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25 11:54: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解如意)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没有因为她没有达到的目标而指责,字里行间满满的爱与鼓励,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

父母与孩子这两代人,可能价值观不同,或是对于爱的表达方式

不同,带着这些疑惑,我想在这本书就可以找到答案。现实生活中, 龙应台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很早就听说《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也许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会耐心地了解孩子,他们一方面严格地控制值得一看,虽然是她与儿子的36封书信往来,但字里行间不仅透露着孩子,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母子之情,更关乎包容、自由。

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可孩子何尝不 书中,母亲与儿子因处在不同的地域,在离开彼此的四年里,儿子是希望父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愿这本书中每一封书信背后的故的心理已发生了改变,母子之间出现了隔阂。但母亲对儿子的爱一直没事,可以给我们每个人启发,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子女。

有改变,用书信的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口吻,打开儿子心中的墙,让彼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

此进入对方的世界和心灵。

记得曾经在央视《朗读者》这个节目看到演员袁泉的成长故事,11 最近抽时间看了本书,龙应台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岁时去中国戏剧学院附中求学,在那个电子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七年时很重要。人与人间极度需要理解。就像书中提到,“慢慢的,越来越光里,与父母写了近300封的书信。在一个人的北京,她与父母的书信不认识对方了,“认识”很重要。

往来,让她感到并不孤单。当她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心情低落时,父母并

第 1 页 共 14 页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会抱怨,抱怨孩子们叛逆,不听话,甚至有些强势的父母会恶语相向,说“不孝子”。其实,所有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孩子固然有些叛逆,但父母难道没有错吗?有,当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责孩子那样指责父母不是吗?我们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了,于是出现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很多父母从没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一味的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对的,理由就是“吃过的盐比孩子们吃过的米都多”,社会经验丰富。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全盘接受。长大后,有思想了,一旦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父母就该生气了,经常挂嘴边的活“我是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顶撞了”“小时候那么听话,越长越不听话了”。估计每个孩子都听过类似的话。

身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从自己上找找问题?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对的吗?自己所有认为的对我们好是真的我们想要的吗?当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决定,但孩子们长大之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商量,需要听听孩子的意见!之前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主要在恋人之间):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却买一车苹果给我!我觉得在父母与孩子间同样适合。

所以,如果经常沟通的话,就可能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父母要拿出时间与孩子交流,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够走进彼此的世界。当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此,致以母亲节的祝福!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龙应台用了这一句话来描写她与她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代沟。年龄以及文化的双层代沟让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上加难。我觉得这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像我这种家长

第 2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家长的文化背景就会不一样。

这本书收录了36封龙应台和安德烈给互相写的信。他们由于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不熟悉的人就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拉近距离。他们在信中会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或是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他们也会一起回忆他们之间的记忆。这两个不同的人用这些方式找到了许多的共同点。

让我最能产生共鸣的是在第二和第三封信中,龙应台和安德烈都分享了一个看比赛不知道支持哪个国家的故事。在别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也会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美国也对,因为我的国籍是美国而且我从小接受的也是美式教育。不过我自从在上海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这里,我虽然有时会回去看我住在纽约的外婆,但是回去的感受也不会觉得是回家,而只是去旅游,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我的家在上海。

通过与儿子互相写信,龙应台说,“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我认为在这句话中,“认识”的意思其实是“了解”,因为他们其实已经认识了十八年,却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对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

在上一个学期,郝老师曾带我们做过一次“读书漂流”活动。这使我深深爱上了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尤其是《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这本书的语言直接到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带着不同的心态写信,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在变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儿子内心,想要打开那扇无形大门的母亲。与这位伟大的母亲相对的是一个青年对不母亲的不屑与桀骜,可随着母亲的渐渐深入,儿子的态度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所谓的为了稿费而写,直到纯属是想要与母亲交谈而已。

第 3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书中的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可作者龙应台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虽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却永远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关心,会被我当成唠叨。我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到头来才发现那个聪明,其实是愚笨。我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大步向目标走去,丝毫不知道在背后,有着一双关切的眼睛,有一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头来看看她。

龙应台用她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让我懂得,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家,在等着你。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

漫漫雪花,微风飘舞。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烟花滑落夜空,似夏萤,似流星——一生的等待只为一秒的绚烂夺目,奢求的并不是永恒,仅有的只是那时温存的记忆……

四年,并不太长也不太短,但足矣使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从年少走向成熟。然而时隔四年,当龙应台再次见到安德烈时亦是如此。安德烈眼神里的宁静和深沉让她感觉陌生。虽然彼此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久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同样,人生也不是一场没完没了的party。离散重逢只是记录下时光的脚步,人生总有一个终点,无论最后的决别是浪漫,是完满或是凄美,这沿途的风景仍会在尽头凝聚在眸中,久久不愿散去……

