底。所以绵渍者,盖路远难以器皿盛故也。 “汉人称太守为明府。〔四〕 左暄三余偶笔五曰: „郡守所居曰府, 章

怀注后汉书张湛传云:府者尊高之称。‟又府君亦太守之称,如后汉书刘平传:„庞萌反于彭城,攻败太守孙萌。平时为郡吏,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三国志:„孙策进军豫章,华歆为太守,葛巾迎策。 ‟策谓歆曰: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 “所引许叔重云云,〔五〕 李慈铭云: 当出许君淮南子注。今淮南子缪称训 。 „老子学商容 ‟ „商容,神人也。高诱注云: ‟与许君异。 “徐孺子台在州东 ”太平寰宇记一百六洪州南昌县: „台在县东湖小洲上。郡守陈蕃所立。”南二里。舆地志云: ‟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六〕 后汉书陈蕃传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 ”曰云云。 2 周子居常云: ”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一〕子居别见。典略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时论者咸云„颜子复生‟曰: 。而族出孤鄙,父为牛医。颍川荀季和执宪手曰:„足下吾师范也。 „卿国有颜子,宁知之乎?‟奉高曰: ‟后见袁奉高曰: „卿 „汝何不乐乎?复从牛见吾叔度邪?‟戴良少所服下,见宪则自降簿,怅然若有所失。母问:医儿所来邪?‟良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所谓良之师也。”【笺疏】 “案子居名乘,见下赏誉门注引汝南先贤传云云。后汉书葡艽源硕铩惨弧?李慈铭云: ”为陈蕃、周举之言。 嘉锡案:黄叔度尝与周子居同举孝廉,见风俗通及圣贤群辅录。本书 。此宜是子居之言,范书盖误也。赏誉篇注言“ 子居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 “范书黄宪传载此语,

程炎震云: 作陈蕃、周举相谓之词。袁宏后汉纪则作子居语。” 3 〔一〕续汉书曰: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学至成皋,屈伯彦精庐。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一见 „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称之曰: „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 ‟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惭容,唯为郭有道碑颂无愧耳。 „吾观干象人事,天之所废不可 ‟初,以有道君子征。泰曰:支也。 ”汝南先贤传曰: ‟遂辞以疾。 “袁宏字奉高,慎阳人。友黄叔度于童齿,荐陈仲举于家巷。辟太尉掾,卒。 “叔 ”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薛恭祖问之, ”泰别传曰: „奉高之器,譬诸泛滥,泰曰: ‟ 〔二〕虽清易挹也。”【校文】 注“成皋” 。 景宋本及袁本俱作“ 城阜” 注“虽清易挹也” “也”字景宋本及沈本俱作“耳”。【笺疏】 “郭泰秀立高峙,澹然渊停。九州之士,悉凛〔一〕 嘉锡案:广记卷一百六十九引世说曰: „凛宗仰,以为覆盖。蔡伯喈告卢子干、马日磾曰: 吾为天下碑铭多矣,未尝不有惭,唯为 ‟郭先生碑颂,无愧色耳。”疑所引即是此注,其详略不同者,今本已为宋人所刊削故也。寰 “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林宗碑,诏特留。宇记四十一曰: “刘攽曰: 袁阆字奉 ”程炎震云: „ ‟高,袁闳字夏甫。此言奉高,则闳当作阆。 按闳是袁安玄孙。安传云:汝阳人。阆尝为汝南功曹,见范书王龚传,明着其字奉高。刘说是也。奉高、叔度,同为慎阳人,故林宗得并造之耳。文选褚渊碑注引范书,误作袁宏。胡氏考异订宏为闳。足知唐初范书已误袁阆作袁 ”李慈铭云:闳矣。 “案后汉书:袁闳字夏甫,汝南汝阳人。司徒安之玄孙。终身未尝应辟召,而黄宪传亦载奉高之器云云。章怀注:奉高为闳字。然王龚传云:龚迁汝南太守。功曹袁阆字奉高。数辞公府之命。则奉高乃袁阆。此注引汝南先贤传,似亦阆而非闳。但范书未着阆为何县人,亦不言其卒于何官,而此下言语篇有边文礼见袁奉高云云。又有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云云。宋刘原父谓黄宪传袁闳乃袁阆之讹。近时洪筠轩说亦同。而孙颐谷谓当时盖有两袁闳:一字夏甫,一字奉高。又有一袁阆。然黄宪传中先出袁闳注云:闳一作

