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发(作者:陆剑峰)
面命耳提 miàn mìng ěr tí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面面圆到 miàn miàn yuán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举例:这种新见解,对于古书的矛盾可谓~。 ★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
面壁磨砖 miàn bì mó zhuān
解释:比喻事不能成功。
出处:《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举例: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亦古人之常事。 ★宋·陈师道《请月长老再住荐福疏》
面黄肌瘦 miàn huáng jī shòu
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举例: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尚坐地,一个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面授机宜 miàn shòu jī yí
解释: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左良玉在他退出后,立刻召集诸将,面授机宜。”
面缚舆榇 miàn fù yú chèn
解释: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
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出处:《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举例: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出北门十里而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
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解释: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举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面是背非 miàn shì bèi fēi
解释: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面誉背毁 miàn yù bèi huǐ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面面相睹 miàn miàn xiāng dǔ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面引廷争 miàn yǐn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如傅粉 miàn rú fǔ fěn
解释:形容男子美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面面俱到 miàn miàn jù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举例:宾馆服务周全,衣食住行~,令客人非常满意。
面面相看 miàn miàn xiāng kàn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
举例:申耀宗他手下的保卫团都~,不言声儿。 ★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解释: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面谀背毁 miàn yú bèi huǐ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面目一新 miàn mù yī xīn
解释: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举例: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
解释: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举例:墙外有数十人,~,各有惊异之状。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
面是心非 miàn shì xīn fēi
解释: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面缚衔璧 miàn fù xián bì
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面红面赤 miàn hóng miàn chì
解释:指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面不改容 miàn bù gǎi róng
解释:指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面朋口友 miàn péng kǒu yǒu
解释: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面有菜色 miàn yǒu cài sè
解释: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面有难色 miàn yǒu nán sè
解释: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面如土色 miàn rú tǔ sè
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举例:(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面谩腹诽 miàn màn fù fěi
解释:指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面红耳热 miàn hóng ěr rè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举例:想到这里,不免~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九回
面折廷诤 miàn shé tíng zhè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墙而立 miàn qiáng ér lì
解释: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举例: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不成人也。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面若死灰 miàn ruò sǐ huī
解释: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面折廷争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解释: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面北眉南 miàn běi méi nán
解释: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面面相窥 miàn miàn xiāng kuī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
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举例:就指着衣服向于家父子道:‘你说这衣服那里来的?’于家父子~,都回不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
面似靴皮 miàn sì xuē pí
解释: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面面皆到 miàn miàn jiē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面目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解释: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举例:士人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面誉背非 miàn yù bèi fēi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面争庭论 miàn zhēng tíng lùn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面从腹诽 miàn cóng fù fěi
解释: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面面厮觑 miàn miàn sī qù
解释: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厮觑。”
举例: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做声不得。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举例:不住的~,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面如死灰 miàn rú sǐ huī
解释: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面如凝脂 miàn rú níng zhī
解释:凝脂:凝结的脂肪。相貌白净而丰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面无人色 miàn wú rén sè
解释: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举例: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
面无惭色 miàn wú cán sè
解释: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
无惭色矣。”
面如冠玉 miàn rú guān yù
解释: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解释: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面色如土 miàn sè rú tǔ
解释: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举例:学徒淘米河边,照见~。 ★刘复《学徒苦》诗
面折庭争 miàn shé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红面绿 miàn hóng miàn lǜ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面壁功深 miàn bì gōng shēn
解释: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面如灰土 miàn rú huī tǔ
解释: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面如满月 miàn rú mǎn yuè
解释:脸盘圆圆的、白白的,象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面面俱圆 miàn miàn jù yuán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02 08:3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44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