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08 18:33:09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卜大臣)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单元综述

【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是唯一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只是作为一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贯穿学科教学的全程。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提升生命的品质,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链接新课标】

成长中的我

2.1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单元重难点】

重点: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掌握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方法;珍爱生命。

难点: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单元知识树】

1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情感、态度、

教学

价值观目标

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树立热爱生命的观念,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掌握生命有接续。

理解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

重点

重点: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

难点

难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法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

展示“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谈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学生的感悟,导入新课。

方式二:图片导入(见课件)

通过图片设置情境: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生命起源于三十多亿年前,几百万年前出现了人类。古人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那么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为什么说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2.生命有什么特点?

3.如何看待生命的接续?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生命有时尽

1.活动一:人类起源、人类改造自然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独特。

2.多媒体展示抗战图片

问题: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多媒体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图片

问题: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

问题: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谈一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1)生命来之不易。(2)生命是独特的。(3)生命是不可逆的。(4)生命是短暂的。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教师随笔

2

探究(二)生命有接续

1.活动二: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参考答案:(1)我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2)姐姐说自从有了我,她就“升级”了……

教师总结:我们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在传承中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导

命。

2.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家风、国风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生命哪些方面的传承?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教师小结:生命可以永恒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方面生命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一方面生命是可以传承的,可以接续的。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传承我们优秀的家风、国风,让生命永恒!

板书

设计

生命可以永恒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师随笔

课堂

练习

1.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人生来去无常 ②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③生命是短暂的 ④生命是可贵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2.人的生命的接续包括( D )

①个体生命的代代相传 ②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③不断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 ④以正确的态度认识生老病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从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到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亿人口,人类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今后人类还将继续生存和世代发展下去。这说明( A )

A.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B.女娲是人类真正的祖先

C.世界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了沉重负担

D.生命有时尽,人类最终将走向灭亡

4.浩浩的学习成绩不错,爸爸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浩浩能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上大学的愿望。浩浩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在生命的传承中,浩浩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子女必须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事情 ④浩浩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

3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学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树立敬畏生命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理解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掌握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重点: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难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

通过课题的背景图片“逆行者”直接导入本课时内容。

方式二:情境导入(见课件)

“坚强姐”——胡凤莲的故事,她说“活着真好”!由设问导入新课——敬畏生命。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如何理解生命至上?

2.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感悟生命至上

活动一: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教师随笔

怀。

活动二:老艺术家——王宽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宽颁奖词】(见课件)

提问:王宽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1)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3)我们要做到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探究(二)休戚与共

活动三:阅读感悟“逆行者”

提问:“逆行者”向我们传递了哪些社会正能量?

参考答案: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至上、见义勇为、英勇奉献、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拓展提升:某班同学对“逆行”英雄的行为产生了不同观点:

女同学:“逆行”英雄的行为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

男同学:“逆行”英雄的壮举启示我们奉献社会必须在他人面临险情时,能挺身而出,不畏牺牲。

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班内辩论(参考答案):女同学: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直接危与

险时,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既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智为。

教师随笔

4

男同学:在他人的生命面临险情时,能挺身而出,不畏牺牲,是奉献社会的表现,是对生命的敬过

畏。因为生命至上,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做到自觉地珍爱他程

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所以,他们是最帅的逆行者。

教师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板书

设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当我们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B.当我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时我们会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

C.生命至上,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D.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这表明( A )

A.我们要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B.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不要关心他人的生命

课C.我们不要关心自己的生命,只关心他人的生命

D.我们是未成年人,关爱生命与我们无关

练3.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关于帮助他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积极帮助他人 ②在自己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可借助别人与社会的力量 ③不要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 ④他人生命与自己休戚相关,要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王锋: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地走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②生命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③敬畏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④王锋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 守护生命

5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树立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掌握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重点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

难难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学生朗诵导入(见课件)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去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用短暂的生命,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守护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下面我们学习:守护生命。

方式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特性、生命有接续的意义以及如何敬畏生命,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学习如何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由此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守护生命需要做到哪些?

2.爱护身体应注意什么?

3.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4.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教师随笔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爱护身体

在下列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抢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呼救吗?

(2)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吗?

