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大雾垂江赋》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05 11:41: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裴宗澄)

三国诗词《大雾垂江赋》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

adjust and u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第 1 页

共 8 页

三国诗词《大雾垂江赋》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大哉长江! 西接岷、峨①,南控三吴②,北带九河③。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④,长鲸千丈,天蜈九首⑤,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大哉长江! 西接岷、峨①,南控三吴②,北带九河③。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④,长鲸千丈,天蜈九首⑤,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⑥,昧爽不分⑦。讶长空之一色⑧,忽大雾之四屯⑨。虽舆薪而莫睹⑩,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11),才隐南山之豹(12);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13)。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14),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15),春阴酿寒(16);溟溟漠漠,浩浩漫漫(17)。东失柴桑之岸(18),南无夏口之山(19)。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昊无光(20),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21)。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22),焉能辨乎咫尺(23)?

于是冯夷息浪(24),屏翳收功(25);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26),暗围阊阖之宫(27)。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28)。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29);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30),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31),大人观之感慨(32)。盖将返元气于洪荒(33),混天地为大块(34)。

第 2 页

共 8 页

【释词】

①岷、峨:长江西部的岷山、峨眉山。这里借代巴蜀。

②三吴:古地名。三国吴韦昭有《三国郡国志》,其书久佚。一般认为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泛指东吴所在地,在长江南部。

③九河:《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一般泛指黄河下游许多支派的总称。

④龙伯、海若、江妃、水母:即龙神、海神、江神、水神

⑤天蜈:即天吴,水伯、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它“八首人面”。

⑥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彼此相互对立、矛盾统一的事象物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如天地、昼夜、黑白、动静、上下等等。《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⑦昧爽:昧,暗;爽,明。

⑧讶:迎也。

⑨四屯:屯,聚集。四面聚集。

⑩虽舆薪而莫睹:《孟子·梁惠王上》:“……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舆薪,一车柴。睹,见。

(11)溟濛(ming meng):形容烟雾弥漫。张昱《船过临平湖》诗:“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12)隐南山之豹:汉·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这里借以咏雾。董思恭《咏雾》诗:“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第 3 页

共 8 页

(13)北海之鲲:《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寓言中的大鱼。

(14)鲸鲵:即鲸鱼。雄者为鲸,雌者为鲵。

(15)梅霖:梅雨。 元·龚《吴侬行》:“吴侬畏雨如畏虎,不道梅霖是时雨。”溽:湿热,闷热。收溽:结束了闷热。

(16)春阴:春季阴天时空中的阴气。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酿寒:逐渐酿成寒冷的空气。明·陆采《明珠记·桥会》:“正西风酿寒,冷入绣罗裳,随风轻荡漾。”

(17)溟溟:幽暗,迷茫。唐·顾况《送别日挽歌》:“日溟溟兮下山,望佳人兮不还。”漠漠:迷蒙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浩浩:水盛大貌。南朝·鲍照《梦还乡》:“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漫漫:广大无际貌。宋·范成大《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

(18)柴桑:县名。西汉置。故治在江西九江市西南六公里。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共同抵抗。

(19)夏口:地名。又名汉口,指汉水注入长江处。在今汉口与汉阳之间。

(20)三国时孙权在此筑城以驻军,是今武昌最早的一座古城。

(21)丹山:南方当日之地。南朝·江淹《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22)离娄之明:传说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强,能见百步之外,秋毫之末。

第 4 页

共 8 页

(23)咫尺:比喻距离很短或很近。

(24)冯夷:即河伯。《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25)屏翳:有多种解释。一说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一说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一说风师。《文选·曹植〈洛神赋〉》:“屏翳收风。”吕向注:“屏翳,风师也。”

(26)蓬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27)阊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宫门。

(28)欲同:将要聚合。

(29)因之:因,介词,凭借;之,代词,它。瘴疠:南方山林中湿热空气引起的疾病。杜甫《闷》:“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30)疾厄:病患苦难。

(31)小民:指一般老百姓。

(32)大人:指在高位者,达官显贵。

(33)元气:指人或自然的生命力。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太古时代。

(34)大块:大自然。

【赏析】

《三国演义》这两篇赋都集中出现在赤壁之战的情节中,文体形式虽然相同,但在小说中所起的艺术功能却不同。《铜雀台赋》是作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出现的,是推动情节结构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机第 5 页

