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电模式”研

更新时间:2024-03-10 16:55:2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乐纯)

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4期 TUSHUGUANXUEKAN No.4,2012 公共文化服务晌技市支撑 冰 ——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电模式 研究 康尔平t王筱雯2 (1.辽宁省文化厅,辽宁沈阳110011;2.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立足于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在分析“广电模式”实施背景的基础上,就“广电模式” 的可行性、建设原则以及技术支撑进行研究,系统阐述了“广电模式”的资源建设及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并就如何建立 “广电模式”的长效机制和“广电模式”的价值评估问题提出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技术支撑 广电模式长效机制 【分类 ̄'1G253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 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只有18.47亿元,按乡村人口 是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形 计算,人均2.54元;而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却达到了31.24元。 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 就辽宁而言,2009年底统计,全省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藏书2792.3 家万户的重要文化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 万件(套),城市人均拥有1.35件(套)图书;而乡镇文化站及 项目,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文化 村文化室藏书为1 1 17.4万件(套),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仅0.52 共享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 册;而在国家和省里没有开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前的2007 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 年底,农民人均拥有图书仅0.2册。 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 1.2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文化资源严重失衡 多种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从全国来看,2008年西部地区文化投入为58.76亿元,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对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 仅占总数的23.69%;东部和中部地区文化投入则为189 28亿 善贫困及边远地区信息闭塞及落后状况,传播社会主义先进 元,占总数的76.31%。就辽宁而言,以2009年为例,经济发达 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均 的沈阳、大连两市l5个涉农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事业经费为 具有重要作用。 5441.7万元,人均6.84元;而经济欠发达的阜新、铁岭、朝阳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 3市l8个涉农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事业经费为1958万元,人 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得到了顺利推进。各地也结合本地区 均2.5l元,相当于发达地区两馆人均投入的36.7%,相当于 实际,创新了共享工程的建设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如 全省涉农县区人均数(3.62元)的69.3%。 卫星传输模式、互联网传输模式、数字电视模式、IPI’v模式 lI3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匮乏 等。辽宁省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把国家共享工程总体建设 一是图书品种少复本多、陈旧破损的现象在乡(镇)村图 要求与本省实际相结合,从2008年12月开始,在全省范围 书馆(室)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民看书、看报难的问题没有解 探索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广电模式”。 决。二是县级剧团多数解体,各级文化部门送戏下乡仍然是 一1“广电模式"的实施背景 种导向行为,杯水车薪,农民看戏难的问题没有解决。三是 国家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电影 1.1文化投入的城乡差距日益拉大 难的问题,但北方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没有得 我国文化事业经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多年在 到根本解决。四是受场所、经费、季节、观念等因素制约,农村 0.3%~0.4%之间徘徊。而在这些资金中,2008年各级财政对 开展文化活动的手段还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内容缺乏 农村文化投入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5.2%,对城市文化的投 创新,多以扭秧歌、玩棋牌为主,受益群众多为老年人和妇 入却达74.8%。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仅享有全国1/4 女,缺少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与 的文化事业费。仍以2008年为例,直接为7.28亿农民提供文 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文系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 

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4期 TUSHUGUANXUEKAN No_4,2O12 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 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文 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基 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术、农业等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依托有线电视传输网络, 协同其他几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在建设经费、活动场所、信息资源、管理队伍等方面统筹规 划,实现共建共享。 3.3永续利用 2“广电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辽宁省现有14个省辖市,100个县区,938个乡镇, 11581个行政村,人口4374.6万。辽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 基地,同时也是文化大省,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实施“广 电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2.1 网络覆盖面广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构建便捷实用、有效运行的服务体 系;做到建、管、用相结合,使文化共享工程发挥长效作用;把 握数字科技发展趋势,.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为文化共享 工程的改造升级预留出发展空间,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 续发展。 目前,广播电视是各类主流传输媒体中覆盖率最广的网 络,具有乡村通达率高、带宽容量大的优势和特点。在辽宁,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省98%以上的农村和社区。 2.2网络共享可行 4“广电模式’’的技术支撑 4.1传输方式 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少数偏远地区采用卫星传输。 4.2传输渠道・ 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同属国家公共文化 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无偿提供两个模拟频道用于传输文 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均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其主管部门均属 宣传文化系统,有共享基础。 2.3建设投资少 利用“广电模式”实施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使用的是 广播电视网络,维护成本低,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2.4传输和接收方式便捷 化信息资源,确保有线电视网络连通地区的基层群众收看到 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 4-3 系统结构 分为省级分中心和前端播出平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县级有线电视播出前端、点播型机顶盒4部分。 ①省级分中心和前端播出平台。是省级信息收集、加工、 传播的集散地。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政务外网和卫星广播接 文化信息资源适合广播电视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对基层 群众而言,几乎没有增加技术操作难度及经费负担,足不出 收系统,接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传输的文化共 享工程资源;加工制作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视音频 信息和电子信息文档。前端播出平台是将省级分中心的信息 资源制作成符合广播电视传输和播出标准的视频和图文信息 格式,压缩编码后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送到各县有线电视前端。 ②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是内容发布和推送的下行通道, 户即可按需享用各类信息,方便快捷,易于接受。 3“广电模式’’的建设原则 广电模式总的建设原则是公益事业走公益渠道。即用已 经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传输共 享工程的信息资源,采用“进村和人户相结合、广播和点播相 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用电视机和 通过省市广电SDH网络中的DS3接口将前端平台的信号传 输到县级广播电视播出前端,采用QAM调制方式混入县级 有线电视网络。 机顶盒就能收看并点播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使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3.1惠及全民 ③县级有线电视播出前端。县级有线电视播出前端负责 播出视频及图文信息资源,采用QAM调制方式混入有线电 视网络播放,使广大有线电视用户直接收看。 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好、 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实施文 ④点播型机顶盒。具有接收、存储、回放功能,用遥控器 就可以点播机顶盒中所存储的视频节目和各类信息。主要采 用的是推送式点播机顶盒(Push VOD),分为有线接收和卫星 接收两种,同时结合部分地区数字电视平移工作,也采用了 数字双向点播机顶盒(VOD)、准视频点播机顶盒(NVOD)等 接收方式,由此形成了“推送点播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用 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群 众受益,努力实现服务网络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 积极探索实践点播入户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全省所有农户均 能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目标。 3.2统筹整合 充分整合文化、广播电视、党员教育、计划生育、科学技 户终端接收体系。 o 

