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4-03-03 06:26: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日发(作者:松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进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进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现实事物,渗透运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进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爱好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爱好,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爱好的坚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换后集体交换

(2)描写:光辉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轻巧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很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座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换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换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断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显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何?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爱好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换。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爱好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爱好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牢牢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聪明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到达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爱好的目的。] 【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形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

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爱好,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体会知识和生活体会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形,帮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乐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换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掌控教学要求,增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判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会,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爱好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视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之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之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之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运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之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进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进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之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视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写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依照给定的标准或挑选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视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用20之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运用意识;在探索、交换运算方法的进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换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爱好,初步爱好学习数学,养成视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之内加减法及运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写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知道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推敲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管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写5之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相互忍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定、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进程】

一、温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相互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视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显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很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视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视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觉。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定、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查,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判。

四、全课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06: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5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数学   教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