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29 13:08:5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窦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标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理解并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3、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并进行演唱。

教学重点:

1、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的爱师情怀。

2、在理解掌握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爱老师,爱同学,爱我们所有的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萨克斯,课件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降E调,歌曲结构为2段体,3个乐段,2/4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也歌颂了老师为培养新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欣赏、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让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演唱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来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体会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理念: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作为首要目标。在教学中应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聆听歌曲《老师》。

一、 师生问好:

运用弹唱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名字叫《老师》,每次当我听到关于老师的歌,我就特别高兴自己当初的选择,那你们认为老师是种怎样的职业呢?

生:辛苦的,勤劳的,辛勤的……

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师:老师没有显赫的工作地位,没有高额的报酬,工作琐碎,平凡而又辛苦,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关于老师的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板书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三、新课教学:

师:首先,我们先欣赏一遍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力度是什么?大家边听边拍手(示范强弱),感受2/4拍的旋律特点,强弱规律。

音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引导学生边听边拍手感受旋律特点。

师:歌曲听完了,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生:深情地。

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深情地。

师:那这首歌曲的力度是什么?

生:柔和的。

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柔和的。

师:《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降E调,歌曲结构为2段体,3个乐段,2/4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也歌颂了老师为培养新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态度。(板书调号,拍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找出你喜欢的乐句。

音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

生: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乐句。

师:通过PPT总结学生喜欢的乐句,引导学生伸出小手按照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乐句。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曲作者董希哲把我们喜欢的乐句编写成了好听的乐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

音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

师:听着听着,我都忍不住想唱一唱了,在演唱之前,我们先进行发声练习,大家跟我说m,lu。

生:学生说m,lu。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方法,注意气口,后背坐直,微笑着演唱。)

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师:我们就用这种演唱方法,用lu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注意演唱的方法。

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师: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方法。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师:此刻的我们应该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发出了对老师无限的崇敬之情,情不自禁的感慨到:

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师:大家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啊”字,一个简单的啊字包含了对老师多少的深情啊,下面老师范唱这一句,同学们注意“啊”,“敬”的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应唱准一拍半。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下面老师用西洋铜管乐器萨克斯吹奏一下这一段体,同学们仔细聆听。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深情,下面,我们跟着钢琴伴奏一起演唱一下这一段体,大家注意歌唱方法。

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同学们的节奏唱的很准确。

师:我们完整的跟着钢琴伴奏把歌曲的第一乐段演唱一遍。

生:演唱第一乐段。

师:听完你们的歌声,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老师的深情与感激,感受到了老师高尚的爱。

师:作为老师的我们呕心沥血,写教材,为了学生奉献所有,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伴奏把歌曲第二乐段用感激的心情演唱一遍。

生: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让我们跟着钢琴伴奏一起走进歌曲的第三乐段。

生:演唱歌曲第三乐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师,看着你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你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也是做好的报答。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幅是老师在给学生上兴趣小组课,这一幅是老师运用实物香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这里还有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汶川地震中老师为保护学生自己牺牲的报道,边播放视频,边播放歌曲《生死不离》)

师:多好的老师啊,我看到部分同学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我们对英雄老师的敬意。这两幅是地震后老师耐心地为学生疏导,教会他们自信,向上,积极,阳光,生活还得继续。下面,让我们跟着钢琴伴奏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遍,让他们知道,不但汶川的孩子们忘不了他们,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忘记他们,这份爱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大家听准演唱要求,第一乐段的第一段体老师唱,给大家做一个榜样,第二乐段的第一段体由我们的女孩子用感激的心情演唱,第三乐段的第一段体由我们班帅气的男孩子深情地演唱,每一乐段的第二段体我们大家一齐演唱。

生:学生跟着钢琴伴奏按照要求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悦耳的声音中有种强烈的感染力,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师:我们跟着钢琴伴奏把歌曲的结束句演唱一遍。

生:跟着钢琴伴奏演唱结束句。

师:好了,同学们,在我们刚才的演唱中,包含3种演唱形式。第一种是独唱,由老师一个人演唱,我们称为独唱,第二种是轮唱,老师唱完,女孩子唱,女孩子唱完男孩子唱,这种

演唱方式我们称为轮唱,第三种演唱方式是齐唱,每一个乐段的第二段体由我们大家一起演唱,我们称为齐唱。齐唱是指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相同的旋律,合唱是指我们大家演唱不同的旋律,按照各自的声部演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钢琴伴奏按照齐唱的方式把歌曲的三个乐段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演唱方法。

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演唱的真好,愉快的音乐之旅总是那么短暂,那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回答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学生收获,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一首歌曲,名字叫《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会了三种常见的演唱方式,独唱,轮唱,齐唱,知道了齐唱和合唱的区别,还收获了人世间最珍贵,最伟大,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孩子们,起立,让我们一起手拉手爱同学,爱老师,爱我们所有的亲人,将爱延续下去。

生:全班学生起立手拉手,将爱传递。

师:看着孩子们快活的身影,老师期待下一次的重逢,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孩子们,下课。

(师生再见)

评测练习:

1、

2、

效果分析:

本堂课学生表现的积极热情,对音乐课充满了学习兴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实现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满足学生需要。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好好学习,爱老师,爱同学,爱我们所有的亲人,提升学生认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观评记录:

夏老师这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通过聆听歌曲,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整堂课衔接自然,转承顺畅,点拨恰到好处,注重培养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演唱方式:独唱、轮唱、齐唱的运用。

学生的综合能力,爱老师,爱学生,爱我们所有的亲人,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像、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不足之处是学生对歌曲的演唱速度过快,“敬爱的好老师”中的“敬”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没有演唱准确,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在板书中的“我”字没有写好。今后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学习,积极改进。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欣赏、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让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演唱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来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体会老师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降E调,歌曲结构为2段体,3个乐段,2/4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也歌颂了老师为培养新一代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态度。

评测练习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演唱方式:独唱、轮唱、齐唱的运用。

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像、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不足之处是学生对歌曲的演唱速度过快,“敬爱的好老师”中的“敬”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没有演唱准确,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在板书中的“我”字没有写好。今后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学习,积极改进。

课标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13:0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3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老师   演唱   歌曲   音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