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全祖望)
伤心随流水,暗暗到天涯: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赏析
伤心随流水,暗暗到天涯: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赏析
北宋词坛有两大词派,婉约与豪放。柳永是婉约词派的宗师,与苏轼所代表的豪放词派交相辉映,'晓风残月'对'大江东去'也是文坛佳话。苏轼门下有四个著名的学生,黄庭坚、秦观、张耒、晃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而秦观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词风近柳永。明明是豪放派的弟子,却偏偏习的婉约派的武功,更成为婉约派的宗师级人物,真不知道
是苏轼这个老师教的好,还是秦观本就天资卓著。
秦观:望海潮
秦观的《望海潮·梅英疏淡》就很能代表他的婉约风格。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这个词牌,据说源自于柳永。柳永曾经作有《望海
潮·东南形胜》一词,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句子, 为历代写景名句,更是勾起完颜亮觊觎中原的野心。由于柳永这阙词太过于出名,且他也是比较早使用这个词牌的,所以多认为这个词牌是柳永自创的。
秦观的这首词,有些版本还有一个副标题'洛阳怀古'。至于是不是怀古,不好说,但这首诗与洛阳应该有莫大的关系。词中的引用的历史典故,都是发生在洛阳。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一是'金谷'。金谷就是金谷园,是东晋大富豪石崇的私宅,相传为其情人绿珠而筑。曾经非常繁华,但随着石崇被杀、绿珠坠楼而渐渐荒芜。估计在宋时,应该什么都没有了。杜牧曾有诗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就是有感此事。秦观这里引用该典故,也是有物是人为的感叹和寄予。
二是'铜驼巷'。铜驼巷是指古时洛阳宫门外的一条巷子,由于巷子前有一对铜驼而得名,也是洛阳比较繁荣的区域。刘禹锡曾有'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秦观的这首词,正是化用了刘禹锡的这首诗。
抛开洛阳的因素不说,在词中,秦观先是回忆了往昔与朋友的交游。他的这种回忆或许是看到某种景色而勾起的。
初春时节,秦观外出游玩。梅花已经渐渐稀疏,河水中的冰也渐渐溶解。东风悄悄的温暖了,春天悄悄的来了。
他想起了金谷园,想起了铜驼巷,或许还有他的情人。秦观本就风流才子,在春日想起某个情人一点儿也不奇怪。
或许是场艳遇吧。
我曾经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而此时你的马车缓缓而过,在柳絮翻飞蝴蝶骗舞的时节。我跟着你车里的香味,一路追去,心里春思缭乱交加。
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秦观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回忆,而是把回忆继续的放大。由一个'艳遇'渐渐扩展到往昔的种种(词中也泛起了怀古的意味,这或许就是后世以为该词为怀古的原因吧)。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西园,整夜听着胡曲,喝着小酒。彩灯高悬,遮住月色;宝马香车,淹没繁花。如今的西园里,应该还是热闹非常,但我们却渐生华发。
今天我有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慨不已。
暮霭沉沉,青烟渺渺,酒旗飘摇。我站在高楼上,依偎在栏杆上,极目远望,却见栖树归鸦。
我是不是也到了回家的时候?想家的感觉,归去的思绪,油然而生,漫无边际,无可奈何的,已经暗暗随着这流水直奔天涯。
长记误随车
秦观写旧地重游,没有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豪放,而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唏嘘。有人说,词中的景色都是'良辰美景虚设',全部是虚的,秦观只是借了这个景色,他的目的是抒情。这情,又不仅仅是物是人非的感慨。
对于词中的'寒鸦',应该有所注意。秦观曾经多次写道过'寒鸦',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化用隋炀帝杨广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存'。他的老师苏轼也曾经写给'寒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本词中秦观要用'寒鸦'传递什么感情呢?
不如过去的无奈——这种归去,不是简单的回乡,而是归隐。为什么这么说呢?秦观一生仕途不顺,他又没有老师苏轼的豁达,再加上此时已经年迈,曾经的少年英气,早就荡然无存,萌生退意也是自然而然的。
'无奈归心'一句,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似乎有渊源。但秦观是感慨自己的身不由己,晏殊是感慨时间的变换非人力所能左右,虽然都是'无可奈何',但其中的差别,恐怕相去甚远。
'暗随流水到天涯'这一句,将感情寄予到水中,当然不是秦观的独创,但也是婉约词的独门绝技。李煜'自是人长恨水长东',柳永'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等等,无不与水有关系。流水柔和与绵绵不绝的特性正好与婉约派感情的细腻与悠长相契合,这或许就是婉约与水的不解之缘把。此外其中的天涯也有思乡的意思,宋人李觀'人道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就是如此。
总的来说,秦观的这首词,追忆往事细腻,抒发感情深沉,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实乃婉约词的佳作,真不知道他的老师苏轼读后该作何感想?
老庄君
2019年6月29日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23:5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5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