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傅昭)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篇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从中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争论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23年春季,人们曾经受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了最大的奉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2、播放护士抗击“非典”的录像。
3、是的,他们就是永久的白衣战士,板书课题。
4、出示:叶欣的照片,本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白衣战士。你们对她了解吗?
5、在学生说的根底上,教师作补充介绍,那为什么知名人士她为白衣战士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己读课文,要求:
(1)先把课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
(2)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后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你已经熟悉了哪些?是怎么熟悉的?
(2)指名读、齐读生字新词。
(3)在课文中,你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相互沟通。
(4)师生共同订正补充。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叶欣的什么事?
2、全班沟通。
四、指导写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哪些笔画是关键?该怎么摆位置?
3、师示范。
4、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品读、感悟重点词句,来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出示:叶欣的病情牵动了全部人的心。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3、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提问。
二、学习2-7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沟通
(1)第4自然段
学生谈感受
(2)“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最终脱离了危急。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乏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叶欣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引读。
(3)“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乏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指名读。你仿佛看到叶欣怎样的工作着?
学生沟通。齐读。
(4)“面对危急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急,让我来吧!”叶欣悄悄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议的余地。”
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沟通,师相机指导朗读。
(5)“她深知,或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反复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叶欣?
学生沟通。指导朗读。
(6)“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乏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劳碌着,亲密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痛苦,不得不费劲地爬到床上休息。”
学生自己谈感受。齐读。
3、师总结。
三、学习第8、9两自然段。
1、过渡:多少人的努力和召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忙离去的脚步。
2、播放追悼会照片
3、出示:“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
4、配乐齐读这两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读完了全文,你对叶欣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为什么课题是“永久的白衣战士”而不是“永久的白衣天使”?
五、作业
1、写出带有“如”的成语。
2、结合书上的语句,写一写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展“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板书:
11永久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苏教版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精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
地球,善待地球。
4、培育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力量,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爱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加环保意识,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加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索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爱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漂亮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漂亮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得意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学问?
3、大家的学问很丰富,真棒!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留意:把词语读精确,语句读通顺。思索: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学问。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学问?请同学们看屏幕,对比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相互说一说,抽生说。刚刚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课件出示)板书:得意;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扫瞄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得意”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得意”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得意”。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漂亮)你能详细说说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漂亮?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方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漂亮。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漂亮、得意,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把地球比方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莫非仅仅就由于她外表漂亮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供应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大方。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大方”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大方地供应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久消逝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行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供应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给予万物生命,培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
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漂亮壮丽,和气可亲。)
4、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教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情愿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漂亮壮丽,和气可亲。——是你光明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简单破裂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得意了!” “同时它又太简单破裂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简单破裂”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知我们,人类对不行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克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克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教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气、不满、焦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其次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原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原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在表达方面留意用词的精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殊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沟通。
(6)教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生气,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由于人类没有好好地爱护你,你原来是那样漂亮壮丽,和气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简单破裂,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行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状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
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希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由于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细心爱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与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详细行动,共同保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得意: 漂亮而渺小,大方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细心爱护地球
太简单破裂: 资源枯竭、不行再生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看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得意和春天的漂亮,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提醒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构造:象形字,各局部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订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精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索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争论)
(2)、指名答复(相机板书:形状,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答复:形状)
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美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预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美丽、机智,大家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宠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竞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形状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其次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形状)
2、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其次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得意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尝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育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
法。学习边观看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预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存,提醒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风光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风光。
3、介绍: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怀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留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留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索:《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处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处处是绿叶红花相互衬托。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帮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争论(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本文发布于:2024-02-17 19:4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5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