阆。疑此闳字本是误文。刘氏、洪氏之说差为得之。若据孙说,不容汝南一郡之中,同时名士有两袁闳; ”又不容慎阳一县,并时有两袁奉高也。 嘉锡案:文选集注百十六李善引范晔后汉书,正作袁阆。足见唐初人所见范书并不误。其文选注及此注作袁闳者,乃宋时浅 人据误本范书改之耳。诸家纷纷考辨,虽复与古暗合,然今既见唐写本,则此事不待繁言而自解矣。 “泛当依范书黄宪传作氿。〔二〕 程炎震云: ”

嘉锡案:此出郭泰别传,见后汉书黄宪传注及御览四百四十六。 4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 〔一〕 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薛莹后汉书曰:“李 ”后进之士,有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迁司隶校尉,为党事自杀。

“龙门,一名河津,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龟鱼之属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三秦记曰:莫能上,上则化为龙矣。”【笺疏】〔一〕 御览四百四十七引袁子正书曰:

“李膺言出于口,人莫得违也。有难李君之言者,则 ”乡党非之。李君与人同舆载,则名闻天下。 嘉锡案:此出袁山松后汉书,见御览四百六十五。又出袁宏后汉纪二十二。 5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所拔韦褐刍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先贤行状曰:牧之中,执案刀笔之吏,皆为英彦。举方正,补朗陵侯相,所在流化。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父、祖至德着名。皓高风承世,除林虑长,不之官。人位不足,天爵有余。”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一〕 ” “颍川先辈, 海内先贤传曰: 为海内所师者:定陵陈稚叔、颍阴荀淑、长社钟皓。少府李膺宗此三君,常言: ‟ „荀君清识难尚,陈钟至德可师。”【笺疏】〔一〕 嘉锡案:魏志钟繇传注引先贤行状亦言“时郡中先辈为海内所归者,苍梧太守定陵 。宋本作为“陈钟叔 ”陈稚叔、故黎阳令颍阴荀淑及皓” ,误也。 “四长年辈以范书考之,钟无卒年。荀最早,生于建初八年,长元礼二十 程炎震云:七岁。陈最少,生于永元十六年,长元礼六岁。钟年六十九,范史不着卒于何年。魏书钟繇 ”传注引先贤行状,陈寔少皓十七岁,则皓生于元和三年丙戌,长元礼二十四岁也。 6 〔一〕贫俭无仆役。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为闻喜令、太丘 陈太丘诣荀朗陵,长,风化宣流。乃使元方将车,先贤行状曰: “陈纪字元方,寔长子也。至德绝俗,与寔高 ”名并着,而弟谌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号„三君‟ ,百城皆图画。〔二〕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张璠汉纪 “淑有八子:俭、鲲、靖、焘、汪、爽、肃、敷。淑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曰: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 ,遂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三〕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四〕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 ‟„五百里贤人聚。”【校文】 注“陈寔字仲弓” 景宋本及袁本 “陈”字下皆有“寔传曰”三字。 “持杖后从” “后从” 。 ,景宋本及沈本俱作“从后” 注“鲲” 。 景宋本及沈本俱作“ 绲”【笺疏】 “陈寔字仲弓,汉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见,当有英才〔一〕 御览三百八十四引汉杂事曰:贤德同游者。书下诸郡县问。颍川郡上事:其日有陈太丘父子四人俱共会社,小儿季方御, ”大儿元方从,抱孙子长文,此是也。 嘉锡案:父子同游,人间常事,何至上动天文?此盖好事者为之,本无可信之理。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乃其后人自为家传,附会此事,以为家门光宠,斯其诬罔虚谬,足令识者齿冷矣。隋志有汉魏吴蜀旧事八卷,又秦汉以来旧事十卷,唐志并着录。御览所引汉杂事,不知是出此二书否?朱子晦庵文集三十五答刘子澄书曰:“近看温公论东汉名节处,觉得有未尽处。但知党锢诸贤趋死不避,为光武明章之烈,而不知

建安以后,中州士大夫只知有曹氏,不知有汉室,却是党锢杀戮之祸有以驱之也。且以荀氏一门论之,则荀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而其子爽已濡迹于董卓专命之朝,及其孙彧则遂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而不知以为非矣。盖刚方直大之气,折于凶虐之余,而渐图所以全身就事之计。想其当时父兄师友之间,自有一种议论,文饰盖覆,使骤而听之者不觉其为非,而真以为是必有深谋奇计,可以活国救民于万分之一也。邪说横流,所以甚于洪水猛兽之害,孟子岂欺予哉!” “君讳纪字元方,太丘君之元子也。显考君以〔二〕 古文苑十九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云:茂行崇冠先畴,季弟亦以英才知名当世。孝灵之初,并遭党锢,俱处于家,号曰三君。及太丘君疾病终亡,丧过乎哀。礼既除,戚容弥甚。豫州刺史嘉懿至德,命敕百城,图画形象。” “夫郡国之籍,谱牒之书,务欲矜其州里,夸其氏族。读之者安可不〔三〕

