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毛纪)
文许巍歌词作品中的意象主题解读○王佩雯摘 要:许巍的音乐作品记录了他个体生命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更多的是指向对自我的审视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许巍不同年龄时期歌词作品的意象有所不同,借以表达的思想主题也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其歌词作品的意象呈现出多元化的尝试与突破,思想内容得以丰富和提升,从而也拓展了摇滚音乐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关键词:许巍 歌词作品 意象主题许巍是中国摇滚乐坛的元老级唱将,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创作型歌手。近年来鲜少作品,个人也基本淡出公众媒体视野。2016年3月18日,在未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一首由高晓松作词、作曲加和声,许巍演唱的单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首播,瞬间刷爆网络,由此也引发了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等词作内容到作品所诠释的人生态度乃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与探讨。而对于许巍的铁杆拥趸者来说,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许巍音乐风格的变化。笔者认为,许巍的作品,更多的是指向自我的审视与内心情感的抒发。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其歌词作品的意象主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年少时期寻梦之路的迷惘困惑与情感的恣意宣泄许巍早期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孤独感怀的“浪子”形象,他反复吟唱的,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逐梦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挫折、迷惘、失落。词作品感性、真挚,呈现出最真实的生命状态,与年轻一代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相契合,由此产生了一种极强的穿透力,直抵受众最柔软的内心,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正如乐评人李皖冯唐是一个有趣的老流氓。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一个男性对姑娘的渴望,而这种渴望看似流氓可耻,可又确实能够让人觉得吐出了潜藏依旧的话。看起来充满了污言秽语,可又能够让人从心底同意这些人类共同的渴望。而冯唐,不过是代表了所有人身上的“流氓”一面罢了,并且不吐不快。注释:[1]冯唐:《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72页。[2]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22页。[3]李碧华:《饺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85页。[4]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49页。[5]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78页。[6]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127页。[8]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128页。[9]吴康译,[瑞士]荣格:《心理类型》,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2月版,第195页。[10]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166页。[11]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197页。[12]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213页。[13]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第214页。参考文献:[1]冯唐.冯•唐诗百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52版,第81页。[7]冯唐:《冯•唐诗百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周颖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631)2016.12
