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殷国洪)
《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是小学音乐四年级第一单元“东海渔歌”的第一首歌,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再现了海边的美丽风景和悠闲,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大海边的优美景色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节奏紧凑,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节奏都不同,又富于变化,但一气呵成,显得非常流畅。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具有独特的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小姑娘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的节奏较为舒展,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与第一乐段紧凑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歌词动作的形象联系得非常紧密。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模进,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是一个扩展的乐句,六个小节,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材料,使歌曲前后呼应,融为一体。
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的音准。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掌握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曲,能够准确的、欢快活泼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准确演唱八分休止符处的“声连气断”,动词“找、挖”,结尾句
的有氧长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 泼的情绪。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电子琴、打击乐器
五、教学方法
示范、讲授、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
生:海浪声。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谁来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叫学生回答)
生:海是一望无际的。海浪波涛汹涌。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同学们看几张关于大海的图片。(出示课件)
师:海边又有什么呢?(叫学生回答)教师展示“海景照片”
生:鱼、虾、贝壳、海螺。(出示课件)
师:有没有人去过海边呢?(没有)
师:老师带同学们去海边感受一下好不好?(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出示课件)
(二)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先聆听这首歌,感受音乐的情绪。(播放多媒体课件的MV)
师:在听歌的同时,想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活泼欢快的。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歌曲当中的赶海是什么意思?(叫学生回答)
生:趁退潮时到海滩捡取鱼虾、贝壳等。(鼓励学生)
2.再次聆听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请学生带着问题听)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部分)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叫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第一部分比较欢快,第二部分比较抒情等。)
3.歌词学习。
(1)教师弹琴教唱歌曲第一部分。
(2)学生跟伴奏齐唱第一部分。
(3)教师弹琴教唱歌曲第二部分。
(4)学生跟伴奏齐唱第二部分。
4.切分节奏和四分附点节奏的讲解。
(1)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唱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
(2)教师示范节奏型及学生学习节奏型。
(3)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齐唱第一段。
(4)学生试填第二段歌词。
(5)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要求】:教师可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要用高位置来读,口腔打开。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前四个乐句要唱得连贯、饱满,每个乐句前深吸气,用一口气演唱;第三乐句的第二小节要唱得声断气连。
(6)学生练唱后三个乐句。
【教师要求】:教师用琴带学生练唱,纠正大跳音程的音准。如:“找呀找”这句的切分节奏和“一只小篓”的八度大跳音准。
(7)练习结束句的唱法。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结束句唱饱满,深吸气最后一个音唱七拍。
最后声音位置和音高不要掉下来。
(8)学生跟随《赶海的小姑娘》伴奏完整地演唱。
(9)分形式唱:分组唱、独唱。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感受小姑娘在海边生活的情趣。指导学生说出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的。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可以让学生选择,节奏是紧凑的还是舒展的。选择速度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让学生演唱,自然就会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三)集体创编(《赶海的小姑娘》打击乐器表演)
请同学们设计伴奏节奏,邀请同学上台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引领大家,很快学生们就可以载歌载舞。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音乐组集体备课总结
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从初中音乐实行课改后,我们先后都去参加了有关培训,成立音乐学科集体备课小组,安排每周二为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大家共同面对课改、共同商量对策、共同前进。总结起来我们集体备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音乐教学计划是平时音乐教学工作的依据。
1、通读全册教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的联系。明确本
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于开学初制订好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2、理清各单元教学内容。把握好单元教学要求,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初步形成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二、共同备课
备课是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备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应层次分明,合理有效。
1、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知识结构与知识技能要点,深入钻研教材,能敏锐地捕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了解各单元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民歌《茉莉花》这一课,我们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学唱它。
2、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了解学生与本课新知有联系的原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和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设计教法与学法。这是课改中最让教师动脑筋的问题,我们常常一起研讨:如何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审美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学习中应有机渗透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教师能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会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写好教案。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要求,我们的教案基本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教材内容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过程:
(5)教学方法
(6)教具、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四、交流性
每次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发言,教学的困惑知金点子,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可以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碰撞,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体思维的效益。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同时,鼓励个人的创造和发扬各自的风格。
五、制订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新的评价方式。评价应考察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
能力、表现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音乐评价。把学生的个性表现和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起来。尽可能较全面的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
此外,我们还对如何有效的组织音乐课堂纪律这个难题进行交流研讨,采用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尽量使音乐课堂既活泼又有纪律。我相信在课改中的音乐课会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发布于:2024-02-27 07:3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2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