史通采撰篇曰:练其得失,明其真伪者乎?至于江东五俊,始自会稽典录;颍川八龙,出于荀氏家传。而修汉、晋史者,皆征彼虚誉,定为实录。苟不别加研核,何以详其是非? ” 嘉锡案:八龙之名,见范书荀淑传,而其事迹,则惟爽有传。靖附见淑传云:“靖有至行,年五十而终,号曰 ”悦传云:玄行先生。 “俭之子也。俭早卒。 “父绲为济南相。绲畏惮宦官,乃为彧 ”彧传云:娶中常侍唐衡女。”如是而已。魏志彧传亦仅云: ”其余四龙,生平 “父绲济南相,叔爽司空。竟不见于史传。孝标注征引至详,亦仅慈明见言语篇注。叔慈见品藻篇注。而此条注中并不言八龙始末,惟陶渊明圣贤群辅录引荀氏谱云:“荀俭字伯慈,汉侍中悦之父。俭弟绲,字仲慈,济南相,汉光禄大夫彧之父,年六十六。绲弟靖,字叔慈。或问汝南许劭„靖爽孰贤?‟劭曰: ‟靖隐身修学,进退以礼。太尉辟不就,年五十 „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五。靖弟焘,字慈光,举孝廉,年七十。焘弟汪,字孟慈,昆阳令,年六十。汪弟爽,字慈明,董卓征为平原相,迁光禄勋、司空,出自岩薮,九十三日遂登台司,年六十三。爽弟肃, ”字敬慈,守舞阳令,年五十。肃弟□,字幼慈,司徒掾,年七十。 此可补孝标注之遗。观诸书所述,八龙之中,慈明名最着,叔慈次之,余六龙碌碌无所短长。足见纯盗虚声,原非实录。据群辅录,后汉时尚有汝南周燕五子,及北海公沙穆五子,并号五龙,乃不为人所知。而荀氏八龙,独为人所称述。盖以慈明位至三公,文若及其子孙又显于魏、晋故也。考悦、彧同为曹操所辟,而悦忠于献帝,与彧终为曹氏佐命者不同。所着汉纪、申鉴,皆卓然足以自传,不愧为荀氏之才子。文若小于仲豫十三岁,而此节言德星之聚,有文若而无仲豫,其故可知矣。大较后汉人之以龙名者,惟孔明卧龙、 管宁龙尾,斯为不负。他皆虚美溢量,未可信以为实也。 嘉锡又案: “仲豫名悦, 魏志荀彧传注引零陵先贤传曰: 朗陵长俭之少子。”则俭亦尝仕宦。但俭父淑为朗陵侯相,不应俭亦适为朗陵长。荀氏谱既不言,疑魏志注误也。 “案范书荀淑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荀彧以建安十七年卒,年五十,则〔四〕 程炎震云:当生于延熹六年。距荀淑之卒已十四年矣。若非范史纪年有误,则其事必虚。考袁山松后汉书亦载此事,而云荀数诣陈,盖荀陈州里故旧,过从时有,而必以文若实之,则反形其矫诬。”矣 7 “陈谌字季方,寔少子也。才识博达,司空掾公车 客有问陈季方:海内先贤传曰: ”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征,不就。“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 ”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一〕【笺疏】〔一〕 冻似叻⒃啤傲胖甙俪叨拗ΑV杏艚嶂謬铮鍪枰苑掷搿I嫌星ж鹬

澹铝侔僬芍M牧魉莶ǎ皱5F涓胨腊肷蛄曳缙狈裳┲ひ玻脑蚶做ㄖ幸病痹圃啤<痉街裕鲇诖恕N骸⒔蠲坎欢郎铺该恚丛齑沃洌⒀酝麓剩环缌髟探澹牟伸橙唬亲院蠛阂讶灰印?8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魏书曰: „此儿必兴吾 “陈群字长文,祖寔,尝谓宗人曰: ‟及长,有识度。其所善,皆父党。宗。 “谌子忠,字孝先。州辟 ”与季方子孝先,陈氏谱曰: ”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不就。 .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21:0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7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孺子   范书   先贤   汝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