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计作文-精选当年优秀例文2012年高考北京卷

更新时间:2024-02-29 13:40: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费仙梅)

2012年高考北京卷 作文题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要点

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老计一个人在大山深处,寂寞的处境与坚守的品质;巡逻员向列车举手敬礼,这种境界是把职业看作一种生命,有种对生命、对职业的尊重、崇高感、严肃感;列车也鸣笛,说明尊重的相互性;鸣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

生活的严肃

当老计庄重地举起那敬礼的手,我蓦地察觉出生命中一种厚重的令人落泪的感动。那是一种严肃,一种对生命认真得近乎庄重的爱,是对自己生活的负责。

人生在世,要严肃认真地活。一个见到列车,想到一支队伍,进而致敬的人,生活也想必是位于一种史诗的高度上吧?

如今,处于如此浮躁轻飘的时代,似乎玩世不恭成了一种明智的姿态,人们好似大彻大悟,感到“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便开始大肆挥霍那为数不多的光阴。

治学之中,人们开始应付了事,不得利的、无性价比的事一律不干,浮泛之学风,使人们失尽了人类的智慧。于是,我追念陈寅恪与他那座红楼。他在一个沉默的年代,严肃地面对他自己的笔、笔下的人,把《柳如是别传》写成一部考究的“正史”。那种精雕细琢的治学风范,也使他的生命化为一件完美精致的艺术品。现如今,又有几个“陈寅恪”行走于学术殿堂呢?我想知道。

自然之中,人们忘记了自然华美的馈赠,忘记了要对自然怀有怎样的惊喜、敬畏与严肃。“一朵花的绽放,世界也要经历阵痛”,这种宏大隆重的自然盛典,如今竟无人参与了。天地万物自有变数,与我何干?当代人轻率地处于泥土之上,天空之下。于是,我追念梭罗与他那汪瓦尔登湖。对待自然认真得仿佛新生儿一般,他看见什么都有心灵上的触动,风吹过叶子呈现出的形状都能让他心起波澜,敬畏许久。现如今,又有几个把自然当回事的“梭罗”穿梭于天地之间呢?我想知道。

社会之中,人们开始对美丑司空见惯,而不去深究什么人世的复杂与丰富、残酷与温情了。这种人于世,便如轻轻一草芥,随意而为,不讲对生活的负责与倔强。于是,我追念列夫·托尔斯泰与他心中的人性冷暖。他对待社会,认真至狂热。“拿什么去拯救人?”他整日思索。没有放弃人生沉甸甸的道德负担,他成了“世界的良心”,在别人麻木、适应时,庄重地审视社会。他的人生,他的人格上的力度都宛如一部极庄严的史诗性小说,令人仰视。现如今,又有几个思考社会的“托尔斯泰”高呼于人性之路上?我想知道。

越来越多人说生活无聊荒谬,殊不知是自己过早地背叛了生命。有时,我总有一种混一天是一天的放纵,但回忆那段时光,又觉得甚是恶心。为何不严肃起来呢?为何不像对待国王一样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王国一样对待生活呢?那样的日子才算是有意义吧?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发自内心举起庄重敬礼的手?

守住心灵的契约

每当列车经过,总会看到那如路旁的树木一样站得笔直的老计,看到一份对责任的坚守,对心灵的坚守。

每当看到这一幕,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海子,想起酒店中的一幕。海子说:“老板,我给你念我写的诗,

1

你能给我酒喝吗?”老板冷冷地说:“我给你酒喝,但请别在这里念诗。”海子悻悻地离开。这样的场景不断地在海子的生命中上演,每一次都是海子对理想的叩问,每一次海子的背后都是凉风飕飕。

在物质成了人们忠实情人的时代,在世人不解的目光中,海子没有放弃诗歌,没有选择一身铜臭味,他买了张单程车票,静静地卧在山海关的车轨上,来践行对诗歌永恒的坚守,对梦想永远的守望。

老计与海子,生与死的抉择,但我却看见他们同样对职责的坚守,对梦想的执着,更看见了一丝希望。

我国中小学生考试成绩在全球的学业测评中排名第一,但人们依旧惶惑:我们的基础教育如此完备,但何时才能出现诺贝尔奖得主?我们成了工业大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但人们依旧担忧:何时才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自主品牌?

