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2-09 10:03: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祁岳)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 课时

1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统一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

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教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学目

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标

能主动和同学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1.课件出示情境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中(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用身边的小东西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

(1)选用学具盒里的(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操(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4)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列表。

体验统一作之前适当提醒:要摆成直线)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为什么同学们的结果都不一样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思考呢?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

2.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量去测量物体长度。

(1)用回形针量数学书的长、课桌的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数学书的长是

( )个回形针,课桌的宽是( )个回形针。

引导学生归纳:用回形针测同一物品的个数是一样,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唯一的。

(3)质疑追问:全世界的回形针长一样吗?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明白吗?(要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作标准的物品”还必须世界上统一的)

3.统一认识: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质疑: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想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必需怎样? (用一个全世界统一标准的长度作测量工具)

(2)你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尺子)

(3)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

1.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长度。 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2.独立完成书本P2页做一做第1、3题,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反馈交流学生的估测结果,重点讲评书本P2页做一方法1:可以先直接估测,然后用相同的实物进行实际测2

2

三、在操作做第3题。

与练习中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增长估测量,检验自己的估测是否正确。

能力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些工具来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方法2:可以在第一个方块下面做一个记号,然后按照第一段的长度依次画下去,看能画出几段,就说明有几个。

3

教学反思

3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2 课时

4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认识厘米、米

第 2 课时

1.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教长度观念。

学目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在估测物标

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比较中逐步形成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较正确、灵活地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米尺、卷尺)、学具盒。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4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认识学生尺。

二、认识厘米,初步建1.回家测量过物品的同学谈一谈,用什么测量比较方便?(尺子)

2.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3、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1)学生尺上有: A、数字: 0、1、2„„; 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 C、字母:cm表示厘米 (2)用学生尺测量时要从左端0刻度线开始量。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 (学生5

立1厘米的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多数为0刻度线到1刻度线,教师及空间观念。

时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

同桌交流尺子中的1厘米,教师借

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比一比、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大概有多长。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大概是1厘米?

(4)量一量:把各自找到的物体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是否真的很接近1厘米。

2.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1)2厘米、3厘米分别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2厘米、3厘米;

(2)5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5厘米;

(3)出示1条纸条(7厘米),估计它长多少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

(4)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来表示1厘米、3厘米、5厘米和7厘米,再和尺子比较,比一比哪些同学比划得最准。

1.学生试着用尺子量老师下发的纸条长度(如有不会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用尺子可以看书本第3页例2),学生代表展示台上演示并介绍量的测量,形成基本技能。

四、认识方法。

2.课件演示量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 纸条左端对齐0刻度线,右端到达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

3.交换量纸条长度,再集体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并同桌校对。

4.先估计学生手指宽度、手掌宽度、一拃长度,再用尺子测量出正确的数据并牢记。

1.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和教室门的高度。然后谈谈体会。 教室很长,用学生尺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

2.教师追问: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3.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1米的尺子,仔细观察,它和学生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可能的答案是) 米度概念。

五、全课小结

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4.双手张开把米尺拉直,看看米尺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1.今天学习了什么?米和厘米各适用量怎样的物体长度?你会用尺子测量吗?

教学反思

6

长度单位宽呢?(米尺)

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 6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3 课时

7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认识线段

第 3 课时

1.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可度量的、有两个端点。

教2.学会量、画线段,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长度观念,提高学目

估测的能力。

3.学生在独立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线段的特征,学会量、画线段(整厘米)。

教学难点:估测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7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二、观察1.播放电视片断:消防员叔叔滑钢管、快速集合的情境。

师问:为什么不走楼梯,而滑钢管?

生可能的回答是:因为滑钢管是直直的,比较近;走楼梯是弯道,比较远。

师:生活中类似这样直的东西很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1.认识线段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吸管、铅笔、绳子、铁丝有弯的、不能拉长)

(2)尝试将这些物体用线画出来,并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想法。(3)学生自主分类,说明理由,教师适当指导点拨: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直直的,一类是弯曲的。

(3)教师课件出示下列线段,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8

体验、自主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并交流。(有直的、探究

可以测量长度。 小结:像这样直的、两边不能延伸的、可

以量长度的线,我们叫它线段。

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教师提炼:直直的,两端有端点,(4)学生自己任意画一条线段。选择个别展示,提醒学生画图要注意的问题。

(5)练习:书本P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2.量线段、画线段

(1)课件回到图1,请问哪一条线段比较长?你能估测他们分别有多少长吗?