共 8 页

因素。而《大雾垂江赋》是以赋体的形式加强了小说景物描写,烘托了情节的氛围,起到了艺术描写的功能。这种表现手法先不论其成功与否,但在长篇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创新,自《三国演义》滥觞,其后的长篇小说,诸如《水浒传》、《金瓶梅》等多有继承,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因为赋体文字不十分浅显易懂,为了读者欣赏的方便,先将其译作白话:

伟大啊,长江! 你西接巴蜀之地,南控江东之土,北靠大河之域。汇合百川东入海,历经万古而奔腾。至于像龙神、海神、水神、河神,千丈长鲸,九首水母,鬼怪异物,都集聚在你的浩瀚之中。啊,你是鬼神藏身的屏障,英雄战守的险塞。

时辰已是阴阳交错、明暗不分,迎长空一色,忽大雾聚合。即使车薪在眼前,也不能看清,只有金鼓之声可闻。初始水气烟雾弥漫,刚隐没了终南山之形;渐渐大雾充塞江上,连北海之鲲也几乎迷失方向。而后雾气溢满空间,上接高天,下垂大地;渺渺乎苍茫一片,浩浩乎无边无涯。好似鲸鲵出水,翻海倒浪;蛟龙潜渊,吐气喷烟。又如梅雨淋沥,一扫溽热;春寒盖地,阴湿袭人。幽暗迷蒙,浩浩漫漫。东边柴桑之岸,南面夏口之山,都被隐没。战舰千艘,如沉沦于千山万壑之中;渔舟一叶,像出没于万倾波涛之上。甚至苍天无光,朝阳失色。使白天回到傍晚,变曦光如同碧水。即使大禹之聪慧,也不能测其深浅;即使离娄之智明,哪里能辨清尺寸之别?

在这当时,河伯静止呼吸,风神不再发威;鱼鳖藏身,鸟兽隐迹。蓬第 6 页

共 8 页

莱之仙岛被隔绝,上天之宫门被暗围。大雾恍惚奔腾,如骤雨即来;纷纭杂沓,像寒云聚合。于是乎毒蛇隐匿其中,乘时喷吐毒气;妖魅躲藏其内,趁机为害作乱。降灾难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老百姓遇之损身遭害,高位者观之惊叹感慨。这大概是将太古时代的元气返回,使天地统一到大自然吧!

这篇赋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意境的创造,全方位地描写长江大雾。小说家很自然地抓住这篇赋对长江大雾意境的构造,为小说情节中的景物描写服务。尽管今天读这篇赋,感到不大易懂,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小说家这一艺术用心的理解。否则的话,如果将这篇赋从小说情节中删去的话,那么整个草船借箭的景物描写便寥无几笔,顿然失色。

全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长江的地理概貌和神话传说;第二部分写长江大雾的景色;第三部分写大雾的自然之力和给人间带来的灾难。由于三个部分侧重的内容不同,所以采取不同的艺术方法来构造。

一、粗犷笔触的宏观概述与特写镜头的具体描写相结合。第一部分写长江的地理概貌和神话传说,采用了宏观的叙事视觉,粗犷的笔触,概述长江,其长纵横中华大地,贯通川蜀和江南;其大包容神魔鬼怪,囊括妖禽异兽。不愧长江天堑,兵家险塞。当转入第二部分,则采用了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具体景致。以大雾形成的时间顺序,写初始的雾气聚合;渐渐地雾色溟濛,隐山遮海;进而充塞空间,“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接着着力描绘雾的形貌,雾的神韵,雾的世界。地上,“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天上,“穹昊无第 7 页

共 8 页

光,朝阳失色”。其色之重,“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

二、景物的烘托和氛围的渲染。写雾色的聚合和翻滚,犹如“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写大雾造成的威力和氛围,一连用了多种事物来渲染,河神息浪,风师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三、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有机的统一。在极尽描写雾的世界之后,转入议论,把这种自然现象归为太古时代的元气返回,是大自然的天地一统。并指出大雾垂地给人间带来的灾难:毒蛇生瘴疠,妖魅兴祸害,塞外起风尘。

当我们欣赏到这里,不难会发问,这篇赋中所讲到的都是因雾作难,“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那为什么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但没有“观之感慨”,反而却利用大雾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大概就是以抑反扬的艺术手法吧。

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5 11:4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6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雾   描写   长江   部分   艺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