在老计和海子的身影中,我寻找到了答案。正如德国人的严谨、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不是靠自吹自擂亦不是凭借广告宣传而为世人承认一样,海子与老计的身体力行、耳濡目染,会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力量,如果每个人都守住心灵的契约,中国的明天定会别有洞天。

如果中国的青年学生不再为升学而违心地备战各种奥赛,而是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习自己挚爱的学科,守住心灵的契约,畅游在自己所爱的知识的海洋,我想“钱学森之问”将找到答案。

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能够守住心灵的契约,恪尽职守,那么三聚氰胺不会进入婴儿的奶粉,吃了瘦肉精的猪也不会被端上餐桌,中国的企业不再目光如豆地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品牌的形象也会一天天在人们心中竖立起来。

……

“没有伟人的国家,是可悲的生物群;拥有伟人而不知爱戴学习的国家注定会衰亡。”伟人不一定是三皇五帝唐宗宋祖,守住心灵的契约,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的伟人。守住心灵的契约,让我们自信地呐喊:

明日蟾宫折桂者,舍我其谁?

明日屹立于世界之巅者,舍中国其谁?

将“最美”铭记到底

繁华的喧嚣之后,我们的感动与铭记,有多久?

——题记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庄重地举手敬礼……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这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却也是一幅幅鲜活而感人至深的画面。我们从老计在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看到了他的尽职尽责;在他庄重的敬礼中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而最令我深思与感慨的,是那久久回响的汽笛声。

老计在深山中孑然一身,听惯了幽山中清亮的鸟鸣。但我想,最令他幸福的,该是那长鸣的汽笛在空谷里的回响。当列车转动着巨轮呼啸而过,能让老计感到满足与快意的,是那余音袅袅且长久不息的回响吧?那延续了的声响,也延续了他的幸福。

于是,我很自然地将汽笛声看作人们的赞颂,而将空谷里的回响视为人们的铭记。

这是一个尽职而敬职的人,而他身旁,我们身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老计的山谷,那“汽笛声”又会在他们那里延续多久呢?

最近的一个月里,我们发现了两位“最美”。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于校门口,在大卡车的车轮下挽回了两位学生的生命,自己却被卷入轮下,失去双腿。这位美丽而年轻的初三班主任,不能实现自己陪伴着学生走进考场的心愿了,也再不能站上三尺讲台继续自己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梦想了。

“最美司机”吴斌,在高速路上被飞来的刹车部件击中胸腹,却强忍剧痛,用接下来的1分16秒将乘客送至安全位置,打开车门,完成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次行程。

这几乎是近一个月来最有名的两个人了。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卫生部部长下令,要求全力救治张丽莉;而杭州,吴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近万人为他送行。

2

可然后呢?便是淡忘了吗?

你可还记得大山深处支教的徐本禹?可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位保护了三位学生的老师?

不能否认,他们的颜色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淡了。而他们的现在,是否就是张丽莉与吴斌的未来?我还想,今天,老计会因高考“火”一把,会有千万人知道他的名字,可然后呢?他依然会孑然一人,对着空荡的山谷发呆。

我并不想说,我们要为他们的现状负责,或是强行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我想,对他们来说,一时的繁华无用之至。真正能带给他们幸福的,是日后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还能记得他们,还能帮助他们。对于徐本禹来说,“回响”是日后人们的捐助不会越来越少;对于张丽莉来说,“回响”是她截肢后依然能找到心爱的工作;对于老计来说,“回响”是他退休后能够衣暖食饱,永远被人敬仰。

他们用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代价完成了一个人对职业最真挚的热爱,而真正可以回报他们这份付出的,绝不是用我们的喧哗声让他们名噪一时。一点一滴恰到好处的关怀,长长久久的尊重与铭记,才配得上他们肯于且勇于付出的心。

不要在喧嚣过后便迅速遗忘,细水长流的关怀才是珍宝。让我们将“最美”铭记到底!