若是有人问我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读懂了什么?我只能说我读懂了时光,它就像是一个慈祥又严厉的老者,它会把美好的时光毫无保留地赠予,同时它也会将这美好变的短暂、耐人寻味。

第 4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时光永远不会老去,但它的消逝却悄悄带走我们的青春,岁月的流逝,独留依稀的回忆、心底珍藏……时间永远不会停下它匆忙的脚步,无法抹去的是记忆里独特的美……朦胧中仿佛又想起:满天繁星,皓月清光,海浪击石,只是那些晨昏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们,从此各奔四方,岁月的尘沙,滚滚扑面,再重逢时,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

母亲是当你与整个世界为敌,她也会默默支持守护着你的女人。母亲是当你漂泊到世界尽头,她也会不断寄出一封封家书的女人。母亲是当你受到伤害,她会用你最爱吃的糖醋小排安慰你的女人。母亲是当你无数次跌倒,在一旁不断加油,看着你自己慢慢爬起来,越走越稳,笑中带泪的女人。

而母亲却也是将要看着你成长,坚强,然后和她分离的女人。读《亲爱的安德列》,深深体悟到了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掩卷之后,不由泪流满面。想到了龙应台对孩子的用心之真挚,也想到了天下所有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我的妈妈是一个很风趣很幽默的人,她曾经对我说我是一个更年期的小孩,而她是一个青春期的母亲。的确,有时候我对她实在是太暴躁了,面对她的叮咛和嘱咐,我只会一边摇头一边说不。而她呢,她始终怀着一颗少女的心,用最诚挚的爱来对待我,即使我对她发脾气,她也只会笑呵呵的看着,因为——我是她的女儿,是她血肉相连,用生命的力量孕育出来的骨肉啊。所以她只是那么看着我,用心,用爱来温暖我,引导我面对这峥嵘世界,然后看着我抽身离去,长大后只是偶尔来一个电话,吃一顿饭,她就会很满足。想来天下母亲都是如此,甘愿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默默坚持,默默守候,默默离开。很喜欢书的封底,是恬淡的龙应台微笑的样子。

再优秀强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个焦虑地帮助他在迷途中寻找出口的平凡母亲,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严,忍受孩子对自己的嘲笑,只是为了,重新找回这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第 5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

昨晚在女儿复习时,我应读书会的要求在写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想。其实我的女儿对她的妈妈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妈妈5、6岁的时候在做什亚洲色图区么,嗯,把镜头拉长,你会看到一个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后坐在小矮凳上,头昂的高高的,目不转睛地在看五斗橱上的电视,此时电视里传来音质不是很好的歌声,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记忆都定格在夏日里一个小女孩守着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听歌,这算不算妈妈最早的音乐启蒙呢。

而我的女儿,在这更早些时候已经开始跳舞、唱歌、画画、小提琴了,你比妈妈幸运,更早接触艺术和美的熏陶,而一直到十二、三岁现在的你更是可以经常出入图书馆、美术馆、音乐节、电影院。正如龙应台所说你们这一亚洲色图区代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啊!而十二、三岁的妈妈正穿过一条又一条亮晶晶的田间小路去给早起劳亚洲色图区作的外公送早饭。夏日的早晨,还有一层薄雾若有似无地飘散着,走在满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阳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满了浆,不时的有小青蛙,小蚱蜢从脚边跳过,还有小水蛇哦,也会被它吓一跳,在这样静谧而美好的夏日早亚洲色图区晨,我才是那个侵入者哦!

这个时候也是最爱美的年纪,邻居院子亚洲色图区里的栀子花树(真的是好大一棵),篱笆墙上的金银花,菜园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会去摘,戴在头上、衣服上,还带给老师、同学。而这些都是对小时妈妈美的熏陶,对吗?

