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丁涟云)
《威斯敏斯特桥上》之认知诗学分析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怡
摘要: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运用于/在清澈的朝气中闪现。/晨曦映射、金光万道,/普照幽谷,直入山岗;/如斯静谧,从未感到!/河水潺潺流,悠然自得;/上帝啊!万家华屋似酣睡;/强大的心脏仍在歇息!全诗共分为3个部分,前3行是序言,盛赞清晨静谧的伦敦之美,唤醒了诗人以及读者丰富的想象力;第4至第8行为第二部分,描绘具体景色;最后6行诗人将读者带回到历史与自然之中,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沉睡中的伦敦之美,将诗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景关系。方位词一般分为上、下、前、后、里、外、旁边和附着8种,其中“里”“外”和“附着”属于拓扑性质的空间方位,不随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其余5个方位因会随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归为投影空间方位。下面从空间方位着手来探讨诗歌《威斯敏斯特桥上》第二部分的图形——背景关系。
这首诗的标题已经告诉我们,诗人是立足于泰晤士河的威斯敏斯特桥以一种鸟瞰的姿态去观察伦敦这座大都市的。头三行诗是前奏,描绘了宏观视角下的伦敦全景。在诗歌的第二部分(第4至8行)中,诗人用简朴的事物构成了一幅秀丽的晨景图,并通过拟人和隐喻的手法,把它比作城市所披上的华美睡衣。第6、第7行诗句中,诗人避免了常规的搭配介词“在……里”,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绵延至”这组介词,揭示了轮船、塔楼、穹顶、剧场和寺院这些景物与原野、苍穹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即画面中的两个物体只有一个能用作图形,另一个只能被视为背景),巧妙地将“天”“地”同时设为背景,并将其与作为图形的轮船、塔楼等景物相分离。一方面,这两个介词体现了附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图形始终是附着在背景上,不以观察点的变化为转移。因为诗人是在桥上鸟瞰全景的,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轮船和建筑物都是附着在大地上或天空中的。就复杂性而言,这些具体景物的几何图像更像是一个点,而广袤无垠的原野和一望无际的天空则是一个面;就依赖性而言,前者依赖于后者而存在;就预料性而言,在天地之间的不同区域,出现的景物是千变万化的,因yuwenjianshe001@阐释文学阅读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是详细分析文本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模式,系统考虑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本文尝试在认知诗学的理论框架下,从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名诗《威斯敏斯特桥上》,从而对诗篇所表达的内涵和营造的意境进行全新的解读。关键词:认知诗学 《威斯敏斯特桥上》DOI:10.16412/.1001-8476.2016.05.023引言认知诗学是一门运用认知科学来研究文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罗文・索尔最早提出这一术语,克维尔进一步发展了这门学科,并将诗学的范畴界定为包括非诗体在内的一切语篇。具体而言,认知诗学运用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来探讨文学文体、语言选择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调运用图形——背景、认知语法、心智空间等认知方式来解读文学文体,以达到准确把握文本的概念意义和体验文本的情感、审美及联想等非概念意义的目的。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善于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认知诗学的发展使实现诗人与读者间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有助于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本文试图从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的角度来鉴赏华兹华斯的名诗《威斯敏斯特桥上》。该诗全文如下:大地无处呈现更壮丽的景象:/气象万千,如此沁人心脾,/倘若漠视,必然心灵麻痹:/此刻都市宛如披上晨装:/冠带华严,沉寂而旷远,/轮船、塔楼、穹顶、剧场和寺院/绵延至原野、天边;一、图形——背景角度图形——背景论最早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来的,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塔尔米首先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克维尔运用该理论来解读文学文本,探讨心智运作或认知机制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所谓图形,即指感知中突出的部分,或者说容易被感知的部分,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是认知的焦点;而背景则是指突出或者衬托图形的部分。塔尔米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就前者而言,图形没有已知空间(或时间)可确定;就联想特征而言,图形所占空间较小、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动态性、凸显性、关联性、复杂性和依赖性,同时具有较低的可及性、预料性和熟悉程度。图形——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空间关系,在语言中通过介词表达出来。通过分析文学文本中的空间方位词,可以了解文本的图形——背41
