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王洛宾)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概括
诗歌的构造技巧:
层层衬着、铺垫、伏笔照顾、小中见大、直截了当、卒章显志(点睛之笔)
、起承转合、
对照构造。
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1.记述: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
前线的值得纪念的旧事。
2.描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详细描述和刻画。
如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绘了白鹭曲着身子,安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岸,
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安静的美景。
3.谈论:对人和事物的利害、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建议。
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独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欢菊
花的原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尔后凋的坚贞品行的赞叹。
4.抒怀:表达作者激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怀,也有间接抒
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
互照顾,写出游客的辛勤,对句直抒诗人的感触。
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客行”与“故土”对比较,自然生出一
1.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实质不一样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中间,也称
比兴。诗词中间常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成效。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初春新叶萌生,诗人在一阵欣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便的手,摆弄
那富裕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
郁了。
如刘禹锡《望洞庭》 :“远望洞庭山川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奇妙地以“螺”作比,
! 比喻使描绘化实为虚,形象重生动了,感情更浓
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彩淡雅,山川水乳交融。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
详细取代抽象,
2.借代: 借用有关的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的事物。
用特点取代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精练、委宛。
如李清照《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取代叶和花,写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3.夸张:即成心地对事物进行夸张或减小的描绘,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平常的感情。有更突
出、更鲜亮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地可见。
如李白《秋浦歌》 :“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鹤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鹤发
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构造同样、字数同样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邻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精练,齐整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委宛。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
”从篇法构造来讲,这首诗四联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 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滔滔”的水势更令人感觉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
从这里感觉到诗人年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较: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或把人看作物来描绘叫拟物。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绘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纳拟人的手法。 “先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将来得及飞下,就急不可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欢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密切关系、构造同样或相像、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纯用名
词组合,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见讲解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前启后,
结尾设问,深入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问人间谁是英豪?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
明题旨,领起下边,分层次地表达三国人物的英豪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立的意思。用来增强语气,表达激烈感情。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
起兴 冷峻,重申了历史之必定。
三、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分为描绘手法、抒怀手法和其余手法。
1. 描绘手法
( 1)白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衬着,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精练
的笔墨,不加衬托而描绘出鲜亮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绘手法。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2)工笔 ,即细节描绘,是指对事物侧重细部,进行精雕细琢、重彩浓墨的描述。如:赵师秀《约客》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 3)衬着
衬着,对环境、光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绘、形容或衬托,以突出形象,增强艺
术成效。如:《雨霖铃》上片描绘送其余环境,作者浓墨重彩,全力衬着一种悲凉的氛围,
加重了离愁别恨。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又如杜甫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衬着秋江光景的特点。
( 4)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为突出。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好汉”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又杜甫《月夜》:“今晚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子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颔联、颈联写老婆的漂亮,反衬诗人难过难过的心情。
再如贾岛 《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注意:衬着从正面描绘,衬托从侧面描绘。
( 5)衬托
属于衬托的一种,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点突出,用另一些事物
放在一同来衬托或比较。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衬托) ,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同样的东西来衬托,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
以美衬美;如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好汉”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
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6)虚实相生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交叉一同表达同同样的感情。详细说来,
诗歌中的“虚”包含以下三类:仙人鬼魅世界和梦幻,已逝之景之境,假想的将来之境。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悲凉,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
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真相,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其余心情,是实写;下片
写对别后生活的假想,是虚写,着意描述词人孤单孤独的心情。虚实联合,酣畅淋漓写出
了离其余恋恋不舍。
( 7)抑扬
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和要一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突出重申此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
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包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
,后边才说她“悔” ,经过对少妇 封侯。”这首诗采纳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情绪奇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慨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
的主题。
( 8)正 / 侧面描绘
对描绘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绘是正面描绘;描绘对象四周的事物,使对象更鲜亮、
突出的是侧面描绘。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
王昌龄《参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活捉吐谷浑。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绘的手法,描绘了春季柳
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绘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
一方面是高度警戒,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9)动静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看作静止的事物来写
, 想象并描绘出动向事物
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
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看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
动为静,生动形象,活龙活现。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看作运动的事物来写
, 想象并描绘出静态事物
,一个“送” 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情。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
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联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绘静态的事物和动向的事物
, 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
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
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奇妙联合。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
④以动衬静