恪守职责

每日步行二十多里,在大山深处穿行巡视。而每一次庄重的敬礼,回应的是久久回响的汽笛声。在老计身上我看到的是他恪守职责。

这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一个人工作相伴只有大山。这是一份危险的工作,落石滑坡倒树甚至野兽它们不仅危害着行车安全,也威胁着老计的安全。这又是一份重要的工作,南来北往的行车,它们的安危老计放在心头。

退缩了吗?没有。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恪守职责、坚持巡山的男人。即使寂寞,即使危险,但是由于它关系到往来行车的安全,老计忠于职位,不曾失职。恪尽职守不是用嘴巴说说的,在人的行为上才最能得到体现。

浙江最美司机,在被不明飞行物击中后,依旧强忍剧痛,安全停车。以自己一命来守护乘客几十条性命,是他对司机职责的最高恪守。一位高三老师遇到飞贼抢包,教师死死抱包不放手,不是因为她贪财,是因为挨刀的痛比不上她的几百位学生丢失准考证的痛。

没有那位司机的恪守职责,那将迎来的是汽车失控乘客死伤的惨剧。没有那位教师的恪守职责,那将是几百位高三考生高考受阻、十二年寒窗毁于一旦的惨剧。恪守职责让人性发光。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守军与进攻方的人员比为10:1,可是为什么八国联军几乎没有伤亡呢?由于守城的清兵几乎都跑光了,北京城内没跑的军队与民兵在那群恶魔之下显得如此不堪。丧失恪守职责,不仅湮灭了人性的光辉,甚至还造成了灾难。

每一份职责都是有必要的,如果没能恪守职责,那么心将使那份职业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少数人未能恪守职责,带来的是部分的损失,而当这恶劣行径越积越多时,带来的就是灾难。北川的学校,震前由于建筑方面的失职,致使学校在震中崩坏,多少鲜活的年轻生命逝去。而当北京城守军逃脱时,北京城迎来的就是一场浩劫。

那么,恪守职责为何有人做到,有人无法做到?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看重职业的作用,放除私利,一心奉公。老计若重自己,何必做着这份差事?那位老师若重自己,那学生前途跟他有何关系?建筑者若能多想他人,又怎能建出如此不合格的教学楼?清军若能为北京着想,一心抗敌,北京又如何沦陷?

作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恪守职责的人做出肯定。火车的汽笛声是对老计的肯定,而万人空巷送司机更是对这位最美司机的肯定。

恪守职责让人性放光,也维护着这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愿人人能做到恪守职责,让社会更加进步与美好。

尽责

3

在大山深处独自巡视铁路安全是老计的工作,对经过的列车致以庄重的敬礼是老计的态度,久久回响于深山中的汽笛是老计赢得的掌声。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只有认真尽责,才能赢得喝彩。

尽责,是在危难与艰辛面前毅然前行的决心。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谁能说这工作不艰辛?他巡礼铁路在崎岖的山林中,谁能说这工作不危险?但,这是老计的工作,他便应当尽责。有时候,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或许工作时的困难让我们畏惧,但当我们肩负了这份责任,便应当去尽责。是尽责的决心,让孔子与墨子在饥寒交迫中踏上宣传儒、墨思想的征途;是尽责的决心,让周总理不顾身体的病痛去灾区看望灾民;是尽责的决心,让诸葛先生在自身难保的境况下毅然上书……一个人只有有这种决心,才会尽责,才会赢得喝彩。

尽责,是在鲜花掌声之中依然坚守的品格。回响的汽笛是老计赢得的“鲜花”与“掌声”,但他仍旧不懈坚守于自己质朴的工作中。他的坚守,是他的尽责。现在的许多名人,都被鲜花掌声围绕着,但只有那些依然坚守自己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尽责。正如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爱因斯坦说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盛名宠坏的科学家,面对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她淡然面对,依然坚守地坐在实验室里,不焦不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如老计一样,如玛丽·居里一样,永远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从容淡定地尽责,才能收获喝彩。

尽责,是在面对生与死的时刻仍旧不忘的精神。面对恐怖分子枪口的警察们,面对传染病毒的白衣天使们,面对敌国围剿的士兵们,他们无一不是站在生死之线上,但他们都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尽着自己的职责。老计亦是如此,倒树、滑坡、落石,哪一个不会要了他们的命?但他依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是怎样的伟大啊!那个最美的司机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被飞石砸痛的身体,面对自己生命的危险,他选择了在最后一刻尽责,保护乘客的安全。他们之所以令人敬佩,正是因为他们将尽责放在了生死前面的伟大精神!

