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顺序

更新时间:2024-02-09 11:39: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甄后)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教师姓名

语文

陈老师

上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课 题

记叙文的顺序

辅导目标

重难点

1. 掌握记叙文顺序的类型

2.掌握记叙文顺序的作用

记叙文顺序的类别及作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 记叙文的线索

2. 线索的作用

3. 答题技巧

【例题分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

第 1 页 共 8 页

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本文开头采用了什么顺序?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本文开头采用了倒叙的顺序,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知识点一】

一、定义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所谓记叙顺序是记叙时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二、常见的记叙文顺序类型

1. 顺叙: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是最常见的基本叙述顺序。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如《记忆深处的冰棍》也是按照这种顺序。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 2 页

共 8 页

2. 倒叙:指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实质上只是顺序的局部变异或调整。倒叙的结构特点是,以往事为中心,但却以现在为开端,最后又回到当前,把过去的事情经过放在当下的时间里加以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身难忘的往事。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 插叙:复杂的事件往往是事件牵起事件,此物引出彼物。把所有的内容都贯穿在一条线索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叙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不得不中断原来的线索,插入对另一事件的交代或者对另一种事物的介绍。这种中断对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插入另一端相关事实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副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根据时间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作用】1.对某事的原因做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

3. 丰富人物形象。

4. 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三、其他分类

1.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地点和发展的时间。

【精准突破】

看山老爹

⑴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⑵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第 3 页

共 8 页

⑶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⑷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⑸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⑹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⑺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⑻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jí)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⑼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⑽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

⑾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⑿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

1.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___________,暗线索是 ,其中插叙了

__ 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3分)

答案:老爹一天的活动 老爹对山林的爱 山林被砍伐(3分,每空1分

第 4 页

共 8 页

【当堂测试】

(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2)“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3)“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4)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5)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6)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晾,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7)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一一借!

(8)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9)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太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10)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 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11)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12)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 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13)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从文章整体看全文运用的记叙顺序是 ,从第(6)段到第(11)段用的是 。

答案:顺叙、插叙。

【课堂小结】

记叙文顺序:顺叙【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作用】1.对某事的原因做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使文章结构

第 5 页

共 8 页

曲折有致,叙事集中。3.丰富人物形象。4.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分叙

【课后练习】

转场的哈萨克

十月,乌尔这拉克决定辞职了。

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鸟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鸟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鸟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f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鸟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鸟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鸟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鸟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

“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迭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第 6 页

共 8 页

他并没有看到鸟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选自《中学生阅读》)

1.乌尔达拉克的父亲为什么坚决让儿子回家帮忙转场?(3分)

2.文中两个加点的“嘲讽”各有什么含义?(4分)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分析文章2-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5.你认为乌尔达拉克有必要学会在马背上过日子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3分)这是乌尔达拉克家最后一次转场,父亲希望他继承哈萨克族的传统,学会在马背上过日子。(意思对即可)

2.(4分)(1)父亲认为他们不尊重哈萨克传统,不按照传统办事(2分)。

(2)儿子认为父亲所说与所做自相矛盾,不理解父亲,表达对父亲的不满(2分)。

3.(2分)他是一个爱儿子的人(1分)。他是一个尊重哈萨克传统(热爱哈萨克传统生活)的人(1分)。他是一个独立、倔强的人(1分)。(符合文意,答出两点即可)

4.(3分)运用插叙(1分)。补充交待了最后一次转场的背景(1分)和乌尔达拉克辞职的原因(1分);为下文父子之间的矛盾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1分);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5.(3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在马背上过日子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做为哈萨克人必须继承哈萨克族的传统和精神。

第 7 页

共 8 页

札记:

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1:3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9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转场   事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