所说:“许巍属于不用任何音乐、理论、思想分析,一听我就会喜欢的歌手,对他的亲近就像亲近自己本性中的某个软弱部分。他经常不是高于而是低于,不是精神而属于口味,顶多不超过性情、感性部分,像是某种癖好……它简直是直面了人性的虚弱本身,是天赐的安慰。”[1]在许巍的第一张专辑《在别处》(1997年)中,“茫然、孤独、绝望、忧伤、等待”是歌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这些意象融合了词作者青年时期矛盾而丰富的生命情感体验:实现梦想的代价是离乡背井。于是,“漂泊”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意象,永远生活“在别处”,做一个孤独的跋涉者,在晚风中浅吟低唱那些曾经的痛苦与迷惘,倾诉着过往的爱与幸福。在《青鸟》中,词作者借“青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青鸟”在神话传说中体态优美,可幻化成人,象征着幸福,在西方还代表快乐。但整首词作却反复在抒写着与“快乐”相悖逆的情感:“我的每个悲伤 总在每一个夜里生长 我的每次飞翔 总在漫无目的的路上”“秋天明媚的阳光 依旧照耀着 我那遥远无尽的悲伤”,“悲伤”是整首词作的情感基调,歌词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无法释怀的一种悲伤。但在黯然前行的寻梦路上,“秋天明媚的阳光 依旧照耀着”,正是这种“哀而不颓”的执着,深深感染着那些身处逆境的现实世界的寻梦者,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两天》是许巍早期颇具哲思的代表作品,歌词写道: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我只有两天/每天都在幻想/一天用来想你/一天用来想我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还是路过可以说,这首词作简洁精炼地将人生浓缩为“两天”,表达了个体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审视:在出生时就必须面对死亡;“希望”与“绝望”总是相伴相生;渴求实现自我价值却又难逃“情”的牵绊与纠葛;个体终归是时间长河里的一个匆匆过客,在短暂的生命中,一切都无从“把握”……这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奠定了许巍早期词作品的情感基调,对自身生存现状的真实临摹,也成了受众群体在现实世界中遭遇挫折时借以疗伤慰藉与寻求自我突围的情感媒介。笔者认为,许巍这一时期歌词作品的社会价值恰恰就在于:个体的迷惘已被转化为了群体的困惑与哀愁,是一个社会群体在某一特殊时期的真实写照。二、青年时期渴求精神的回归与内心的沉静在许巍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2000年)中,我们发现,词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之后开始沉静下来,作品中宣泄的味道开始减淡。在“漂泊”多年之后,他开始寻求一种精神的回归。其中《故乡》借思乡题材,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彷徨。歌词中反复出现“你”“故乡”“女人”等字眼,文“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故乡”,从根本上说,“故乡”“你”和“女人”都是一种意象,甚至相互交叠,而“故乡”既可以是对人、事、物等具体物象的思念之所,喻指社会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是理想的精神家园的象征,是诗人的精神皈依之所。中国文人有个奇怪的理想情结:总以为远走他乡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所以,他们这一生永远“在路上”,在“漂泊”。而当理想与追求遭遇瓶颈时,“故乡”便成了他们寻求慰藉的精神之所,也成了他们重新出发的力量源泉。在经历了迷茫、挫折、彷徨、孤独后所凸显出来的个体回归意识,是对过往的一种眷恋,是一种对于美好的向往:“如今我已飞得太久 才知道你就是春天 我用力地挥动翅膀 开始寻找家的方向”——许巍《方向》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2002年)可以说是许巍音乐风格转变的里程碑。在历经多年的磨砺和岁月的沉淀之后,许巍词作品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情感表达也渐渐变得温暖、明快。专辑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经典的两首作品《完美生活》与《蓝莲花》传唱度极高。《完美生活》寓意简单明了:“青春的岁月 我们身不由己”依然要“体会这狂野 体会孤独 体会这欢乐 爱恨离别”,但人生也只有在丰富的历练之后才可能拥有“完美生活”。《蓝莲花》是一首带有佛教禅意的词作。许巍坦言是写给唐朝著名僧人玄奘法师的,表达的是对玄奘法师的敬意。许巍说:“玄奘本身是性格坚毅,信念非常坚定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我写《蓝莲花》也是歌唱这种精神,唱信念坚定的人。”[2]还是那个执着的许巍,对梦想追求的执着信念依然不变。但此时的许巍,对待坎坷、挫折的心态已开始释怀与坦然。“蓝莲花”这一意象,源于古老的佛教传说,象征着生命、智慧、永恒和圣洁,它更是一种执着精神的喻体。寻求“蓝莲花”之路,即是寻求精神皈依之路,甚或是信仰之路。悠扬明快的歌曲不仅让受众震撼,更促使人重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只要心存高远,人生的道路必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三、中年时期豁达从容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澄静第四张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2004年)意味着许巍的创作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曲风、意象、情感的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词作品一改以往作品焦躁、孤独、苦闷的情绪宣泄,抒写的是一种云淡风轻般的乐观淡定和从容不迫的情怀。第五张专辑《爱如少年》(2008年)更是直接抒发了对爱与生命的歌颂。“白云、蓝天、思念、旅行、远方、力量与爱”是这一时期词作中较常出现的意象,说明许巍已经“告别了过往的茫然不安、激情犹疑,走入温暖闪亮的世界,更贴近真实也更贴近生活,咏叹过去亦赞美当时。”[3]作为创作分水岭的这两张专辑,有人欣赏亦有人质疑:有人评价许巍的音乐世界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很532016.12
