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高粱》和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评析 (8)

更新时间:2024-02-29 19:23: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齐映)

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的代表作,请运用所学习的文艺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分析二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并着重分析电影《红高粱》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一、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莫言在这本书中大胆运用了穿越时空的表现手法来编辑他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在小说里建立了双重的叙述视角。而且,从主题陌生化,人物陌生化,语言陌生化三个角度来突显《红高粱》中的悲壮、豪放、浪漫的民族民间精神。从而获得了全知全能的效果。

《红高粱》的整个符号系统就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范畴,其中的人物语言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骂人话、调情话等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是典型的高密农民在说话,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癫的语言在小说的环境中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红高粱》中的人物对白是作品的一大亮点。个性化的民间口语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中,读者既能感受到民间口语原汁原味的“粗俗”,又能听到粗俗背后那份源自生命底层最原始、最崇高力量的呐喊。

《红高粱》中的场面描写是莫言的拿手好戏,莫言在场面描写中喜欢使用通感,而且想象离奇大胆,语言汁液横流,饱满生动,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世界和更复杂的感觉空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

二、张艺谋《红高粱》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电影版本的《红高粱》在色彩和造型上获得了不俗的效果。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他所关注的。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第- -部电影《红高梁》是“红色系列”的首部影片,该影片的字幕是红色,盖头、嫁衣、花轿、高粱酒都是红色,传递出一种热情和张力。该影片最后一个场景全部是血红色: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血红的高粱漫天飞舞,小孩“娘,娘,上西南”的喊声随风飘洒,使影片的生命主题得到了最高的升华6563.张艺谋通过写意的红色礼赞顽强的生命力,表现追求自在人性的人们所受的压迫越深、反抗就越强烈的永不低头的精神。同时,这部影片除了红色这个主色调以外,还运用了黄土高原典型的黄色来映衬红色。这种土黄色显示了稳重厚实的内蕴,红色所彰显的热情和活力IE是因为深深扎根于黄土地中,才显得张扬但不漂浮。

当张艺谋导演在谈到“如何看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时候,他说:“我喜欢他书中表现的那种生前的骚动不安、热烈、狂放、自由放纵,我以前不是拍了几部深沉的电影吗?我觉得自己活得挺累人的,挺深沉的,这一次咱们能不能也踢达踢达?”如老谋子所言,在电影《红高粱》中也处处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原始的冲动。“我奶奶”回门时,“我爷爷”掳走了她。二人奔跑在与人等高的高粱地里,密密麻麻的高粱与人的衣衫来回摩擦,释放出田野的香气。“我爷爷”一张狂野的脸庞和“我奶奶”的秀丽明艳相映成趣。以红日头渲染的天空为被,以红高粱染红的土地为床,这是一种原始生命力的张扬。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张艺谋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如他所言:“我觉得自己活得挺累人的,挺深沉的,这一次咱们能不能也踢达踢达?”道德体制、科技文明、飞快的城市化进程,都使原始野性的生命力遭到的强烈的压制。《红高粱》的出现则是重压下的反弹,文明社会里的返祖。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19: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3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色   语言   电影   原始   影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