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发(作者:通门)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压力的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和“坚持创新”的要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工作当中。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但越发频繁的数字化工作要求提高了员工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迅速更新的技术以及数字环境中的竞争,个人和组织都面临着对信息技术的巨大压力。并且信息技术压力存在着双刃剑效应,其对企业、员工的绩效等方面存在影响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压力的研究范围有限,本研究将通过回顾国内外信息技术压力的不同维度的研究现状,系统整理不同学者的见解,为今后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一.相关理论概述.
信息技术压力来源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是个体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所形成的压力感知[1]。Tarafdar等(2008)将信息技术压力分为五个不同的维度:1.信息过载,信息技术推动终端用户更快地工作;2.信息入侵,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侵入了人们的生活;3.技术复杂性,信息技术的复杂性让最终用户感到无能;4.
技术不安全,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威胁终端用户的工作安全;5.技术不确定性,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的不断变化、升级和bug修复给最终用户带来了压力[1]。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引发的信息技术的密集使用,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利用好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处理好信息技术压力的负面影响,发挥信息技术压力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二.信息技术压力的前因
进入数字化时代,技术日新月异,推出频率高,而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工作需要依赖数字化技术开展,员工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场所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就逐渐形成了数字化工作要求[2]。数字化工作要求需要员工随时随地熟练使用各项信息技术,现已成为工作场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对于员工来说,跟上技术的进步和学习新的技能要求不断地适应和学习,接受并正确处理不断变化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断推送的消息通知、不同消息的打扰或者各种线上会议等信息过载的情况也是员工产生信息技术压力的前因[4]。如此频繁的数字化工作要求无形之中给他们带来了一定
的信息技术压力[5]。即信息技术压力中的额外知识负荷和数字化变革压力导致员工加大了碎片化时间使用成本,产生过度刺激和认知疲劳。此外,新信息技术的普及导致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流程变革与组织功能再造,过于频繁的信息技术更替与企业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变革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如企业员工的心理焦虑、信息技术学习与教育成本的增加等[6]。
综上,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压力产生于每一个与数字化工作要求有关的问题情境下,如随时与组织保持联系以便更好地评估并处理信息超载的状况,及时更新自己已掌握的信息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又或是对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无法完全规避的担忧等等这些情况均会带来信息技术压力。
三.信息技术压力研究现状
自信息技术压力的概念被提出后,国内学者们更多围绕其负面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证实了信息技术压力对员工的生产力[7]、组织承诺[1]等方面均存在负面影响。例如造成员工情绪衰竭[8]、离职[9]乃至影响身心健康[10]。又如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信息技术压力可能存在积极作用的观点。如Tarafdar等[4]对信息技术压力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他们提出类似“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压力,并指出信息技术压力存在积极作用。同时一些国外学者指出信息技术压力会提高生产率和绩效[11]。我国学者罗晓兰和李明在其研究中同样指出“信息技术压力可能不仅有负面作用,也有良性作用”的观点[12]。同时信息技术压力的中介效应同样被学者们关注,如学者李昳从人-环境匹配视角利用信息技术压力的中介效应验证了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关系[13]。又如徐晓峰等学者发现了不同维度信息技术压力在个体信息能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14]。
至于对不同维度的信息技术压力的单独研究成果并不显著。在现有研究中,信息技术入侵的消极影响已经被证实的主要有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工作焦虑等。例如当信息技术侵入员工的私人生活,需要员工牺牲私人时间去解决工作问题时,就会产生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所引发的悲伤、愤怒等情绪进而削弱员工的工作满意度[15]。同时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当员工的工作家庭边界越来越模糊时,同样会产生工作焦虑或工作耗竭[16]。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荷,延长的工作时间侵占了员工的私人时间,进而削弱员工对工作的积极评价,使员工产生离职意愿[9]。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复杂性、信息技术入侵及信息技术的不确定很大程度会造成员工的反生产行为[17]。而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工作要求,信息技术过载会使员工疲于应对进而影响生产力[18]
四.总结与未来展望
回顾信息技术压力的现有研究发现,尽管国内外研究较为丰富,但不同维度的信息技术压力的影响却没有达成统一结果。同时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可逆趋势,信息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为此明晰信息技术压力在更多领域的影响作用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可以对信息技术压力的不同维度继续深度剖析,结合不同的理论体系或者引进调节变量以此来分析不同维度的信息技术压力的不同影响作用。同时,可以拓宽信息技术压力的影响作用领域,例如创新绩效、组织效能等,以期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1]Tu Q, Tarafdar M, Ragu-Nathan T S, et al. Improving end-ur
satisfaction through techno-stress prevention: some empirical
evidences[J]. AMCIS 2008 proceedings, 2008: 236.
[2]Stadin M, Nordin M, Broström A, et 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mands at work: the association with job
strai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nd lf-rated health in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rata[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6, 89: 1049-1058.
[3]Dragano N, Lunau T. Technostress at work and mental health:
concepts and rearch results[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020,
33(4): 407-413.
[4]Stadin M, Nordin M, Broström A, et al. Technostress
operationalid a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demands among managers and other occupational groups–results from the
Swedish longitudinal occup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SLOSH)[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1, 114: 106486.
[5]Tarafdar M, Cooper C L, Stich J F. The technostress
trifecta‐techno eustress, techno distress and design: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nd an agenda for rearch[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9, 29(1): 6-42.
[6]Day A, Paquet S, Scott N, et al. 2012. Perceiv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demands on employee outcom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CT suppor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17:473-491
[7]Benlian A. A daily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echnology-driven
spillovers from work to home[J]. MIS Quarterly, 2020, 44(3).
[8]刘蔚欣. ICT 技术压力对员工情绪衰竭的影响: 角色冲突, 角色负荷的中介作用[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大学, 2019.
[9]杨睿娟, 杨静怡. 信息技术压力源如何影响离职意愿: 一个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 35(5): 72-83.
[10]马继昌, 陆昌勤.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阴暗一面——基于技术压力的分析视角[J].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2019 年中国软科学文集, 2020.
[11]Califf C B, Sarker S, Sarker S. The bright and dark sides of
technostress: A mixed-methods study involving healthcare IT[J]. MIS
quarterly, 2020, 44(2).
[12]罗晓兰, 李明. 组织视角下图书馆员新技术压力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3): 33.
[13]李昳, 张向前. 社交媒体使用与反生产工作行为: 基于人-环境匹配的视角[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9, 21(5): 67-78.
[14]徐晓锋, 魏天慧, 王娟娟, 等. 数字化转型变异下新信息技术压力优势:
一个多层次模型的混合分析[J]. 2023.
[15]吴金南, 王楠楠, 刘林, 等. 技术入侵生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以工作满意和工作焦虑为中介变量[J]. 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16]Jena R K. Technostress in ICT enabl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study among Indian academicia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51: 1116-1123.
[17]Kim D G, Lee C W. Exploring the roles of lf-efficacy and
technic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stress and
counter-productivity[J]. Sustainability, 2021, 13(8): 4349.
[18]Cho S, Kim S, Chin S W, et al. Daily effects of continuous ICT
demands on work–family conflict: Negative spillover and role
conflict[J]. Stress and Health, 2020, 36(4): 533-545.
本文发布于:2024-03-02 11:5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4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