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

更新时间:2024-03-02 11:59:3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日发(作者:陈锡联)

一,关于感觉

1,什么是感觉.感觉有何作用.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3,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科都在变化.

4,感觉编码

编码是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谬勒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月感觉神经的性质.他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认人的感觉

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

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的信息的.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5,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韦伯定律认为,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此定律适合中等程度的刺激量.

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二,关于视觉

6,视觉的生理机制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是人眼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由于锥体和棒体细胞数量不同,它们汇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影响。另外,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发生相互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的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出,而

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视觉系统存在两条通路:一条是大细胞通路(M通路),其功能是分析运动和深度;另一条是小细胞通路(P通路),其功能是负责颜色和形状。

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说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例如,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

7,视觉的基本现象

颜色具有三种基本特征,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波长。明度主要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颜色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实现的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颜料混合是将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是将两种颜料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视觉对比是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可见,物体的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的照明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而且也受物体所在的周围环境的明度的影响。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是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的结果。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可以分成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游标敏度。视敏度受刺激物体本身,物体与背景的对比,网膜受刺激的部位,背景的照明,眼睛的适应状态等影响。当光刺激落在中央窝附近时,视敏度最大。

明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就是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就是负后像。颜色后像一般是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刚

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是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三,关于听觉

1,听觉刺激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HZ-20000HZ,低于16HZ的叫做次声,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声波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色和音响。

2,听觉的基本现象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其中1000HZ-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人耳能分辨1000HZ-1003HZ两种音调的差别,这是音调的差别阙限。音调是一种心理现象。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

音色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音响还和声音频率有关。

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阙限上升。

四,关于其它感觉

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的感觉。肤觉有四种基本形态: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触压觉—由非均匀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触压觉分成触觉和

压觉两种。振动觉和痒觉属于触压觉的范围。

两点辨别阙限—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点的最小距离。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氏球接受冷的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温度觉还取决于受刺激的皮肤面积的大小。

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性;和环境因素,有机体状态有关;和适应性有关。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的各种乳突内的味蕾。甜,酸,苦,辣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阙限有明显的影响。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内脏感觉又叫黑暗感觉,因为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

五,关于知觉

1,

知觉一般概念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包含着:觉察,分辨和确认几种作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人的

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2,知觉的生理机制

有特征捆绑过程;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除了皮层感觉区以外,额叶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额叶损伤患者的知觉障碍,是和言语活动与行为调节的障碍联系在一起的。

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也叫是什么系统;另一个是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也叫位置系统。

3,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4,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发生在前面的知

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部分对整体有依赖性。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知觉整体性是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人的知觉整体性会抑制个别成分的知觉。

人在知觉过程中,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有很多,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影响。

5,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和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和空间定向。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做主观轮廓。

图形组成的原则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封闭,共同命运,线条方向,简单性。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

什么,叫做图形识别。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现象叫启动现象。

人脑如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叫特征捆绑问题。会出现错觉结合。

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的大小/对象与眼睛的距离。一个特定的图象大小说明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影响知觉;体态变化会影响知觉的大小,例如当观察者俯视或仰视时,知觉大小都缩小了。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更复杂。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调节是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只是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较小。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的深度线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对象重叠。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那麽,被掩盖的物体就被知觉成远些。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递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显得远些。

纹理梯度。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看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这就是运动视差。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

双眼透视是指人用两只眼看一个立体时,左眼多看左边,右眼多看右边。当把视网膜重合时,两个点并不完全重合,存在差。

视觉的方位定向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南方人习惯用自己的身体定向。北方人则惯于用太阳作定向的指标。

听觉的定向有几个规律: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相互混淆;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如果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如误前为后,误为上下等。

6,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必须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进行。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各种计时工具来辨别。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感觉通道的性质,具体来说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似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空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包括: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例如电影。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例如夜空中的月亮静止,而浮云是运动的。而我们会看到云是静止,月亮是运动的。一般来说,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上去在动,而大背景则处于静止状态。即视野中大的物体的运动能诱发细小物体的运动。

自主运动。例如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仰视天空,会发现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实际上是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还有,在暗室中看到点亮的烟头,似乎也是运动的。

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7,错觉

错觉是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错觉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主要包括:

谬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潘佐拉错觉(铁轨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即两条等长的曲线,包含在下图中的一条比包含在上图中的一条看上去长些。

多尔波夫错觉,即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一个在大圆的包围中,另一个在小圆的包围中,结果前者显小后者显大。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主要包括:

佐尔拉错觉。即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

冯特错觉。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变窄而两边变宽,线段好象弯曲

爱因斯坦错觉。即在许多环行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

波根多夫错觉。即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

条直线上。

人产生错觉的原因:

眼动理论认为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认为,放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本文发布于:2024-03-02 11:5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4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觉   物体   感觉   刺激   运动   视觉   错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