(2)学生尝试用尺子量印在练习纸上线段的正确长度,8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拓展运用

四、全课小结

9

并交流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3)教师演示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方法,然后学生再次选择其中的一条测量。

(4)学生练习:书本P7第8题。

(5)学生尝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方法。 集体讲评,注意表上端点并写上具体的长度,有错误的及时修改。(6)练习:画出两条线段,一条长4厘米,另一条比它长2厘米而且方向要不同。 学生画,老师巡视批改,并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1.给你四个点,你可以画几条线段。

哪条路更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2)你对线段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9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4 课时

10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单元复习

第 4 课时

1.通过复习整理,学生建立长度观念(1厘米、几厘米、1米)。

教学标

2.通过有意识的估测活动,学生有更好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

3.通过实际的量画活动,学生有比较熟练的作图技能,并在作图中增进对线段的理解。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能测量和画图。

教学难点:估测能力、灵活的作图能力的形成。

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线段、学生尺、1米尺、断尺、课件 。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一、梳理知识。

二、实践操作活动。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

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厘米(cm)

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米(m)

1米=100厘米

线 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

技 能:会量 会画 会比划

1.比划:学生借助手和身体比划1厘米、

3厘米、5厘米、7厘米、1米、2米等,并互相检查和比较。

2.画:学生分别画出长度是1厘米、3厘米、5厘米,选择部分展示并实际测量是否标准。

3.再次比划: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3厘米、5厘米、710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综合练习。

四、总结全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11

厘米的长度。

4.量教室内门的长、宽。先估计多少长度并记录;再想用什么工具、使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最后实际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品用学生尺,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品要用米尺,用米做单位。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枝铅笔长17( ),数学书本宽14( )。

(2)教室门高2( ), 黑板长4( )。

2.画一画。

(1)画一条长6cm的线段;

(2)画一条比6cm少2cm的线段。

11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5 课时

12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第 1 课时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教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目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一、情境导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12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练习,实践应用

四、全课小结

法的多样化。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教学反思

13

13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6 课时

14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 2 课时

教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学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一、情景导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入,激发兴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14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巩固练用

四、课堂总结:

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15

习,实践应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1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7 课时

16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备课人

第 3 课时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教法的学习做准备。

学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目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16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课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三、全课小结

17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17

景,引入新收获呢?指名汇报。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18

18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8 课时

19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第 4 课时

教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19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合作交法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三、课堂总结:

20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流,掌握算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0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1

总第 9 课时

年 级

学 科

教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 5 课时

学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21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三、巩固练用

四、全课小结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22

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习,实践应指名汇报

22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3

总第 10 课时

年 级

学 科

教学目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 6 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23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24

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二、巩固练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三、强化练习

四、全课小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24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5

总第 11 课时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第 7 课时

教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学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目

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2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趣

二、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26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入,激发兴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26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2 课时

27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第8 课时

教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学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27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景,引入新(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课

二、合作探索

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四、全课小结

28

三、巩固练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习,实践应用

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28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9

总第 13 课时

年 级

学 科

教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连加、连减

第 9 课时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学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29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30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30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4 课时

31

年 级

学 科

教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加、减混合

第10 课时

学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31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32

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32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5 课时

33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加、减法估算

第 11 课时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教学目

教学重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标

想。

33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二、合作探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究

34

三、巩固练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习,检验效果

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 34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全课小引导梳理。

35

教学反思

3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6 课时

36

年 级

学 科

教学标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整理与复习

第 12 课时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一、看谁算快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36

得又对又说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四、全课小结

37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教学反思

37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17 课时

38

年 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我长高了

第13 课时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学目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38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动

二、实践活动

三、课堂总结: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39

题引入活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 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39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40

总第 18 课时

年级

学 科

教学目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40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41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P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41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42

教学反思

总第19课时

年级

学 科

教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直角的初步认识

第 2 课时

学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目

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42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43

一、导入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二、讲授新(1)组的同学听听。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

三、巩固练习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43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总结

教学反思

44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总第 20 课时

年级

学 科

教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 3 课时

学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目

应用。

44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45

把握。

教学难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一、 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2、 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3、 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4、 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5、 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 学习效果测评

二、讲授新课

4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6

1、 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我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总第21课时

年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46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目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难点: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新授

47

教 学 活 动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7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练习

四、小结

48

三、尝试练习 :

四、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48

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总第 22 课时

49

年级

学 科

二年级

数学

课 题

备课人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 2 课时

教学目

1.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2.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教 学 活 动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

5×3=15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49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0:0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9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交流   教学   教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