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易树荣)
2022年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2〕10号)要求,扎实有序推动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动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
代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和“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升,构建选育用一体化培育路径,推动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提升素质水平与延伸服务协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
人才保障。
(二)任务目标。到2022年底,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名以上(任务清单详见附件1),培训参评率和满意度不低于85%;招录1000名左右本科层次和4000名左右大专层次
的农民大学生(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水平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
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1.聚焦稳产保供促增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有效供给,统筹做好粮油、蔬菜、畜禽渔等重要农副产品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生产管理和健康养殖培训,提升种
养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促动稳产保供及农民增收。
2.聚焦重点人群促提升。提升退捕渔民转岗跨行生产技能;提升农机手机播、机收减损技能;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加能手的生产经营技能;提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等为主体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群体的农业生产技能;提升村“两委”成员的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发展、村庄建设管理水平;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展开农民耕地保护知识、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水平;持续做好脱贫人员和乡村振兴帮扶乡(村、点)农民教育培训。
提升脱贫地区农民特色产业生产技能,推动脱贫地区农业生
产经营组织带头人与脱贫农民的“传帮带”融合对接,发挥示范带动功能,带动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提升
可持续脱贫致富水平。
3.聚焦优势产业促发展。立足稻米、蔬菜、果业、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因地制宜展开全产业链培训。增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防治、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在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实行专业培训,促动全产业链人才发展储备。实施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每个全国农业科
技现代化先行县培养100-200名产业发展带头人。
4.聚焦水平拓展强素质。展开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创新,提升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农业大讲堂下基层”、送教下乡等活动,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思政教育进乡村。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展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鼓励高素质农民参与科
普活动;引导和鼓励女农民和青年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
因地制宜举办高素质女农民专题培训班和青年农民专题培训班。
(二)纵深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以办好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以促动农民就业创业和适合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纵深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促动培养院校增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升师资水平。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强做大农民大学生人才队伍。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强化对“工程”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即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发布招生宣传信息和政策,营造浓厚的招生工作气氛,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对象报考学历教育。按照程序和要求认真展开报考对象资格审核工作,确保考生
符合身份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生源推荐任务。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院校要遵循农民特点和农业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发展趋势,采取“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增强现场指导,提升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水平。开发课程配套教学资源,丰富教学
手段,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服务水平。
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抓手,推动各类资源向优势协会、优秀骨干实行重点扶持,支持和鼓励参与当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动承担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组织“工程”毕业生参加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及相关比赛,选拔推介优秀项目和人才,激发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
热情,营造更加有活力有激情的创新创业气氛。
三、组织实施
(一)展开需求摸底。展开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摸底调研,真实掌握培育对象对内容、形式和意愿等的需求。农民培训重点把握“谁来培训、培训什么、怎么组训”等关键点,为培训方案制定、理论教学、实训实习和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学历教育围绕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培育模式和本土产业等需求展开调研,为促动培养院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提供
参考。
(二)选准培育对象。采用“机构招收、逐级推荐、个人申报”等方法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将年满16周岁,正在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入乡创业者纳入培训对象库,同一培训对象一年内只能参加一次培训,两年内不可重复参加同一层级同一类型培训。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录农民大学生,鼓励和
支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学员、
退捕转岗渔民、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等对象报考学历教育。
(三)完善体系建设。推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精准推动高素质农民的遴选、培育、使用。采取指定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统筹用好涉农高校、职业院校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任务;积极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专业、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实践性教学基地、“实战型”师资队伍,将具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科研院校专家、农技推广骨干、特聘农技员、“工程”优秀学员等纳入师资队伍。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培训基地,推介一批
典型培育模式。
(四)分层分类培育。省级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农民大学生培育,设区市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县级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和课程,推动按农时分段展开培训和教学。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优化集中培训、实训观摩的时间安排,鼓励“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讲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
弘扬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
(五)用好信息平台。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展开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管理,鼓励各地展开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建设,确保线上课程质量;发挥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在对象遴选、数据调度、信息分析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展开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即时组织参训农民对培训教师、培育基地、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实行线上评价,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用好“工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学员培养全过程管理
工作,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六)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对高素质农民展开训后跟踪服务;组织“工程”毕业学员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线上答疑解惑,深入田间地头展开技术服务,推动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提质增效,引导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产业联盟,组织展开产销对接、跨
地域交流合作等活动,持续巩固和提升培育质量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增强与教育、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合力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各设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
资金使用范围等,保障培训工作即时有效的展开。
(二)增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实现培训流程标准化。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全程监管,落实“一班一案”要求,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训对象;严格落实主管部门负责人上第一课制度;定期督导调度培训进度;强化对培训机构的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按分级负责原则,对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细则(附件2),组织开
展培育质量评估和验收。
(三)规范资金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采取预拨制和报账制相结合方式,即时足额拨付资金到培训机构,标准为:经营管理型3500元/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1000元/人;要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即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工程”正式录取的大专生学员,纳入全省高职招生计划,由省财政保障生均经费;正式录取的本科生学员仍按原政策执行,培养经费由省市县三级和院校共同承担,由省财政统一拨付给江西农大。各地各单位要增强资金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农民教育培训资金,严禁以现金形式直接
分发给农民个人,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教育培训。
(四)注重宣传总结。各地要注重选树典型,积极组织推荐参加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遴选资助活动。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增大对高
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优秀学员、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请各设区市于6月20日前将年度工作方案、11月30日前将
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厅科教处,联系人:XX。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2: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30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