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林衡)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和起义,到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是历史和人民共同的选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行动指南
1. 引言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人们开展了无数抵抗侵略者的运动,从农民群众斗争的起落,到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兴衰,再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系组成。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党的本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三大改造后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无数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共同的选择。
2.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1 农民战争的失败
鸦片战争后,人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不断加深,太平天国运动也由此兴起。太平天国成立后,迅速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进行了一场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天国曾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具有一定意义上
的进步性,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强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但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失败了,被历史所抛弃。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这一切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一步步导致了太平天国最后的覆灭。
2.2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试图以中国的封建理论体系来维护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力图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然而,洋务运动还是失败了,被历史和人们抛弃。
洋务运动想在封建思想指导下,在维持封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让其服务于清政府的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同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相容的。运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3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一步步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重,民族不断觉醒,一些人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这个
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逐渐传播,并形成一场政治运动。
不可否认的是,维新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维新运动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力图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推动了民族的觉醒。
可惜,戊戌维新运动还是失败了,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前进的潮流,不符合广大人民的诉求。
戊戌维新运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运动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下而上的改革。维新运动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但却不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新运动是一场知识分子的运动,它们脱离人民群众,惧怕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的力量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必将失败。
维新运动证明,没有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作为指导,没有依靠人民群众,是不可能走向胜利的,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2.4 君主制度的终结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不仅加以防抗,反而镇压爱国人士,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清政府已经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境地,革命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
路,组建了兴中会,创立了中国第一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并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逐渐走向高潮,许多省份和地区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控制,使得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清帝于1912年被迫退位,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彻底覆灭。
清王朝覆灭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随着护法运动的失败,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走向终结。
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不仅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还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然而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的大地主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不仅如此,辛亥革命还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资产阶级
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建国方案不能挽救中国。
2.4 革命胜利的到来
辛亥革命的失败,让国人陷入了绝望和彷徨之中,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士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决定发动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十月的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世界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此同时,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一次次革命失败后,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再经过三大改造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相结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如今的强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 结语
从农民群众斗争的起落,到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兴衰,再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和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规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5:2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9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