参考答案:(1)拨打急救电话或自救。

(2)急救:120;报警:110;消防:119。

学生感悟: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学会基本的自救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守护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与

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多媒体展示:知识守护生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师随笔

6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探究(二)养护精神

多媒体展示图片,说一说属于养护精神的哪个方面。

你参加过这些或者类似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三:课件展示图片——关于费德利以及犹太儿童的画作的背景(见课件)

在集中营之中,绘画依然美丽。那些犹太儿童的图画曾被久久冷落,没有人懂得这些儿童画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淌,他们懂了。”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画,就是来自这些孩子,简单稚气的画面,却蕴含着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教师小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要想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就应该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板书

设计

1.火灾现场不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C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披上用水浸湿的衣物向安全出口逃离

C.慌不择路,从高楼上跳窗而逃 D.听从老师指挥依次下楼

2.下列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C )

A.穿越隔离带 B.在车行道上滑滑板

课C.在机动车前排乘坐系安全带 D.在马路上逆行

3.下列行为或做法中,有益于自己生命与健康的有( C )

练①积极参加运动 ②合理摄取营养 ③有时吸烟喝酒 ④预防传染性疾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关注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注意养护精神。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①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③认为生活中积极的东西占主导,消极的东西是少数 ④能够守住自己的心灵,不受负面东西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

情感、态度、

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

7

目标

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力量。

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

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教法

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图片导入(见课件)

教师出示林肯图片及其主要生平。

思考:1.了解了林肯的一生,你有什么感想?

2.林肯的人生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阅读林肯生平后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林肯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失败。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信念、永不退缩的精神,使生命更有韧性。

这节课我们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

方式二:情境导入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挫折?

2.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

3.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什么是挫折

结合林肯生平(课件2——3页)及课本105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1)什么是挫折?

(2)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1)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挫折。

(2)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教师随笔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面对挫折,变压力为动力,不能一蹶不振。

探究(二)面对挫折产生的态度及做法

课件展示认识了解尼克·胡哲,教师结合学生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面对挫折我们会产教师随笔

8

生哪些情绪?

参考答案:会产生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情绪。

那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面对挫折,我们需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探究(三)教材P107探究与分享

提问:(1)学生分享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2)爱迪生经过一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略。

(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并能愈挫愈勇,战胜挫折。

教师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

探究(四)教材P108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108“儿子变成足球健将”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

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探究(五)教材P109方法与技能

(1)学生分享教材P109方法与技能“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你还有哪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探究(六)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屠呦呦的事迹并出示张伯礼院士为之所写的《浪淘沙•诺奖》(诺奖落京东,青蒿素名。良药治疟救苍生。百般艰辛实验难,医典启明。协作会战兴,递补相竞。古方须赖科技成。埋头干事何顾它,呦呦晚鸣!)

提问:(1)你有何感想?

(2)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有哪些因素?(从材料中分析)

(3)屠呦呦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首先了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及其主要事迹。后阅读《浪淘沙•诺奖》并分析。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1)骄傲,自豪,兴奋等。

(2)艰苦奋斗,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团队精神,科技发展,责任心,爱国等等。

(3)战胜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等。

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挫折,更知道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战胜挫折。不要因为生活中、学习中的挫折而丧失生活的信心,面对生活,让我们做一个勇敢的人。

9

板书

设计

课堂

练习

教学

反思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诉我们( A )

A.要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B.要有爱国主义精神

C.要弘扬抗战精神

D.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于丹说“苦难就是一锅滚水,有的人像胡萝卜,开始看上去很有型,在水里一煮,就变得一团糊;有的人像茶叶,在滚水里煮,慢慢舒展开来。”这种比喻主要告诉我们( D )

A.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B.人们遇到的挫折都是一样的

C.世事变化多端,难以把握 D.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3.中国口书书画研究会创始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志刚幼年失去双臂,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志刚的事迹告诉我们( B )

A.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挫折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B.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并学会调整自己

C.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D.是否身处逆境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4.诗人说“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那就当一片草地;不能是只麝香鹿,那就当一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诗句所蕴含的道理是( D )

①要发掘生命的力量,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②应塑造十全十美的自我形象 ③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

④遇到事情要学会自己承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5.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和失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1)面对挫折,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2)在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答案:(1)主要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2)如:卧薪尝胆、司马迁写《史记》等,收获:我认识到了面对挫折,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也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一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

情感、态度、

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0

目标

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体会生命的价值;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点

重点:探索、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建构“我的人生”。

难点

难点: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法

以体验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我们一起欣赏视频剪辑《活着》,并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第十课第一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方式二:情境导入

我们一起追寻霍金的人生轨迹,并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的?

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导入。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3.怎样形成“我的人生”?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生命的追问

探究要求:先独立认真思考,并在纸上做好关键词的简要思路记录;再在小组内交流,完善问题的答案,并在纸上做好关键词的简要思路记录;然后展示小组交流的成果。

看完视频剪辑《活着》,七年级(2)班围绕“为 活着”主题,召开班会进行讨论探究。

1.请你把班会主题补充完整,并简述理由。

2.你如何看待视频中不同人物的“为什么活着”以及“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一生?

