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最新版】

更新时间:2024-03-07 00:30:5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余光中)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读书笔记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读书笔记范文,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怀旧的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

《怀旧的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

230页的小书花了三个半天才读完,每一句话、每一个论断都值得仔细品味。

这本应该被翻译为“逆托邦”的书,核心观点在于,人类现在正生活在一个对未来预期普遍悲观,充斥着不安全感、焦虑感的时代里,这种氛围造就了很多怀旧思潮,包括回到霍布斯、回到部落,回到不平等,甚至回到子宫,但鲍曼一一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即使未来充满荆棘,还是要坚持往前走,这个话看似说起来轻巧,实质是经过了一番深刻思考的结果。

这本书作于2017年,但套在今天的世界,尤其是套在2020年初的中文互联网世界里,若合符节,完全一致。理解了这种思潮的存在和社交媒体的运行逻辑,也就能理解生育率下降、网络暴力、消费主义、996这些现象究竟为何产生了。简而言之,都是资本主义及其工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造就了世界范围内缺乏安全感的焦虑情绪。

对个人自由的过度强调,导致了集体层面的不负责,国家、企业将一些本该担负的责任全部甩给个人,或外包给专业机构,整个社会的整合度越发下降,社交媒体看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反而增加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算法的存在,让每个互联网用户更多地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内容,共识与对话便更显稀缺。这些工具层面的现象,背后的实质与资本主义精神完全一致,都是通过解放个人的束缚,动员起他们的积极性,顺应一个个普通人“利己”的本性,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繁荣。一言以蔽之,总离不开“自由”这个概念,离不开一个“放”字。

个人层面要“放”,国家层面也要“放”,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民族自决”的概念,便应运而生。20世纪以来,或出于民族解放,或出于武装干涉,一块块殖民地独立建国,一个个国家联盟轰然解体,虽然赢得了面上的独立,却也引发了

实质的骚乱。如今,“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民族国家”虽然还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形态,但频繁爆发的冲突,种种以邻为壑的行为,都呼吁着一种全新政治理念与实践的诞生。

退后是死路一条,向前还可能得生。美好的过去看上去很美,但只不过是孤独异乡人的永恒迷梦。建基于“天下为私”理念的经济政治体制,一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但历经500余年,恐怕早已后劲不足,难以应对当今的风险挑战。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先从个人层面谋求共识与对话,超越自由与奉献、个人与集体的二元对立,进而跳出“民族国家”的思想窠臼,并最终探索出一种囊括全人类共同命运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全书的结尾,鲍曼这样写道:“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共居者——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生死抉择的关头:我们应相向而行,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前进,否则我们将一起走向毁灭。”这句话写在鲍曼临终前的2017年,如今3年过去了,根据2020年上半年西方各国的总体表现,这句话得以落实,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应该相信,怀旧、焦虑、抱怨、甩锅,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超越性别、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芥蒂,团结起来、互相理解、谋求共识、携手合作,才可能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而将人类历史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与实践,曾经存在于看似美好的过去,也必然存在于逆托邦的未来。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读书笔记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读书笔记范文,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00:3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7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类   个人   国家   怀旧   内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