:即经过描绘、衬着动向,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
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清静,此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 ,一个“敲”字动感实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沉寂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
显的环境沉寂,更精准地描述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模范。
⑤以静衬动
:即经过描绘、 衬着静态,反衬动向,突出动向,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抚琴时对音乐美的感觉,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静静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沉醉
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掉得销声匿迹。
⑥以动衬动
: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含把静止的事物看作运动的事物)
。
如苏轼《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
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给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奔,
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体现出一种轻盈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
:就是即描绘运动的事物又描绘静止的事物,两者相互衬托。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阕侧重于“面”的衬着,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侧重于静境的描述,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清静;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侧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衬托出一
片浓烈的“丰年”喜庆氛围。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精选了明月、
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辰、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乡村光景,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动静相映,组成了一幅夜色幽静、氛围安静,富裕野趣、丰产在望,高兴开朗、
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2. 抒怀手法,分为直接抒怀和间接抒怀两大类。
以下除了第一点之外,全部是间接抒怀。( 1)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情况所产生的富裕真理性的思想。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局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
这情况眼前产生的富裕真理的思想交融在一同。
( 2)借景抒怀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情况之中,借自然光景抒发感情。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愈来愈远,最后完整消逝,滔滔的江水如同对友人的不停想念。
情况交融,触景生情,由景入情;高适《别董大》
先写情再描景,以景衬情贺之章《回乡偶书》其二
情况交替,以景生情王绩《望野》
寓情于景,景中藏情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 3)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望作者的心志。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赏析,抒发人材被沉没的感触。
又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赖秋风,寓
意君子应象蝉同样居高而声远,而不用依赖、受制于它物。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伸出的触须,形状仿佛下垂的冠缨。 )
( 4)借古讽今, 指借历史资料与事实,隐射现实,以说明主张或看法。
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四周在,潮打空城孤独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5)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喜的场景,而实质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痛、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量”
,以发散芬芳的青草与和
:“多少恨, 暖的春风这类乐景反衬词人无量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好正显示了今天处境的悲凉。
”往日游上苑时的喧闹与美
( 6)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华,又可增添内容的丰富性,增添表达的生动性和委宛性,可收到言简意丰、回味无量的成效,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词除了回首作者 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豪气派。作者借赞誉刘裕,嘲讽南宋王朝主和派辱没乞降的
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信心。
( 7)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近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葱绿的丝带,运用奇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奇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8)想象, 人们在已有资料和看法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测、剖析、综合,创建出新的看法的思想过程。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远望洞庭山川色,白银盘
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经过极富想象力的描绘,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开生面地再现于纸上。
( 9)象征, 经过特定的、简单惹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相像或邻近特点的看法、思想和感情。
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绘青山围绕,崇山峻岭,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实封闭,重重隔断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伤害的景况,
书写思归不得的伤心。
通篇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
( 10)对照与比较 ,把两种不一样的事物或情况作比较,相互比较。
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
鹧鸪飞。”前三句描绘往日繁华和最后一句描绘今天冷淡悲凉形成激烈的对照, 使读者感觉特别深切,此中包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虑。
3. 其余表现手法
( 1)兴:是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辞。如《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 2)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同样的构造形式频频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上片写的是年
。上
词强说愁。现在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轻时候无所作为,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现在关心国事报国无门的“忧虑”
下两片采纳了重章叠句的构造形式,在频频咏唱中,即便语言拥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
成鲜亮对照。
( 3)以小见大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应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回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即使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 经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安闲安适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觉到的是一种纯真朴素的社会生活。
意象与境界
意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如草的意象,常常示意时间流逝、空间隔断或许离愁别绪。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王维《送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常有意象
中国古诗意象总结
表羁旅愁绪的意象:
倦鸟 --- 思归
孤雁、鸿雁、秋雁、孤舟、浮云
----
流浪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
----
孤单、落寞而生羁旅愁绪
明月、笛声、寒灯、孤影、夜雨家信、乡关
表达思乡情切的意象
月亮 ----
思乡怀人
夕阳 ----
故人情
日暮 ----
思乡
杜鹃(子规) ----
叫声触动乡愁、乡思
鸿雁、雁书、雁足、尺素
----
代指书信、音讯
浮云、孤雁、飞蓬 --- 指代孤寂的游子
表达送别惜其余意象
杨柳 ----
依依惜其余深情
折柳曲:分别愁绪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长亭、短亭:送别之所 ----------
惜别之情
芳草 ---------
氺:意指泪水
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表达哀怨凄悲 的意象
梧桐:悲凉伤心的象征
芭蕉:孤单忧虑,离情别绪
夕阳、夕阳、夕阳:悲凉失落、苍莽沉郁的氛围
鹧鸪:悲凉愁苦之情
啼猿: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杜鹃啼血(与悲苦之事相连)
孤舟、浮云:流浪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
坚贞时令:
松:不畏困难,刚毅不屈的人品,拥有高风亮节
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傲雪、坚毅、不卑不亢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残害的不
幸遭受和不肯狼狈为奸的崇高情操
竹:坚定坚强、不卑不亢的风骨,不畏窘境、欣欣向荣的天性
菊:坚毅的品行,高傲的气质,不狼狈为奸的志趣
兰花:拥有美女似的贞洁,君子似的风采,猛士似的气派,也喻坚韧不拔的时令和情义表达报效国家的意象
请缨:指杀敌报国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常用来表达意欲报效祖国,立功立业而又无人领悟的失落情怀
投笔:指弃文从武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指信心报效祖国,光复失地楼兰:指边疆之敌,破楼兰指立功立业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碧血、苌弘化碧:喻刚正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承受冤枉而死,也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
血。
边塞诗独有的意象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楼兰:边疆之敌
羌笛、芦管、琵琶:少量民族乐器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芜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军号吹响
亡国之恨
黍离:表达昔盛今衰或亡国之悲等惋惜、伤感之情
战火、空城、冷舟、胡马、废弛、乔木
境界
作者经过丰富的想象, 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地。
这是
诗人的主观感觉、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容貌特点以及内在的意
蕴的交融一致。简言之, 就是景和情的一致。 景(境),指的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情,
指的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境界,就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合。
如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来往?
