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之处

更新时间:2024-02-08 17:43:1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伍尚仁)

清明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之处

清明节简介

春分后15日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春游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节礼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季节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春游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季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1页 共9页

0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春游、扫墓之外,在历史开展中还汲取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洁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予对祖先的追念。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图片

02

清明节气候特点

清明是指气候温煦,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到处给人以清爽明朗、蒸蒸而上的感觉。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旁边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暖和、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2页 共9页

古人依据对大自然的视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节日必有美食。清明讲究寒食、不动薪火。相较于北方的饽饽、烙饼、馓子,还是江南的青团更宜口悦目赏心。艾草是个宝,独特的香气可除瘟避疫,以叶入药可炙灸诸疾,三月艾草的嫩叶正在生长,可助肝气——春天正是养肝的季节。

青团做法

材料:

艾草、糯米粉、食用碱、豆沙。

做法:

1、将艾草择洗干净。

2、开水锅中放入5克左右的碱,将洗净的艾叶放入焯 3-5分钟。

3、然后再凉水中漂洗几遍,去除其中的苦味。

4、将焯好的艾草捣碎,参加糯米粉揉成光滑的面团。

5、将面团分为小份,在每一小份里包上豆沙做馅儿。

6、还可以在外表刷一层色拉油防止开裂。

7、将做好的青团放入蒸锅中,开锅后蒸10-15分钟。

第3页 共9页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之处:

1、北京清明节习俗

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因此旧时北京许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打算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详细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春游带的干粮。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第4页 共9页

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3、广东清明节习俗

传统的广州人素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春游不同,春游是郊游,“行清”那么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遵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季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4、重庆清明节习俗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扫墓一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第5页 共9页

糖果等食品,祭祀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开心的就是小孩子了。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俗话说,“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是否有“挂青”,成了一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兴隆兴旺,是否父慈子孝的标记。

5、江苏清明节习俗

常州人清明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艳丽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那么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松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明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始终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依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一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6、河南清明节习俗

第6页 共9页

在河南,清明季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致,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局部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宠爱。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犹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是几千年历史了。

7、湖南清明节习俗

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依次,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插柳”的习俗始于唐代,本意是为驱疫避邪,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传统习俗看来,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象征着带走秽气。

8、湖北清明节习俗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第7页 共9页

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旁边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9、广西清明节习俗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光明。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局部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10、福建清明节习俗

福建闽南并不必须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那么有局部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旁边扫墓,客家人那么通常在春节之后。

第8页 共9页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第9页共9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7:4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8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习俗   扫墓   纸钱   人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