尽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忘却的事。只有认真尽责,才能使我们赢得喝彩与尊敬。

涧中花树

鸟声婉转,蓊蓊郁郁的幽涧中,有一株花树。冬去春来,它独自开落,独自枯荣,默默地守护着脚下这一片沃土,不离不弃。

老计便是那样一株花树,行于深山之中,为保列车安全而勤恳工作。忠于职守,一个庄重的敬礼便足以感动南来北往的旅客。老计寂寞吧?老计艰辛吧?但他的寂寞与艰辛,却令这一株花树永世芬芳。

在万籁俱寂中守护——“寂寞”二字被无私之心淡去,留下充实与丰盈。

那涧中的花树不同于陶潜之菊那隐逸者的姿态。它安于沉静,却守护万物,默默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它遁于世外,不为桃花源那黄发垂髫而怡然自得,只为春日里花朵娇俏给幽涧添一抹绚烂,只为夏日里浓荫伸展为万物增一缕清凉。它倾其所有,为涧中生灵而存在,不辞劳苦,尽绵薄之力。它虽寂寞却并不孤独,因其忘我而赢得了涧中四季的敬意,纵有凋零与振荡也深感内心的安宁与富足。

在超然世外中奉献——“艰辛”二字被光阴荏苒吹散,留下涧中生机盎然。

岁月轮回,生生不息。涧中花树非一季一岁的风景,它经年累月,只若一日。远离人群,它们耐得住寂寞侵蚀;日复一日,它们用无悔的守候讲述光阴的故事。涧中花树何尝不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他们也许并不起眼,也许有着黝黑的面庞、朴素的衣着与年复一年的冷清。但他们却用艰辛站立成我们生命中的一片绿荫,在世事繁杂中守卫永恒,在岁月轮回中播撒生机。

这便是涧中花树,守护着土地与万物,寂寞却又坚韧。你看啊,这尘世,波涛汹涌的物质大潮,席卷着每个人的内心。看惯了灯红酒绿,听惯了人声鼎沸,触惯了烟尘滚滚,有人便安于喧闹,溺于人情。寂寞是每个人的软肋,夜幕降临,孤独空虚便如乌云般笼了上来,令人难以安适。而涧中的花树不会,尽管它同样面对挑战且无人喝彩,但她懂得在寂寥无人的环境中坚持。青山为伴,流水为友,无丝竹乱耳,心中宁静、淡然。她用慈爱的目光抚过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那是她的婴孩,值得用生命去呵护。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庄严。”这是那些涧中花树的誓言,也当是

4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守则!

幽涧寂无人,你听,那一朵花开落,那一株树长青。

寂寞·坚守

皑皑白雪之中,你是否已渐渐迷失前进的方向?

幽深丛林之中,你又是否因种种寂寞困苦而迷惑?

漫漫人生之路,总有那么一段是与寂寞磨难同行,于黑暗之中的探索总是迷茫、徨惑的,但是,寂寞之中的坚守才是值得庆贺的狂欢!

可是如今,有多少人仍旧愿意去坚守这份最初的心境呢?物欲横流流尽了坚忍,歌舞升平平息了淡泊,追名逐利用尽了坚持,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坚守精神还有谁传?古往今来大浪淘沙后的凯歌还有谁唱?不禁神伤,人们甘愿被庸俗套牢,被利益驱使,却再难以完成寂寞之中的坚守自我。素笺成灰,相思成灾,在爱恨情仇随意抛洒的今日,还有哪家女子耐住寂寞“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钢筋水泥浇铸成的城市中,谁肯把浮名换作深夜中与心灵交流的浅吟低唱?谁又能够淡泊坦荡,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于寂寞之中的坚守都已不在了吧?只留下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人们当人们当下跳跃的浮躁的心。为何不能重拾这份坚守,这份任时事沉浮,我自岿然不动坚持自我的精神?

