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曾翚)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世事如梦,百转千回,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手执墨笔,曹雪芹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
花名签酒令八首(第六十三回)
【说明】
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选本中找到。因为人们比较熟悉,所以只要提起一句,就容易联想到全诗,这就便于作者采用隐前歇后的手法,把对掣签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寓于明提的那一句诗的前后诗句之中,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其缺点是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这多少反映了作者有些许宿命论的思想。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倒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这应该说是有价值的艺术经验。
为了揭其所隐,在下面的注中都全引了原诗。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释】
1.“任是”句——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鉴赏】
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签上诗句明明是褒其艳丽动人的,谁知恰恰是在说她徒劳无功。可见,读《红楼梦》有时不能只看正面文章。
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释】
1.“日”句——出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前两句参见《红楼梦曲·虚花悟》“天上夭桃”二句注。后两句是科举落第的高蟾的自况。
【鉴赏】
花签上说“必得贵婿”,这是合所引的诗句,或许将来真有其事。但“薄命司”的“册子”和其它有关诗词中则一再暗示她远嫁不归的悲切。签中歇后的两句正是说这方面的。一句以花在“江上”,点她离家时亲人“涕送江边望”,一句则与她所作的风筝谜诗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的隐义完全一样。
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释】
1.“竹篱”句——宋代王琪《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北宋诗人林逋,赐谥和靖先生,杭州人,结庐西湖之孤山,不娶无子,性爱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他的诗以《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动月黄昏”两句最著名,后来效法和评论这两句诗的人很多,“暗香疏影”也便成了梅的代称。
【鉴赏】
李纨是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的典型,这在前面有关诗中已经说过。《梅》诗中前两句用来比她的操守,含意自明。只是她所住的稻香村虽然也是“竹篱茅舍”,却不是真正的农家,一般的地主庄院恐怕还及不上它舒适讲究。全诗与《钟山怀古》立意相同。三、四句说她后来得以荣耀,并非本意想占风情,而是受人“牵连”之故,恰如梅花本自处幽独,被林逋诗中一赞,结果“枉与他人作笑谈”,倒弄得十分热闹。作者对李纨的一生及其为人虽有同情叹惋,却并不赞扬标榜,倒是让人们看到她的命运是一点儿也不值得钦羡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
【注释】
1.“只恐”句——出宋代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泛崇光,参见《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红香绿玉”注;后两句参见《大观园题咏》“怡红快绿”中“红妆”句注。
【鉴赏】
此诗句正好合着“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这是作者的幽默,但花签引诗深意不止于此。苏轼原诗是惜春光短促、好景难留的,所以他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湘云后来的遭遇正是如此:虽有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可惜转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别去了。
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
开到荼縻花事了。
【注释】
1.韶华胜极——韶华,春光。胜,好景色。极,到了头。2.“开到”句——出王琪《春暮游小园》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前两句都是以花拟女子,意即梅花落,海棠开。荼縻,参见《题大观园诸景对额》“蘅芷清芬”中注,春末开花,故苏轼有诗说:“荼縻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说:“一年春事到荼縻”。天棘,蔓生植物,论诗者多以为其名本佛家,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叶石林《过庭录》等都认为“此出佛书”。
【鉴赏】
麝月抽到荼縻花签时,书中有几句很有意思的描写:“〔签上〕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吧。’”宝玉对大观园中日益浓重的悲凉气息“本已呼吸而领会之”,现在见签上说“花事了”,又说大家都“送春”,正好触动忧端。但他不愿使麝月败兴,所以藏了签,只劝酒。但是宝玉只有模糊的好景不长的预感,而不可能预知诗句所内涵着的将来的具体事变。据脂评,袭人出嫁后,麝月是最后留在贫穷潦倒的宝玉夫妇身边的唯一的丫头。那么,“花事了”三字就义带双关:它既是“诸芳尽”(所以大家都“送春”)的意思,又是说:花袭人之事已经“了”了——她嫁人了。而歇后一句“丝丝天棘出莓墙”,则是隐脂评所说的宝玉弃宝钗、麝月撒手而去,因为不但莓苔墙垣代表着“陋室空堂”的荒凉景象,据《鹤林玉露》所说,连初用“天棘”一词的杜甫诗(其“天棘梦青丝”句曾引起历代说诗者的争论),也本是“为僧”而“赋”的。