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4期 TUSHUGUANXUEKAN N0.4。2Ol2 程从2008年lO月至2009年2月,实现已通有线电视的农 好前景。” 户通过广播方式收看文化信息资源节目,同时进行4000户 点播入户试点。二期工程从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底,在 ③促进了城乡教育均等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也促进 了城乡教育的均等化,成为在更大范围、更多受众中传播农 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内容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在不增加农民负 担的前提下,使农村中小学生受到更好教育,对于实现基础 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 用。鞍山岫岩县黄花甸镇磨盘村张家堡组的村民经常聚集在 计划生育中心户王秀兰家观看文化共享平台节目。他们纷纷 表示说,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 了实用信息,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王秀兰正上小学的女儿经 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传输网络,完善运行模 式,在全省涉农县区所有自然村建成点播服务点(包括有线 传输和卫星传输),在有条件的地区向广大农户推广点播型 机顶盒,力争达到100万户。同时进行1000户卫星接收点播 入户试点。三期工程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在全省农村 实现共享工程全覆盖。2008年10月,辽宁省开始启动文化共 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10年底,依托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农 业科技协会组织,共设立了6万多个服务点,机顶盒已经全 常点播上面的《教育园地》、《图书阅览》看,现在作文比以前 好多了,受到了老师的夸奖。清原满族自治县王家堡村王光 明说,他上小学的孩子通过收看机顶盒里的教学辅导内容,对 学习帮助非常大,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说:“孩子放 学后,遇到学习难题也有地方找答案了。” 部投入使用。各市推广机顶盒用户达到224万户,其中以推 送式点播机顶盒(Push VOD)为主,同时包括数字双向点播机 顶盒(VOD)、准视频点播机顶盒(NVOD)等多种技术方式。全 省226万农户可通过有线电视收看共享工程节目。 7.2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共享工程产生了极大兴趣 ④农民群众踊跃参加文化共享工程活动。2010年9月至 11月,辽宁省文化厅举办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征文评奖 及文化共享工程进村人户成果电视演讲比赛。出乎主办部门 的意料,得益于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的农民群众报名踊 跃,最后在各市遴选出的120篇征文中,评出35篇优秀征 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的实施,为辽宁的广大农民群 众送去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①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国家将加强基 层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但在广大农村,仍然存 在着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而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 深入改变了这一现实。以本省清原县为例,位于辽宁省东部 文。从各市推荐的50名农民代表中,遴选出21名参加了电视 演讲,他们以真实感受畅谈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给农村带 来的实惠。学科技难、获信息难、看电影难、找市场难,这些困 扰农民多年的问题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得到了有 效破解。 山区,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很匮乏。该县被列入文化共享工 程进村入户的试点县后,当地农民通过模拟频道和机顶盒可 以收看到小品、东北二人转、儿童动画片等资源,当地农民群 众感动地说:“专门为农民开设一个频道太好了,坐在家里就 7.3“广电模式”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成功模式 ①2009年6月9日至10日,文化部、财政部、广电总局 在辽宁召开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现 场会。国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司局负责、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广电局主管厅局长近100 可以看到很多我们自己的节目,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这是 实实在在的好事,是我们农民的‘第二食堂’。” ②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以 惠农资源为主,它的实施,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力地促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事业,使更 多的农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致富信息、学习致富技能、增 强致富本领。如沈阳沈北新区的一位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 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抚顺市和铁岭市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人户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局长 王太华、文化部部长蔡武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对辽宁通过 “广电模式”实施共享工程进村人户给予了这样的定位和评 技术”这一系列节目感兴趣,希望能得到视频资料,用到生 产中去,他按照该技术应用,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他 高兴地说:“想要的信息一按就按出来了!”沈阳苏家屯区八 一价:辽宁省依托广电网络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为这一工程进入千家万户找到了一个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 路子,是一次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辽宁的实践证 镇来胜村王永利因家中有大棚,对文化共享工程播出的信 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取得的成果,把广播电视村 村通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结合起来,解决了长 期以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难、入户难的问题,政府 减少了重复投资,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符合党中央关于加 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经济可行的。 会议要求,全国文化、广电系统要积极学习推广辽宁经验,加 息非常关心,经常收看机顶盒中的大棚种植节目,并按照提 供的供应信息,卖出自家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沈阳一位下岗 职工看了播出的“广式靓汤菜肴制作”很受启发,想要自主 创业,省图书馆为其提供了资料,他学习了制作方法后开 办了一家小餐馆,生意非常好。他说:“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 