蝉声拉长了一整个夏天!哈,妈妈的童年都是夏天里,这会不会跟我是夏天出生有关呢?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8

漫长的寒假中,我细细品读了龙应台经典之作——《亲爱的安德

第 6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烈》。

我有为之颤动和发自内心的心灵共鸣。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我觉得无比新奇、见解独到。既有偏激、天真烂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丰富多彩,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也许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在书中,只要满十四岁了,就要用“您”来称呼。但是,中国的家长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在书中,龙应台会叫这样的家长去对安德烈说,而不是对自己说,这对安德烈,无疑是一种尊重和鼓舞。中国的家长们也应当向龙应台这样的妈妈多多借鉴和学习。如果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点点的叛逆,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新式独特的教育方法。学习书中的好方法,给孩子们一点应有的尊重,和自由。这样能使像安德烈这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少走弯路。也能告诉家长,在面对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时,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和引导。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9

很早之前就看过的书,再看花了两个晚上,畅快淋漓。对我,这是一本值得看了再看的书。仍被安德烈和MM在信中谈论的各种政治、道德、东西方文化、艺术等问题震慑到,很佩服安德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张扬个性。而只比安德烈大4岁的我,18岁时,在想什么呢?应该就是学分、考试吧……8年后,我的孩子18岁时,他又会思考些什

第 7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么呢?而我又能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呢?没有办法像MM一样跟安德烈有这种深层次的沟通,或者我可以给他看看这本书。

我喜欢《两种道德》《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中关于道德和文化的讨论。尤其是后者,安德烈、MM、读者还有菲利普的信,不同的人所理解的香港文化,让人共鸣。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何尝不都在叹息着文化信仰的缺失呢!虽叹息却无能为力,只能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消极道德吧。

MM是我难以企及的高山。当然,每每信中透露出作为母亲的关切,又让人觉得倍感亲切,哈!世间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安德烈的独立思kao也是我年轻时最缺乏的,从小到大的乖宝宝,基本空白的人文艺术熏陶,认真学习,努力考试,毕业后找到一份父母眼中的安稳工作。有了孩子以后,希望他比我们有更多的见识,更独立的人格。我们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游学,也努力充实着自己。有一天,我的孩子和我说:“妈妈,其实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太优秀,但也不会太差。”我想说,孩子,我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妈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0

这一周又读了一本龙应台的书,《亲爱的安德烈》。

刚刚拿这本书就看到“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句话印在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很奇怪,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后来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安德烈士想拥与一个成人应有的自由罢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由,独立有着巨大的差异,成长在德国的安德烈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不满和疑惑。

自由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书中提到的那些东西?绝对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样的“自由”中,只会不断使人堕落。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应该是每天都听不到父母的唠叨,无忧无虑地去享受生活

第 8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是的,每人都想要自由,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似懂非懂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控制自己呢?我觉得应该不多,毕竟自控能力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能,所以也才会有那么多人认为自由是父母的施舍。可是反过来想想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又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多的自由呢?有责任心的人都会说不。

我自己父母给予我的自由还挺多的。父母该给我们自由的时候会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渐渐增长父母也会渐渐放宽管理,而不是什么都把孩子管得死死的。

在我看来安德烈也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书中能看出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乐趣。

这本书或许能为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矛盾的家庭有着帮助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1

这本书是目前为止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了。现在大二,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好奇啊。龙阿姨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博学精深的亲人讲述儿子成长中的疑惑,有大到国家政权,有小到抽烟喝酒。现在的我们,更多担忧的就是生活,学习,感情等问题。

生活中我与安德烈有好多相似之处,喜欢找个地方坐下来与朋友们畅谈,相对于浅层次的对话我更喜欢有些儿走心的交谈。自己也喜欢抽出一些独处时间,享受自己内心的最明亮的想法。我更喜欢听歌,打球,这些在现在的生活中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啊。

在学习上,就像书里说的是为了在以后拥有选择的能力,而不至于被迫过上逼不得已的日子。况且相比于颓废的日子去把玩当成一种负担,我更喜欢充实自己的每一天。所以啊,不担忧明天,不懊悔昨天,踏踏实实的做好今天的此刻的自己,这样就够啦,以后是怎样谁说的准呢!

感情上,自己的不断分分合合已经让我感到厌倦。但有时也是很期待那个唯一的人,所以就会很寂寞。阿姨说的那个可以在惊涛骇浪

第 9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牢牢我住我手的人,真的让人很为期待啊!

生活中,自己对人际关系等等问题还是有些担忧的,但我相信不论别人如何,我始终会保持对他人有温度的笑脸。人么,怎么能全是让你讨厌的地方。

自己现在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儿子对母亲的愤怒的劝导。一个是在多为他人着想,一个是对待地位低下侍者的态度。真好!