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
【注释】
1.“连理”句——出宋代朱淑贞《落花》(一作《惜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萃苔。连理枝,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喻恩爱夫妻。青帝,东方之神,管春事。
【鉴赏】
香菱得到并蒂花签和一句喜庆的话,这好象是让人联想到上一回
中她斗草时用:“夫妻蕙”去对人家“姊妺花”的情节,从而觉得她将来也许真有什么喜事。其实,这是作者的“狡狯”。花签诗句只起着歇后语的作用,真意全在后一句——“妒花风雨便相催”。向花“催”命的“风雨”是用来比喻有“妒病”的悍妇夏金桂的。作者很喜欢暗中透露人物的命运,但常不让人一眼看穿。比如“斗草”一节,香菱解释“夫妻蕙”说:“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别人就反问她:“若是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这好象是随口带出的,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香菱的结局,怎能想到作者是在说“夫妻”将成为“仇人”呢?《红楼梦》不宜草草读过,作者常用这种写法也是一个原因。
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释】
1.“莫怨”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明妃事参见《青冢怀古》注。嗟,叹息。
【鉴赏】
黛玉所掣花签上的诗句,是为了隐去原诗的前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全诗是歌行,不是句句都可比附的。不过,能切合黛玉的也不是只有最后两句,上承的“明妃去时泪”四句,就与她《葬花吟》中一些诗句很象。说黛玉是“红颜薄命”,正是说她象“枝上花”一样,禁不起“狂风”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贾府事败、宝玉被拘那阵骤然而至的政治“狂风”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地惋惜她过于脆弱,没有能熬过这场灾祸而等待到宝玉回来,所以说“怨”不得别人,也该“自嗟”。可见,作者原意与续书中写婚姻不自主而造成悲剧是毫无共同之处的。因为,如续书所写,黛玉根本不“当自嗟”,而只应“怨东风”才是。
桃花——武陵别景(袭人)
桃红又见一年春。
【注释】
1.武陵别景——等于说晋代那个捕鱼人所找到的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说:“晋太元中,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捕为业……”。2.“桃红”句——出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避秦,逃避秦二世时对百姓的种种迫害。《桃花源记》中说,山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鉴赏】
袭人所得的签是一句带出全诗的。首句说,当大家庭没落之时,她怕自己跟着倒霉,就去另找安乐窝了。第二句讥她嫁给蒋玉函好比两度春风。第三句也就是唐诗“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末句中如果把“渔郎” 换成“优伶”,诗就像专为袭人而写了。八支花签,嘲讽语气最明显的要数这一首。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袭人的品行是何等憎恶。
红楼梦诗词鉴赏2
深闺有奇女(第六十四回)
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
情痴苦泪多,未惜颜憔悴。
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
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说明】
此诗仅见于原苏联列宁格勒藏本第六十四回回目后、正文前。诗前有“题曰”字样,回末有一联对句。其形式的类型,乃是早期《红楼梦》的形象,以后才逐渐被删改净尽。早期抄本,甲戌本固无此回,庚辰本原缺此回,是用己卯本的补抄本来填补的。现在列藏本独有此标题诗,可见列藏本此回文字较现存各抄本为早。此诗当是曹雪芹所作。
【注释】
1.千秋魂——指此回中黛玉所作《五美吟》中西施等古代的五个“有才色的女子”。
2.桑间人——淫荡之人。指尤氏姐妹等。《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后多用“桑间”以称淫风。
【评说】
此诗开端所说的“奇女”指的是林黛玉,起四句就是说她的。她才貌绝世,幽居深闺,虽有珠翠可增容色也是枉然,因为她用情太痴,容易感伤,不知保重自己。此回写宝玉到潇湘馆,“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宝玉见她刚刚哭过,便劝她“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这些都是标题诗所指。
那么宝玉进来前黛玉因何而伤感哭泣呢?书中写道:据丫头告知宝玉说,姑娘“又不知想起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会,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啊词啊”,然后命摆炉点香,私室祭奠。后来诗被宝玉发现,才知就是下一首组诗《五美吟》,则其感伤的原因实是怀古伤今,祭奠的也是历史上的亡魂,即此诗的五、六句所言,是对回目“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的阐释。“千秋魂”即黛玉用以寄慨的五个古代女子。说“薄命”古今一致,正可证明《五美吟》有隐写黛玉命运的用意在。若以为指的是古代五位女子都是“薄命”,则与所咏的人物不尽符合,至少红拂不能算是薄命。何况书中也明言这些古代女儿的命运有的是“令人可欣可羡”的。可见,这是暗示吟咏者本人的遭遇与《红拂》诗中双关语所藏深意(参见下一首的鉴赏)相合。