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4期 TUSHUGUANXUEKAN No.4,2O12 快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利用广播电视网络 上的“进村入户”。 搭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 8.5存量资源优化 享工程向更高水平发展。 比较卫星模式或IP1v模式,“广电模式”对文化信息资 ( ̄)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源的内容质量要求更高。特别是提供电视频道播出的节目资 刘云山在辽宁视察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对辽宁的 源,不仅要求视频格式、制作质量,更要求内容的丰富、鲜活、 模式及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辽宁利用‘广电模式’大 新颖、实用。很多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需要及时补 力推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意 充、更新;很多信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需要调整播 义,应大力推广。我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更多的资 出时段以适应更多的用户群体。“广电模式”的实施,不仅大 源投向基层,深入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发展的成 大扩充了资源内容,同时也对已有存量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 果更多地普及人民群众。” 及优化,提高了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服务质量。 ③两年来,先后有l0余个省的宣传文化部门到辽宁了 8.6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解、考察“广电模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 一是“广电模式”更适合于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而对于 媒体先后就辽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做了深度报道。 互联网及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庭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及信息 8“广电模式’’的价值评估 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社区,“广电模式”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由于采取了“广电模式”实施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省 8.1建设速度快 略了文化部在大多省份实施共享工程I Ⅳ模式应重点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公益性事业,通过比较完善的广电网络 的县级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点建设配置。与其他省份比较,县区 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可以快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进村人户。 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及乡镇文化站自动化设备建 据了解,由于受经费、网络、建设周期等因素制约,辽宁省原 设成了薄弱环节。 计划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I v模式,仅县级支中心、乡镇及 目前,辽宁省正在全力推进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力争尽 行政村服务点建设就需要近4年时间才能完成。而“广电模 快实现“全省一张网”的目标,之后将对全省有线电视网络进 式”的实施,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覆盖面及布点就远远超过 行双向数字电视改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后续发展将与 IPTV模式计划的规模,且已进村入户。 此相结合,即在改造后安装的数字机顶盒中加载文化共享工 8.2投入资金少 程子系统设备,用一个机顶盒实现看数字电视、接收文化共 实施“广电模式”前,辽宁省先后论证过两种模式。2007 享工程信息、网上缴费、可视电话等综合功能,这将大幅降低 年前,曾计划按照卫星模式实施共享工程建设,预算资金4.6 文化共享工程成本,提高普及率,减少网络故障率,使广大用 亿元;2008年,根据全国各地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辽宁开始 户更加便捷地享受文化信息服务。随着数字电视改造工程的 设计采用IPIv模式,预算资金2.29亿元。而采用“广电模式”, 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在全省城乡将实现全覆盖。 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两大工程进 参考文献: 行了有机整合,总投资约5000万元,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11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信 8.3使用方便快捷 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广电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经营,已经覆盖大部分地区, 【2】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 且带宽容量大,维护成本低,运行管理经验成熟。通过电视机 20l1. 接收和机顶盒点播的方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操作 『31周和平.全国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人民论坛,2008(22). 简单,使用方便,不受季节限制;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优 『41王筱雯.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的 秀文化娱乐节目,使用农业生产信息,享受免费教育服务,实 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学刊,2011(2). 现了“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 8.4工程覆盖面广 康尔平 男。1955年生。辽宁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 按照原计划的卫星模式或IP1v模式,辽宁制定的文化共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享工程最终建设目标是在74个涉农县区建设支中心,在942 王筱雯女,197o年生。硕士,研究馆员。辽宁省图书馆 个乡镇、1.1万个行政村建设服务点。而“广电模式”的实施, 馆长、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 主任,兼任辽宁社会科 则在覆盖74个涉农县区、942个乡镇、1.1万个行政村的基础 学院特邀研究员。 上,扩展到6万个自然村、224万家庭用户,实现了真正意义 (收稿日期:2012—02—18;责编:徐向东。) o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6:5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1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工程   信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