江南细雨霏霏而下,秦淮两岸香拥翠绕,谁在碧水秋云之间黯然于舴艋小舟之中?塞下风烟四起,羌笛悠悠吹满落霜,又是谁孤独地衣披蓑笠独立江水之上、独唱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寂寞是如影随形的,但那于小舟之中的黯然、于江水之上的独立却丝毫没有淹没他们内心对自我的坚持,在坚守中让人们不能忘却。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亦如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浮名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他的才华康熙雪藏了三十一年,深夜于庭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家家争唱饮水词,而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没有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选择在寂寞之中坚守内心的花冢,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般静水流深的禅意。

皑皑白雪的迷茫,幽深丛林的徨惑,这些寂寞的坚守需要我们充满勇气地面对。我始终相信,最美丽的坚守是在寂寞之中,因为我已看到寂寞的荒芜贫瘠上开出的那朵鲜艳。

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刚刚把你从人群中送走,送上高考的考场,妈妈觉得应该和你说些什么。看到你往前走向考场的背影,似乎让我看见了几个月以后你离开我去上大学的场景——真正的离开。所谓父母,都是那个看着孩子离开想追回拥抱而又不敢叫出声的人吧。

妈妈想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老计的铁路工人独自在大山深处工作,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他就这样,一辈子。“他很崇高,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人。”妈妈了解你,知道你会这么说,甚至也知道,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也是你的梦想。

可是,原谅一个母亲的自私。我知道,你还在怨我,让你放弃了你最爱的考古专业,所以临走前,你也不愿意多看我一眼。可是,你确定你能如老计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去研究那些时代久远的东西而不对它失去热情?你能在这个利欲至上的社会里,找到让你舒适的生活,甚至是所谓的“尊重与重视”吗?年轻的你一定会说:“会的,至少我会坚持的。”你的确也在选专业时和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可是我还是拒绝了你的建议,作为一个母亲,我从未那么严苛地待过你,我希望你的生活平顺、安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需富有,但求能满足你的所需,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爱你的家人,而且你放心,我和你爸都会照顾好自己。但是如果你选择了考古,选择做老计那样的人,妈妈不能确保你有那样的生活。妈妈其实不在乎你能做什么工作,但是这份工作能带给你怎样的生活、给你多少自由才是妈妈所重视的。

有时候,妈妈也会想,这样为你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可能是错的吧。说实话,妈妈打心底里为你骄

5

傲,为你能够选择考古、选择老计那样的生活而骄傲。我知道,我的女儿,是那种能为“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而感动的人。所以妈妈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干涉你的一切决定。

女儿,去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老计那样的人生,那样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你选择了,妈妈还有几句话想跟你说。别拒绝,叨唠是母亲的专利。浪漫的想法、理想主义常常不是现实的对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其实真正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妈妈希望,若你真选择了,就要坚持。坚持内心,坚持你心里的那份追求。老计的故事中,列车鸣响的汽笛,似乎是对老计的敬礼。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没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向你敬礼、致意,请你——守住这份寂寞。妈妈想把尼采的话送给你:“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自身缄默,谁终将闪电点燃,必长久如云漂泊。”

加油!女儿。

心中的笛声

听惯了宏大的交响乐,厌倦了热闹的摇滚音,最钟爱的还是那一缕悠扬的笛声,优美又不失轻快,沉静又不乏响鸣,一次次地涤荡着躁动不安的心灵,心中的笛声告诉你,什么是我心中的我,什么又是大我中的小我。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计,每天独自巡视铁路,挂念的是火车的行车安全。每每有列车经过,他都要向列车庄重地敬礼,列车也报以久久回响的汽笛。与其说老计是在向列车行礼,不如说是在向自己的心灵敬礼。若不是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崇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老计的敬礼绝不会如此庄重又持久。与其说汽笛声是在山中回响,不如说是在老计的心中回荡。这是社会、他人给予他的回应,是小我在大我中最幸福的时刻。

老计心中的笛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笛声涤荡着他的心,鼓舞着他的心,愉悦着他的心,是他个人生命价值最好的体现。

毕淑敏说:“我很重要。人人都应该有勇气随自己这样说。”是的,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取代我们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至少是为自己的生命敬礼。不论你身家几何,专攻哪一门术业,都应将自己的全部力量与心血投入进去,这是对自我价值最好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尊敬。杨丽萍将自己的终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民族舞蹈事业,极尽自己的审美力量,为我们献上了一台台精美绝伦的艺术大戏,她的价值也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心中的我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只有我才能将我所能发挥到极致。那些迷失自我、愤世嫉俗的人们,听听自己心中的笛声,它会奏出属于你的最强音。