诗的末了两句把后半回“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的情节与黛玉写诗联系起来了。对黛玉和五个古代女子来说,尤氏姊妹自然是“奸丑非其类”的。可见作者把不同的两类人和事写在同一回中,也有艺术上的衬托作用:虽则尤氏姊妹与黛玉就“薄命”而言并“无二致”,但
一则淫佚,一则贞静,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宝玉招惹丑祸,连累黛玉蒙受流言之辱。此回与题诗也是预为她澄清污垢,申明她原是和晴雯一样洁白无瑕的。
红楼梦诗词鉴赏3
尤三姐自刎(第六十六回)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说明】
柳湘莲疑尤三姐入于下流,后悔留剑作为定礼。三姐听到他的话,就将剑送还,并愤而自杀。对句形容其刎颈之状。
【注释】
1.揉碎桃花——喻颈血迸溅。
2.玉山倾倒——喻跌倒在地。语本《世说新语 》:晋代嵇康风度很好,人家说他平时如孤松独立,醉后如玉山将倒。
【鉴赏】
很显然,作者是怀着十分同情和惋惜的心情描写尤三姐之死的。不过,有一点与后来续补小说的人不同,作者无意把三姐描写成一个“完人”。她与贾珍等厮混时放荡泼辣,自行择夫后贞静自守,一旦耻情悔恨又无比刚烈。她的思想性格看上去前后判若两人, 其实并不矛盾。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复杂得很,单一化的人本来也是不多的。程、高整理的一百二十回本中,把原来写三姐淫荡的许多文字都删改了,使她变得“正派”得多了,似乎成了个节妇烈女的形象。这样做能否真正提高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大可怀疑的。
红楼梦诗词鉴赏4
桃花行(第七十回)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说明】
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现在,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注释】
1.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荒苔。
2.茜裙——茜纱裙。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3.“雾裹”句
——千万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4.烘楼照壁——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机”句——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7.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
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
9.人之泪——指血泪。
10.杜宇——即杜鹃,也叫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
【鉴赏】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5
柳絮词(第七十回)
【说明】
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诗社就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好。宝玉没有写成,却兴起续完探春的半阕;宝钗嫌众人写的“过于丧败”,便翻案作得意之词。
如梦令(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注释】
1.绣绒——喻柳花。残吐——因残而离。词写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所以说“岂是残吐”。后人不晓词意,妄改“残吐”为“才吐”(程高本),变新枝为衰柳,与全首境界不合。明代杨基《春绣绝句》:“笑嚼红绒唾碧窗”。
2.香雾——喻飞絮蒙蒙。
3.拈——用手指头拿东西。鹃鸣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说使春鸟产生妒忌。
4.莫放——庚辰本作“莫使”,与前句“空使”用字重复,且拈絮是想留住春天,以“莫放”为好。从戚序本。南宋词人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写蛛网沾住飞絮,希望留住春光,为这几句所取意。
【鉴赏】
《柳絮词》又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我们知道,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合,新婚是美满的,所以词中不承认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残景象。对于她的幸福,有人可能会触痛伤感,有人可能会羡慕妒忌,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关心她终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诩“纤手自拈来”,总是凭某种见面机会以“金麒麟”为信物而凑成的。十四回写官客为秦氏送殡时曾介绍卫若兰是“诸王孙公子”,可见所谓“才貌仙郎”也必须以爵禄门第为先决条件,不能想象如史湘云那样的公侯千金会单凭才貌选择一个地位卑贱的人作为自己的丈夫。词中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而且情绪上是那样地无可奈何,这正预示着她的所谓美满婚姻也是好景不长的。
本文发布于:2024-02-13 22:2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2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