文多听许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现在你的歌里只有旅途、阳光、飞翔、温暖?生活真的已经这么淡然了?还是用虚无在疗伤?”[4]“一个了悟时间过剩的人,与一群依然不见容于生活的人,鸿沟渐现。”[5]对于种种质疑,许巍的解答是:“因为我经历过黑暗,所以知道光明有多么珍贵”。[6]2012年发行的第六张专辑《此时此刻》里,几乎每一首歌,都写到了旅程。许巍试图对自己的精神历程做一种完善的表达:“无论欢乐和悲伤,我已不会再回头”——《此时此刻》“行尽天涯静默山水间,倾听晚风拂柳笛声残”——《空谷幽兰》“如梦的旅程因你而觉醒,我看到终点清静而光明”——《世外桃源》笔者认为,《空谷幽兰》是许巍的巅峰之作。这是一首文学色彩浓重又饱含禅意的作品,融哲思与抒情于一体:“一念净心 花开遍世界//每临绝境 峰回路又转//但凭净信 自在出乾坤//恰似如梦初醒 归途在眼前//行尽天涯 静默山水间//倾听晚风 拂柳笛声残//踏破芒鞋 烟雨任平生//慧行坚勇 究畅恒无极”歌词中涉及了禅语、禅典、禅机。如“悲欣交集”“无上清凉”是弘一法师手书的禅语。“悲欣交集”是其临终偈,寄寓了弘一法师对待生命的态度。“慧行坚勇 究畅恒无极”的禅典则出自《无量寿经》:“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在颂扬弘一法师执着修行的同时也表达了自我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晚风拂柳笛声残”借用了李叔同(即弘一法师)《送别》中的句子,而“踏破芒鞋烟雨任平生”一句,则是化用了笃信佛学思想的苏东坡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词作者渴求超然的处世哲学。“空谷幽兰”更是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意象。从“兰节幽而独芳”的屈原,到“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孔子,兰花在文人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品质:清芳自足、甘于淡漠、崇高圣洁。许巍借用歌词种种意象传达对弘一法师致敬与仰慕的同时,注入了对佛学思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考,也表达了自身独有的主体精神与文化心态,进而使其歌词创作的思想内容得以丰富和提升。《空谷幽兰》整首作品既吸纳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又融合了佛家思想与古典文学的精华,从而拓展了摇滚音乐表达的无限可能性。《此时此刻》中有这样的话语:“世界是一枝飞在空中的花朵//生命是一场通往幸福的航行//对你我来讲 只是一天路程而已//宛如日出东海 注定落西山”,可以看54出,许巍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更加清醒、透彻的认识。2016.12此刻的许巍,已把人生的种种经历看成是一种修为,开始以一种宁静愉悦、清净无染的心态重新去体验自然、人生,感受世界的生机盎然,重塑人性的返璞归真,渴求明心见性,并试图将这种禅悟融入到歌词创作中,使其词作品的思想达到一种深邃的境界,即美的理想境界。许巍的音乐作品记录了他个体生命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显示出许巍对世界及人生的审美观照已上升至哲学境界。四、结语许巍的随性,使其作品并不刻意去迎合受众。正如许巍所说:“我只唱给有缘人。也许有一天,你的生命轨迹改变了,你就有共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许巍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尝试与突破。因为生活经历与生活状态的变化,许巍不同年龄时期歌词作品的意象有所不同,借以表达的思想主题从年少时的狂放不羁到青年时期平和淡泊,再到不惑之年的超然物外,抒写的是一个歌者的心路历程,是一份充满生命质感的情感记录,真实而细腻。从对个人情感的极度宣泄转为从哲学层面感悟人生,这是许巍在音乐上的成长,更是他人生、思想上的成熟。注释:[1]李皖:《还是那个许巍》,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29期。[2]佚名:《许巍给峨眉写一首<蓝莲花>仙山回他心灵自由》,中国日报中文网,2015年07月07日。http:///hqcj/xfly/2015-07-07/content_。[3]佚名:《许巍——<爱如少年>》http:///topics/408246/#theRel。[4][5][6]何鹏:《因为我经历过黑暗,所以知道光明有多么珍贵》,新浪博客http:///s/blog_。(王佩雯 福建福州 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 350007)
本文发布于:2024-02-12 14:5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11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