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甘时然)
小学生古诗《静夜思》赏析
小学生古诗《静夜思》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古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和蔑视权贵的古诗歌。他的古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为你带来小学生古古诗《静夜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古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古诗,古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
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古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古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古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古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古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古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古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古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古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缺乏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古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那么情出,从无意写有意那么意真。于是,古诗人将对故土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12:5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7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