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景泰文)
第3卷第3期2013年15发展的先锋和生力军。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进的方针,教学和科研达到和谐对立统一,多出前沿科技成果和高素质、强能力的毕业生,使之较成为建设国家和社会的骨干人才。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人生事业,而决不只是谋生糊口的职业,教师应不断反思提高,提高为师之道,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重视因材施教,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常会“用一世”,而专业课往往“用一时”,所从事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师,任务艰巨,须大力关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发展;讲授内容应“上不封顶”,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足够学习空间,因材施教则对一般学生应达基本要求。教师决不能将学生(尤其研究生)充当廉价劳动力,以完成承担合同任务为主!(责任编辑张思光)人才之我见——浅谈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o●..o—t亨巨五7|≮(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焦点:在继续发挥我国高层次领才优势的同时,我们需要加速培养各种专业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范云六院士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种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万方数据
16‘科学与社会>《辎圆)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社会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例如,我们常说钳工、技工难求,“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在我国科研院所中,不但存在高层次领才缺乏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例如,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方面,蛋白质研究技术、代谢物分析技术、细胞学研究等专业型和技术专长型的人才,对提升研究所技术支撑服务水平和能力都非常重要,但却很缺乏。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在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不拘一格地培养和造就“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新、市场优势”等各层次创新人才。在继续重视和发挥我国高层次领才优势的同时,还要重视建立各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学校、专科职业学校和专科工程学校等,用以加强培养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程的创新型人才。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学科交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发展交叉学科,对于培育新兴学科、寻求新的增长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实现科学知识系统整合的重要基础,又是孕育重大科技创新的现实通道。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由此可见,加强交叉科学研究、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和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而综合性越来越强,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学科交叉创新的重要人才基础。“复合”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学科或技术进行合成。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通常,学科关系越远,产生的新学科的创新性越强,正如同生物学领域中的杂种优势:远源杂交优势显著。特别是在现今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这就更要求人们的观念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非常重要,我们应加快并积极培养既懂自然科学或者理学技术,又懂人文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复合万方数据
第3卷第3期2013年17型现代创新人才。在澳大利亚大学中,专门设立了“科学传播”(sciencecommunication)专业,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综合、能力综合和思维综合等多方面。复合型人才一个典型的知识特征就是基础宽厚、知识广泛,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实现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提供了知识条件。广泛的知识面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形成,并且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国家人才整体结构中,继续发挥我国高层次领才优势,并加速培养各种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才体系竞争的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责任编辑缪航)人才面面观:学风・基础・精神於崇文(中国地质大学)焦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条件的协同配合。就当前状况而言,亟需切实改进学风,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应当强调基础研究的特殊重要性,强调创新的根源在于扎实的基础和不懈的努力。於崇文院士万方数据
人才之我见——浅谈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范云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学与社会Science and Society2013,3(3)
引用本文格式:范云六
人才之我见——浅谈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期刊论文]-科学与社会 2013(3)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0: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1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