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章岩)
《蜡烛》创新教学微型教案
荆州市实验中学 林莉 linli7002@
一、 课文聚焦
这篇课文是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以“我们”的口吻叙述了在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场战役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蜡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目睹了这崇高的一幕。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本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更是亮点。
二、 创意说明
本教案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探讨把握中心,深入领会文章内涵。并且能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完成教学过程的补白设计和迁移拓展。
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把握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体会其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揣摸法。
【教学重点】老妇人的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影片《战争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位伟人联手实现诺曼底登陆与苏军夹击德国,奏响二战胜利的序曲。不仅是各国首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本文《蜡烛》中的事例就是其中的一件。
二、简介作者、体裁
1、西蒙诺夫,苏联作家,战地记者。
2、通讯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它和新闻一样,要及时、准确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
事件更生动。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本文记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主要人物:老妇人
时间:二战时1944年9月19日晚上到第二天拂晓
地点: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一个方场上
起因:五个苏联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被对岸敌人的炮火击中,有一个战士牺牲在方场上。
经过:老妇人慢慢爬出地窖,,把死者拖到一个大的炮弹坑里,掩埋了他,并一捧一捧地堆起了一个小坟堆,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结果:那位南斯拉夫母亲惟一珍爱的东西——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明晃晃的立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2、
①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蜡烛”的来历,交代来历,有何作用?
②结合生活习俗,说说“蜡烛”的含义。
(在西方,蜡烛,烛光象征圣洁、光明、温暖、安宁)
③将两者结合,说说以“蜡烛”为题的好处。
(昭示老人对生命的关爱,希望年经的灵魂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更代表作者希望世界温暖、安宁、和平的愿望也可理解为: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寄托哀思,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3、全文多次描写炮火,请找出来并思考作者反复叙述的意义。[典型环境]
a.突出了环境的危险,使老妇人掩埋烈士的行为更感人。
迁移一: 将父爱放在典型环境中“雨中”“寒冬”“酷暑”,
b.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炮火烧焦了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树木”,控诉法西斯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贱踏。
迁移二: 富庶的伊拉克身陷战火,百姓衣食无着。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妇人的片断,以“老妇人是一个 的人”为题说话。
提示: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揣摩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重点品味:
①14段“看了很久,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怎么想的?(对侵略者的恨,对红军的敬意,及无比沉痛)
②17段 老妇人为什么要帮红军整理头发及姿态,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虔诚、认真、安葬烈士的礼仪,表现了超越国界的母子亲情)。19段“她坐在那么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母亲的情怀)
③41段,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哀痛)?为什么鞠躬?(敬爱)会说什么?(孩子,你为了南斯拉夫献出年轻生命,南斯拉夫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请你们
记住战友的姓名,踏着他的血迹,为正义的事业奋斗)
2、品味语言。
①第23段能否改为“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
——原文的描述生动,情景历历在目,把老妇人不顾年迈体弱的艰辛刻画出来了,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
迁移三:文中类似的写法,还有吗?找出来体会一下。(26段、40段、22段)
②文中3处提到妇人的黑巾,有什么特殊意义?
③文中以“蜡烛”为题,你怎么理解?
五、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奉献的象征,一对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烧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我们期盼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09:3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1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