3.给大家分享一位你最崇敬的“感动中国”人物,并介绍他的相关事迹。

参考答案:

1.略。积极健康的回答都可以。

2.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一生是值得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当别人的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3.略。符合题意即可。

课件展示“感动中国”人物郎平和吴锦泉的故事以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见课件)

师生小结:师生共同归纳。(见课件)

探究(二)发现我的生命

探究要求:独立认真完成,然后展示成果。

播放视频剪辑《妈妈,对不起》,并设问:

教师随笔

教师随笔

11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请你回忆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并展望你未来的生活,用简明的语言把回忆、展望的生活标注在生命的时间轴上。(见课件)

3.结合“我的人生”时间轴,你准备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父母对女儿的爱、女儿的成长经历……

2.略。积极健康,符合题意即可。

3.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②勤奋学习,丰富充实自己;③发挥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④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小结: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板书

设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课堂

练习

教学

反思

1.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D )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B.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而艰难的

C.每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

D.生命的意义体现在对他人的分担和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2.下列做法最能体现合理利用时间,构建自己人生意义的是( D )

A.杨可打了半个小时电话,约朋友去网吧玩儿

B.刘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课本知识上

C.张磊放学回家,总是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D.小明认真学习,课后积极锻炼身体

3.有的人一生躬耕于农田,有的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城市清洁工岗位上,有的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科技研究和创新上,有的人一辈子甘做园丁默默奉献……这告诉我们( D )

A.人们的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 B.人们的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C.人人都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 D.人们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第二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12

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重点

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难点:贫乏与充盈。

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2016年6月11日,根据蒋张子怡的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天梦之木槿花开》亮相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生动地还原了主人公蒋张子怡的筑梦历程。一起欣赏《蒋张子怡视频剪辑》,并思考蒋张子怡如何用行动谱写了精彩的生命之歌?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得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巴金让生命开花,也就是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生命贫乏的原因及表现。

2.如何让生命充盈?

3.生命应拒绝冷漠,我们应共同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4.伟大在于什么?平凡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贫乏与充盈

探究要求:先独立认真思考,并在纸上做好关键词的简要记录,再小组内交流,完善问题的答案,然后展示小组交流的成果。(蒋张子怡材料见课件)

1.蒋张子怡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你如何看待蒋张子怡对生命的热情,以残缺的身体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3.给大家分享一位你最感动的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人物,并介绍他的相关事迹。

参考答案:

1.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明确的生活目标;努力学习,爱好广泛;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孝敬父母……(言之有理即可)

2.蒋张子怡勇于面对失去双腿的困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热爱学习,爱好广泛,孝敬父母……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教师随笔

3.略。符合题意即可。

师生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教师随笔

13

盈起来。

探究(二)冷漠与关切

探究材料见课件:

1.为什么材料中的拍摄者被网友批评为“残忍”?

2.你会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去劝告那位拍摄者?

3.如果遇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呢?

参考答案:

1.面对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急需帮助时,他却冷漠地充当“看客”,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2.珍爱生命,生命拒绝冷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我们为自己活着的同时,也都为他人活着。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

3.拨打110报警电话;及时向周围住户寻求帮助,大家一起努力救人……

教师展示材料——官东的事例(见课件)

师生小结:生命拒绝冷漠。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探究(三)平凡与伟大

探究材料见课件。

1.2016年12月1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绛:永远的女先生》在京举办发布会。全书从各个不同角度记述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你如何理解杨绛的伟大?

2.请谈谈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平凡又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可举例,言之有理即可)

3.作为大千世界中的平凡一员,我们应如何书写自己的伟大?

参考答案:

1.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杨绛,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有。自己的父母,为家庭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

3.学会与他人交往,感受生活的美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制定明确的生活目标,让生命充盈;拒绝冷漠,关爱善待他人;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生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并上升到学科术语:

课堂小结: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板书

设计

1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每个人都应创造自己生命的精彩。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此观点的是( A )

①小梅主动结交同学,感受友谊的力量 ②小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③小东明确学习目标,每天过得很充实 ④小山不愿敞开心扉和别人交流,担心别人笑话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七年级(2)班召开以“拒绝冷漠”为主题的班会,下列班会主题语合适的是( C )

①相互关爱,温暖世界 ②拒绝冷漠,伸出助人之手 ③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④点亮生命,照亮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君看到一名儿童不小心落水,赶紧招呼其他同学一起把落水的儿童救上岸来。这说明( C )

A.小君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课堂

练习

B.我们中学生尚未长大成人,对于落水的儿童不应施救

C.我们应关切他人生命,当他人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D.为了挽救他人生命,可以不顾个人安危

4.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改进了造纸术,詹天佑设计了京张铁路……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因为( B )

A.都出生在不平凡的家庭中

B.创造出了比生命更长久的社会价值

C.留给我们的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D.没有缺点,都非常完美

5.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勇担责任的是( D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教学

反思

15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8:3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8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命   挫折   生活   问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