”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孤独沙洲冷。
如上例的月、桐、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与“独” 、“缥缈”、“恨”、“孤独”、“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拥有象征意味的诗句联合起来组成了孤单、凄
凉的氛围,但诗人的信念却特别坚定,表达的是作者高慢自赏,不肯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雄浑宽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大辽阔,广博奇特,深沉奇崛,模糊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惑,空幻飘渺,凄凉悲壮;优美迷人,清爽明媚,清净幽远,安静淡泊,安谧美好,清净安闲;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淡雅安适 冷森幽僻,凄冷清落, 萧疏凄寂 孤寂冷清
萧瑟悲凉
凄寒冷清
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察常常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讲解,
所以认识各样不一样的语言风格
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隆重、严肃与幽默、幽默;形象、生动与朴素;精练与缜
密;委宛与了然;锋利与平和;细腻、委宛与豪迈、热情。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常易懂、李
白的豪放俊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模糊隐晦、王维的诗画一
体、温庭筠的绚丽香艳、高适的悲壮凄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
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评论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
朴素 淡雅
舒缓 悲凉
自然
雄健
凄凉
雄浑
低落
正确
挺秀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
委宛蕴藉
淡笔勾画
富裕真理 浓墨重彩 明媚多彩
清爽明快,平庸风趣
属对工切,声韵和睦
简短奇妙,力透纸背
低回委宛,沉郁深微
音节和睦流利,语极工整
炼字精良,婉转轻盈,行云流水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侃侃而谈,庄谐杂出
自然宏丽,饶有风骨
朴素无华,淡雅委宛
委宛隽永,精良蕴藉
平常生动,平和炙热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轻柔隽永,色彩解睦
栩栩如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动人至深
豪放雄奇词采华美
沉郁顿挫朴素清爽
坦直天真凄凉雄浑
婉约委宛抑扬顿挫
幽默幽默形神兼顾
叠字叠词穷形尽相
理解如话 平庸无奇行云流水 明快晓畅
作用:
深入要旨,点睛之笔;语重心长,回味无量;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振聋发聩;言近意远,蕴藉委宛;音韵和睦,铿锵有力;酣畅淋漓,回肠荡气;一呵而就,琅琅上口;余音绕梁,语重心长。
炼字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杜甫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杜甫的诗歌反应现实广阔深沉、境界雄浑、感情深沉,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波折跌荡,音调起伏
变化。)
三曹的凄凉雄健
李商隐的模糊隐晦
张九龄的委宛蕴藉
贾岛的萧瑟悲愁
陆游的悲壮爱国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牧的清健俊爽
晏殊的明亮疏淡
韦应物的清爽典雅
高岑的雄浑悲壮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温庭筠的绚丽香艳
李煜的细腻动人
元稹的明媚浅显
辛弃疾的气概雄伟
白居易的平常易懂
刘禹锡的清峻明亮
杨万里的新鲜开朗
欧阳修的清丽明朗
孟浩然的安静浑健
范仲淹的凄凉悲壮
李贺的奇诡变化、郁闷激怒
李清照、柳永的缠绵悱恻
王维的淡泊委宛,气韵生动
苏轼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韩愈的气吞山河、奇异新奇
李白的豪放俊逸,清爽雄奇
陆游的雄浑豪放、明亮流利
姜夔的精心故意、清妙秀远
评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一、注意几个切入点:
1.看作者
因为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一样, 每个诗人长久形成的思想偏向、
政治主张、理想追求
应是大概固定的。比方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
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认识这些对对评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看法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
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类社会的外
在表象特别重要。比方,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
下为己任豪放气派,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讲解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好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讲解以提示考生,这关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
诗人不一样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一样;二是不一样的环境中感觉不一样,讲解中作的提示
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方宋之问的《渡汉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
难以理解,认识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路过襄樊邻近的汉江而作
了此诗后,这类精神难过才显得更为贴切和富于情致。
4. 看正文看“情”点
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好多直接表现感情内容的词语,掌握这些词语关于鉴赏诗歌特别重
要。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
感流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 ”也能够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 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 从常有的形象下手也能够正确掌握诗歌的主题。
看用典
先人写诗常常用典故波折地表达思想,认识这些典故关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酣畅淋漓。
内容总结
(1)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概括
诗歌的构造技巧:
层层衬着、铺垫、伏笔照顾、小中见大、直截了当、卒章显志(点睛之笔) 、起承转合、
对照构造
(2)”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
前线的值得纪念的旧事
(3)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拨剌鸣
(4)”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绘了白鹭曲着身子,安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岸,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
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安静的美景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17: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6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