这悠扬的笛声不仅来自自我的肯定,更来自于他人、社会对自我的需要。这笛声鼓舞着我们,要成为大我中的小我,极尽生命价值。马布里之所以放下千万年薪千里迢迢从美国来到中国打篮球,正是因为他在中国、在北京金隅队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这种被需要激发了他的激情与斗志,最终拼尽全力助北京夺得首冠。他人的肯定、社会的需要让心中的笛声再一次响起,它将我们由小我中释放,渐渐融入大我,向我们心中注入一剂强心剂,让自我价值在大我中得以更充分的体现,也将生命推入至高、至善的新境界。

去听听心中的笛声吧。也许我们不在大山深处,但我们同样可以释放自己的心灵,同样值得为自己敬礼,去实现大我中小我的全部价值。听,那悠扬的笛声正在我们耳畔响起……

只留笛声在耳边

1994年4月5日,摇滚巨星柯特·科本在西雅图的一间木屋中饮弹自尽。我一直很欣赏科本的音乐才华,但才华不等同于觉悟。外界分析,导致科本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他感到深爱他的乐迷并不真正理解他——而正是这一点暴露出了他觉悟的不足:因为摇滚从来都是孤独的音乐。

摇滚乐与其他流行音乐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巨大的煸动力:“猫王”的腰肢轻轻一扭,“谁人”乐队奏起一个音符,“披头士”的一句吟唱,“滚石”乐队的一句嘶吼,都能瞬间点燃少男少女们的荷尔蒙,让人群 爱你的妈妈

6

爆炸。然而在歌迷山呼海啸的背后,吉它英雄们却要承受无边的孤独:演出结束,人潮散去,乐迷们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歌手回到住所;乐迷不是朋友,音浪中的共鸣亦不是好友的陪伴。摇滚人所承受的孤独莫不像大山深处的老计:演出结束后,摇滚乐手孤单落寞;列车走远,老计继续独自巡视,只留笛声在耳边。

最能将乐手的孤独传达得淋漓尽致的歌曲当属鲍勃·迪伦的《像一枚滚石》。上世纪60年代初的迪伦曾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音乐先锋:集会上总有他的身影,游行中群众总会唱起他的歌曲,“迪伦热”一时无俩,等待他的只有人潮和鲜花。然而当时间流逝,迪伦歌曲中所反对的事物并没有消失: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还在继续,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的恐惧仍在人群中蔓延。迪伦开始怀疑音乐的力量,并做出改变,然而改变之后等待他的不再是鲜花与人潮,而是指责与辱骂。或许是第一次,少了人群的簇拥,迪伦与他的吉它被暴露在不友善的空气之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迪伦唱起了摇滚乐手的孤独之歌:“你感觉如何?你感觉如何?你不为人所熟知,像一枚滚石……”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民谣之父伍迪·格斯里生时风光无限,死时床边竟无一人;约翰·列侬用音乐呼唤和平,但竟被一名不满二十岁的乐迷枪杀;崔健用一首《一无所有》唱出人们的痛楚,但离开舞台,他在精神层面仍是一无所有。这些都是摇滚乐人的孤独。

然而那又如何?

孤独是摇滚乐人拿起吉它那一刻起便签下的契约。“孤单地为世界歌唱不求回报”正是摇滚精神众多精华之一。更何况当乐手在舞台上扫弦歌唱时,他们的风光无人能及。

又或许“孤独的付出”是人类共有的品质,而正是这一点使摇滚乐风靡全球。那么我们又何必非要求什么回报?孤身一人在属于自己的大山深处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当感谢的列车驰来,你我敬礼,列车鸣笛;当列车远去,你我继续孤独地付出,只留笛声在耳边。

济世

如此似老计这般平凡的守路人都能以造福社会为念,更何况我们这些读书人?

——题记

看到这个题目,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者,一个人在大山深处实现着自己对社会的造福,巡视铁路,保证行车安全……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场景令我震撼。我深知工作在深山并没有多少利益可得,可老计这般的再平凡不过的人竟也有着这样一颗济世之心,无怨地于深山中造福着社会。或许会令我们这些有文化的将来注定比他富足的读书人汗颜吧!