羡慕有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家庭,但我不会抱怨自己出生平凡。我要做的是让自己优秀,让自己博学精深,为自己的后代创造出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氛围。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2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飘萍离散——人生哪里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东方文明与西方价值观的碰撞;成年母亲和80后儿子的思维分歧;还有便是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分开多年的孩子的内心关照。如果安德烈的母亲不是龙应台,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或许这些靠电缆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这么广大的影响;如果这对母子之间不是中间隔着三十年,并且隔着东西文化,或许这些交流就不会有如此深远的意义;如果这些多年来的书信没有集结成册对外销售,或许那会是中国文坛的一笔损失和中国社会的莫大遗憾。

这是一个五十岁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对话,是一个“自

第 10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以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认为年少轻狂”的人的对话。

一、爱与不爱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可以不必了。”

老师对学生似乎也永远有一种这样的以爱作借口的不爱,比如说我们常听常说的“这是为你好”,因此而不沟通不解释的种种,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能思考,有主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3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正是这样的两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两代人,两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两代人。却相互敞开了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进行交流。

在龙应台的笔下,我们总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是那本风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现在被称为育儿典范的《亲爱的安德烈》。

读完全书,我惊奇的发现龙应台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笔,俨然成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亲,以最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安安的内心深处。遇到两代隔阂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龙应台总能用温柔的口吻.坚定的语气,诉说中国籍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不为说服,只是要诚实表达心中感受.

而这本普通的书籍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三十多封书信中,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内容,我读不太懂,但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动。

《于丹〈论语〉心得》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这个世界上所有

第 11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然而这样的决定,又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苦涩。回想自己,羽翼还未丰满之际,就早已想方设法学会“独立”,可是我却疏忽了,这样的做法是在无形中伤害父母。

或许,我需要好好想想,成长真的只是在在独立与放手之间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

在阅读《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之前,因为听了老师对这本书的介绍,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本书中的36封信都是在讲龙应台和安德烈对人生的感悟或是一位母亲淤儿子之间的普通对话交流,但是,等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在看这本中间二十几封信的时候,感觉他们谈论的东西离我很远却又很近,有谈国家,有谈离我们最近的生活,将每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分析,并谈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观点。

有时候在某件事情上龙应台有着她自己的看法,但她的儿子却又有着他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各有各的道理就算有时候内心不认同、理解,却也不能说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解。

在第二十六封信中提到两瓶牛奶的例子,大人觉得不应该浪费,小孩却认为应该以舒服、享受为主,而我觉得有时候节俭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不管是一杯牛奶还是一颗苹果,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换来的。其实在这种一瓶快过期另一瓶还是鲜奶的情况下是可以有很多解决方式的,我觉得有时候在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应该懂得变通,只要愿意,总有能做到两全的办法。

后面的这几封信,内容偏向于谈人生,聊未来这一方面的内容。谈的这些话题虽然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却又非常实际,特别是安德

第 12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烈对龙应台发出的一系列反问,让我突然也想问问我的妈妈,想知道她将会怎么回答。有时候我也觉得,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好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想明天之后甚至是更远的事情,但是又有一些事情是迟早都要去想想的,这样来来回回的去想其实还真的是挺累的,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也挺好的吗,将来的事等到将来再去想好了,并且未来的事现在也没办法预测,对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5

近来不知为何突然很想自己独立的去外面走一圈、逛一圈,也许是受了安德烈的影响吧。很羡慕安德烈的生活,他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有趣,他很自由,能像鸟儿一样飞向蔚蓝的天空,作为一个从大陆长大的孩子而言,我没有一刻自由过,甚至在睡觉时也会被人叫起来喝水润喉,我不知道世界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在西方的国家,只要超过14周岁,老师上课便会用“您”来称呼,而我们一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童,无时无刻不被父母牵挂,是,没错,我们应当受到社会的照顾,家人的关心,但你自己有没有想过你这般依赖家长和社会,何时你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长?要多久你才能长大?

自由,这个词对任何我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看得见,但却摸不到够不着的东西,也无疑是一种诱惑。因为只有长大才能拥有自由,或者说你永远长不大就永远不能得到自由,也或者说就算你长大了,但你还是每天依靠家人和社会对你的关注,那么你就更没有自由。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的父母带你去看病,而医生不是问你哪里不舒服而是问你的父母你哪里不舒服怎样不舒服,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么,到底哪里不舒服和怎样不舒服。

大人们会在任何时间去关注你的任何事情,比如出去玩,如果是下雪天,冷风刺骨,父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你出家门,他们会害怕你摔倒或是感冒。事实表明他们还是把你当作小孩子,无论你多

第 13 页 共 14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大在他们眼里你依然是小孩子。

我想会有人对父母说:“我已经长大了!”但是还是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和自由,即使你是一个初中生、高中生或者是一位大学生,父母总会想叮嘱你的一切行为。

但是我想说:“我已经长大了,我需要自由和尊重!”

第 14 页 共 14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25 11:5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210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孩子   父母   龙应台   母亲   儿子   妈妈   觉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