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学案“进退两难,皆吾心志”

更新时间:2024-02-21 18:36:0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管汉屏)

进退两途,皆吾心志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温故知新】

一、作者简介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上,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作品朴实无华、感情真挚,风格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2.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二、写作背景

1.《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后,曹操年事已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建功立业,在一次宴席上咏出这首《短歌行》。

2.《归园田居(其一)》

在士节不振、玄学盛行的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官场贪腐日盛,陶渊明的曾祖曾经官至大司马,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渊明自从因贫出仕江州祭酒起,十多年中时官时隐。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三、文学常识

1.曹操和歌行体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多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俊爽刚健的独特风格,在文学史上被后人尊为“建安风骨”。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歌行体有长歌和短歌之分。长歌热烈奔放,慷慨激昂,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短歌节奏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回,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新作。

2.陶潜和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和宋代的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

【基础检测】

1.字音

譬如 子衿 可掇 契阔 谈䜩 三匝 吐哺

.......羁鸟 守拙 榆柳 荫后 暧暧 狗吠 樊笼

........2.词义

去日苦多: 唯有杜康: 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 契阔谈䜩: 乌鹊南飞:

..........周公吐哺: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久在樊笼里:

......3.文意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皆创作于三国魏晋时期,思考两首诗在内容表达和心志述说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比较阅读】

一、诵读感“志”

学习任务:诵读诗歌,尝试从字数、停顿节拍、押韵等方面进行比较,初步感知《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述说的心志内涵。

字数 节拍 押韵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二、析读览“志”

学习任务:结合作品内容,找出相关依据,梳理内容层次,分析两首诗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抒发心志。

提示:首先找出两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人生态度的字眼,即最能代表整首诗的“诗眼”,由此梳理归纳作者抒发心志的内容层次。

诗眼 内容层次 文本依据 主要技法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其一)》

2

三、研读悟“志”

学习任务:曹操和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相近,但两首诗风格不同,所述的心志不同,曹操和陶渊明为何会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根据下表提示,结合相关资料,细致研读文本,探究心志成因。

述志背景 述志内容 述志风格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其一)》

四、拓读明“志”

学习任务:结合课内外所学,谈谈如何看待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选择。若是处在当今时代潮流中的你,你会选择哪一种?简述自己的理由。

【课后作业】

信札言“志”:曹操和陶潜,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请结合课堂所学,替曹操或陶潜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观点。

【补充阅读】

材料一:众说纷纭话曹孟德

1.众评

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绍《魏书》)

②“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③“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

④“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⑤“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⑥“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毛泽东)

2.自诉

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

材料二:多角度看待陶渊明

1.他评

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萧统《昭明文选·陶渊明传》)

②“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2.自况

①“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去来兮辞并序》)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并序》)

③“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感士不遇赋》)

④“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杂诗十二首·其二》)

材料三:

184年,黄巾起义被镇压。189年,汉灵帝去世,太后临朝,政权交给太后异母兄何进手中。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剪灭宦官,召董卓入京,便开始了更大的混乱时代,于是天下群雄并起。从189年到589年,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400年前后共出现了大大小小政权三四十个。政局动荡、社会崩解、战乱连连,经济凋敝,灾害连年,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与疾苦。据统计,东汉末年总人口大约5500万,到三国末期,全国人口估计只有820万。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最混乱、也是最痛苦的时期之一。社会的动荡不安与反复无常的政治环境使生活在乱世的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短促,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畏惧。但是,风云际会之间,合纵连横、折冲樽俎、运筹帷幄,也为各色英雄人物提供了发挥才干、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材料四:

魏晋时期,局势混乱,门阀大族把持着重要的社会资源,加上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拔制度,社会阶级僵化。玄学迎合了门阀大族巩固权力的需求,玄学的主要经典是《周易》《老子》和《庄子》。玄学的根本思想是“贵无”,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天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的思想被魏晋时期的名士强行解释为:既然圣人也任自然,那么君主也应当无为,所以门阀士族要求君主要垂拱而治。玄学既能为大族的特权及对寒门的剥削寻找理论根据,又能为大族的奢侈腐朽生活进行辩护,并给在斗争中的空虚不安的大族精神寄托,所以清谈玄学能在大族中形成风气。并且,在政局改弦易辙的魏晋时代,指点江山,讨论政治话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昔日好友可能明天就因为依附了参与谋反的党派而阴阳两隔。聚在一起谈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才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名士们谈玄,一般分主宾两方,采用“主”“客”交问的方式,一方为主,一方为客,各执一理,有点像现在的辩论赛。清谈不仅讲究言辞和技巧,还很在意内容,提倡用很少的话表达丰富的意思,往往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4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8:3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8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内容   玄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