据我所知,现在的学生读书大多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学生中的勤奋者、有大志者也无非是想考入北大清华哈佛剑桥,将来过上宝马轻裘的生活。把老计这样的不顾个人利益造福百姓社会的行为都看做为傻,就更不用说理解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再来看看我们的教授、院士、专家学者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终日忙着拉关系立项目,沽名钓誉,唯利是图,更有甚者,学术腐败,贪污科研经费……经世济民的思想早已荡然无存!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精英,在我看来远比不上底层的没文化的老计崇高,我们那在华夏大地上,在中国士人的血脉里绵延千年的济世情怀哪里去了?

其实,“书为天下而读”,这种情怀就似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曾经浸透着每一位读书人的精神与灵魂,也就是说,济世情怀在中国读书人中源远流长。

自儒家入世精神确立以来,一代代的中国读书人就似无悔的殉道者,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为万世开太平。当这种济世天下的情怀深入骨髓时,个人的得失荣辱便无足轻重了。

于是即便自己已如浮萍般漂泊,济世之心坚如磐石。韩愈获罪海隅,被贬潮洲家破人亡之时,兴修水利,赎放奴隶,造福百姓;东坡惨遭诬陷,死里逃生后不久为民修建苏堤;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被流放伊犁之际,治理荒地,亲视瓜田,富足一方。于是即便深谙自己自不量力的坚持会招来杀身之祸,一代代读书人仍似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当孔融起身揭穿曹操篡权之阴谋,当魏徵再三直谏呈上《谏太宗十思书》,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初读书就是为了兼济天下,以死殉道又何妨?

7

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的掌舵者,一个国家的昌盛仅仅只有老计这样的有济世情怀的人是不够的,只有知识分子这个大群体都能似老计般拥有执著的济世情怀,这个国家才能驶向繁荣的未来。反之,一个民族,如果连其知识分子都不能以天下苍生为念,都把个人利益看得至高无上,那么何谈未来?

作为读书人,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有着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崇高。

眼前,老计又在蹒跚地巡视着,默默地造福着,只是何时我们的读书人也能这般执著无私?

要做“一品百姓”

陶行知说,他不做一品高官,甲等富豪,他做他的一品百姓。如果老计文化程度较好,恰巧一位记者来采访,我想,老计会说:“我站好自己的岗,做一个一品百姓。”

一品百姓,顾名思义,即“最好的老百姓”。何以称最好呢?老计便给了我们答案:勤劳负责,踏实认真,忠于、乐于自身岗位。做一个一品百姓,我们获得的是众人的认可、尊重与社会的和谐安定。可是,我们之中很多人却不以为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为学生提供“精英教育”,置“一品百姓教育”于一旁,不闻不问。老师教育学生要“做大官”、“挣大钱”,却鲜有让学生“只要忠于岗位,不论位高位卑”的声音。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精英教育为中国的现代化蜕变做出的贡献不可埋没。但世事已变,我们现在不再需要大量“精英”,而是大批的“一品百姓”。如此,才可巩固社会的根基。改变教育的现状,或许才能改变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唯利是图、唯名是图的现状。

在这片精英教育的海洋中,有幸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正在培养的是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提到,精英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的“精英”并非我们心目中的伟岸、高尚者。在“以高为好”、“以富为好”的教育下,“精英们”练就了一身不求公众利益而求自身富贵的“本领”。他们的信仰不是称职,不是忠实,而是利益。在许多唯利、唯名是图之人的引领下,还期望世风纯正、人心皆善岂非荒唐之事?我们现行的“精英教育”从外看是完美的,它使国家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往内省察,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精英”并非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忠岗称职的人。他们,只是在攀爬的道路上,顺便为我们摘了几个果子。

如果现行的是“一品百姓教育”呢?我想,这是民国时清华大学“通才教育”政策的另一种表述。有人讲,“一品百姓教育”岂不造成人才短缺?试问:民国时清华的学生没有现今者优秀吗?民国时清华培养了多少大师,而今呢?更重要的是,民国时的清华以“通才教育”为纲,培养的不仅是一批学者精英,更是大批的称职百姓——他们分散在社会各处,从事不同职业,做好了本分的工作,在众多领域、不同层面传递了清华的气息。可见,不仅仅教育精英,还关注培育“一品百姓”,社会将更加稳定,未来将更加美好。

做一个像老计一样的“一品百姓”吧,在过分强调“精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会沦为异类,不如让我们从“人”做起,从“百姓”做起,从“一品百姓”做起。

8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13:4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3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们   没有   社会   老计   坚守   列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