文学WEN XUE善和扩展三个过程有选择性地投射到整合空间,并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该理论重视语境的作用,把语义的构建看成一种在线的处理过程,对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维认知活动都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根据概念整合理论,人们在解读诗歌隐喻的过程中,会不断构建一些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每个心理空间只是一个临时结构,其存在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或相关的更广泛、更固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很多心理空间都带有人的主观色彩。从广义上讲,“与主体有关的心理空间大多为视角空间”。 诗歌中的视角空间尤为普遍,借助意象的建构和整合,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其体验到身临其境的美感。所谓“意”,即指建构的心理空间,体现诗歌的内容;而“象”所构建的是诗歌的视角空间,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两者合二为一构成了诗歌的绝妙意境。这一点在诗歌《威斯敏斯特桥上》中体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拟人化。拟人是视角空间的典型体现方法之一,因为人们习惯于最大限度地运用与我们自身有关的知识与体验去理解自然现象。首先,诗中呈现了一个作为源域的视角空间:包括“城市、轮船、塔楼、穹顶、剧场、寺院”等静态的城市意象和“太阳、河流”等动态的自然意象。同时,诗中另一个作为源域的输入空间是关于“清晨时分尚未苏醒的人”的视角空间,由静静沉睡的人这一静态意象和强大的、时时跳动的心脏这一动态意象构成。尽管诗中写道:“强大的心脏仍在歇息”,但读者调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就知道心脏不可能停止跳动就好比河水无法停止流动一样,所以这种“歇息”只属于这清晨的片刻,它预示人苏醒后一种更强大的力量。综上,源域内这种动静对比的关系映射到目标域中,通过整合就产生了有别于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本该喧嚣的城市此刻烟尘未染、尽显静穆之美;只是这种美仅限于这一瞬间,一旦这座大都市苏醒过来, 它又会甚嚣尘上。看到这里,我们可以解读到诗人的真实意图:
诗歌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美,它不仅仅是自然的, 也不仅仅是人类的, 而是人类与自然所共有的。尽管这种美是转瞬即逝的,但只有在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中,人类才能体验到 一种恬静而幸福的情绪。
此景物相对于天地而言是不易预料的;从动态性的角度看,轮船较之天地是易于移动的,而其他建筑物尽管不能移动,却遍布整座城市,“进入”和“到”都有“延伸、通向”之意,它们与静态的景物搭配,恰好为其增添了一丝动感,这也是这两个介词比“in”更胜一筹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作为背景的“天”与“地”连成一体,将世间万物包容其中,体现了典型的内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形状小的必须作为图形,大的必须作为背景,且图形与背景之间的方位关系不会随背景形状的变化或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诗中,相对较小的轮船、塔楼、剧院等景物毫无疑问处于更显眼的中心位置,它们矗立于天地之间,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获得了读者更高的关注度并有助于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而作为背景的原野苍穹不仅是静止不动的事物,而且范围较大,没有边际,所以作为背景来衬托那些简单的景物。第8行诗句“在清澈的朝气中闪现”在结构上与第七行是并列状语,共用轮船等景物作为主语。介词“在……中”是典型的内包关系,这意味着包含和被包含的事物之间在时空上是不平等、不均衡的,即图形优于背景。诗人充分运用了拓扑空间关系的不可逆性,把视野中的各种景物放在图形的位置上,将它们作为当下语言所关注的焦点,突显其重要性。浩瀚的天宇也只能作为背景来衬托这些景物,其空间关系揭示出诗人崇尚自然的观念——时空再大,也不及工业生产开始之前的伦敦的静谧和谐之美。城市建筑本是自我封闭的自足体,而在作者的角度看来,它们都向天穹敞亮开来,彼此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姿态。结语从表面上看,《威斯敏斯特桥上》描写的是工业化初期的都市之美;然而,通过运用认知诗学这种全新的解读方式,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状态,发现该作品是对自然之崇拜的一种委婉表达,创造了一个不属于自然却远胜于自然的理想境界。尽管诗人意识到他无法阻止工业化发展的脚步,但他却在努力寻找和保留着在工业大发展背景下尚存的自然之美,呼唤民众回归自然、与自然融洽相处。由此可见,诗歌塑造的意像依赖于诗人对语言的艺术加工,而诗歌营造的意境则得益于读者运用科学的方式而获得的感知和体验。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彰显诗歌的艺术价值。
语参考文献[1]贾彦德.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汪少华.诗歌中视角空间的美学功能[J].外语教学, 2002(02).
[3]曹鸿娟.认知诗学理论下的外国文学阅读[J].语文建设,2015(23).[4]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5]李红.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15(32).【课题项目:本研究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文学阅读的实证认知研究”(14BYY079),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认知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情感的实证研究”(2014SJD552)的阶段性成果】二、概念整合角度概念整合理论是基于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起来的。根据福克尼,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在两个输入空间形成映射的基础上,通过组合、完2016.0242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22: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8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