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苗端)
【经典】佛陀|多元文明融合的犍陀罗佛教艺术
本文来自『宗教艺术考古研究』
菩萨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本帖所示犍陀罗造像
均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
古代犍陀罗地区示意图
弥勒菩萨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菩萨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局部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背光处可见佉卢铭文
局部
局部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供养者胸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4世纪
佛陀坐像
灰泥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立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局部
局部
观世音菩萨半伽思维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局部
局部
是口耳相传,并没有书面的文本存在。犍陀罗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使用文本佛经的地区。佛经书写和犍陀罗语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贵霜帝国鼓励佛教写经和文本文学,使大量口耳相传的佛教经典书面化。这推动了犍陀罗语的发展和繁荣。犍陀罗语也成为佛教早期经典
从佛经来说,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28年涅槃,佛陀的教义基本上
的重要书写语言。甚至可以说,佛经的原典语言是犍陀罗语,而不是梵语。从150年左右,中国开始翻译佛经,可以说,中国的佛经最早就是从犍陀罗语翻译过来的。贵霜在其中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迦腻色伽等贵霜君主推崇大乘佛教的文本化经典,一方面,大乘佛教的文献从此被视为佛的指导,成为带有权威性的佛典——这些佛典被具有菩萨牺牲精神的佛教传法僧带到东方;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佛教文学作品和佛教文本,迦腻色伽时代的世友尊者和马鸣菩萨,都是这一潮流中的佼佼者。比如《法句经》,1994年在哈达地区发现的犍陀罗语写本是目前保存最早的文本,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到30年之间,堪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教写本。犍陀罗语或者说佉卢文书的俗语,如同欧洲中世纪的拉丁语一样,在宗教传播中担当语言中介的角色。在梵语雅语和婆罗迷文取代犍陀罗语之前,它都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媒介。
弥勒菩萨交脚坐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局部
弥勒菩萨交脚坐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认为,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严格说,中国所接受的佛教并非直接从印度传来,佛教
在中亚地区尤其是贵霜帝国经过了一番洗礼。中国所接受的实际上是经过了中亚文明尤其是贵霜传统重新塑造的佛教。这些传统包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兴替、菩萨的出现、弥勒和阿弥陀信仰的兴起,乃至佛像的出现,等等。这些今人以为是佛教固有特征的内容,实际上并非印度早期佛教的东西,而是在贵霜等地重新添加和发明的。贵霜时代开启了佛教的一个重要时期:佛教发生了可谓根本性的变化,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佛像出现,阿弥陀信仰、净土观念、弥勒信仰等诸多佛教以前并不具备的元素开始出现,并为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贵霜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它在当时既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又是世界佛教中心。同时,希腊文明的特征被深深融入佛教,使佛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包括艺术风格的变化,比如佛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也包括教义的变化,比如佛陀的形象从一个人间导师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圣领域的统治者。
祠堂形佛传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犍陀罗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原因,在于
其艺术自由化和开放性。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可看到不同文明元素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佛陀庄严、贤明、仁慈的形象,有希腊美男子的风度,又带有本地社会生活的痕迹,甚至白毫可能来自西亚的宗教传统。
佛传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在犍陀罗地区,佛陀的形象出现了,并被赋予了很多特征。比如三十二相,成为佛教造像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佛陀生来就有
的三十二种异相,比如手过膝相、眉间白毫相等。很多学者都认为,佛陀的形象应该是借鉴了王者的形象,受到了不同文明的影响,比如白毫,可能来自伊朗文明传统。犍陀罗的佛像静穆庄严,带有超越世俗的神圣美感,但同时又具有高度写实的精神。从1833年西方学者在喀布尔河畔发现禅定的佛陀形象,就猜测佛陀的形象带有鲜明的古希腊艺术风格。佛像的出现,可谓是各种文明融合的产物。富歇甚至认为,佛像是以希腊的阿波罗神像为模板塑造的,其发明者可能是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的希腊居民。虽然现在对于佛像产生的地点仍众说纷纭,但是犍陀罗佛像独有的自由融合的艺术气质,应该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结晶。犍陀罗的佛陀雕像,多采用青灰色的云母片岩,塑造出佛陀静穆庄严的风格,让人有时光凝滞的感觉。
佛传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尽管历史上的释迦牟尼很可能从来没有到过犍陀罗,但是很多佛本生故事发生的地点,就被放在犍陀罗。大量的圣迹和佛陀遗物,造就了犍陀罗的佛教中心地位。佛陀自己没到过犍陀罗没关系,他的前世到过就可以了。在这些重要的佛本生故事中,最为关键的是燃灯佛授记——通过燃灯佛给释迦牟尼的前世儒童授记,给释迦牟尼在未来成佛提供神圣性和合法性,而这一关键的本生故事,其发生的地点,被放在了今天的贾拉拉巴德,也就是汉文献中的那竭。通过佛本生故事再造圣迹,这是犍陀罗塑造自己佛教中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碰
巧的是,在犍陀罗出土的佛本生浮雕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燃灯佛授记。这一主题,很多时候跟佛传故事放在一起,被视为佛传故事的开端。
佛传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4世纪
犍陀罗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原因,在于其艺术自由化和开放性。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可看到不同文明元素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佛陀庄严、贤明、仁慈的形象,有希腊美男子的风度,又带有本地社会生活的痕迹,甚至白毫可能来自西亚的宗教传统。犍陀罗艺术既是高度宗教化的,又是世俗化的,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本就是一种包容精神。在婆罗门
教将外来者称为“弥离车”(mleccha)并排除在种姓之外时,佛教的众生平等获得了希腊君主们的热烈拥护。与商业和都市的结合,让佛教从开始就跟富裕阶层结成紧密的联盟。物质的丰富给佛教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在苦行之外,供养和布施成为追求解脱的新法门。犍陀罗佛教文本如同图像一样,充满着对繁荣景象的描述:富丽堂皇的都市建筑、衣着华丽的仕女、喧嚣的街市等。但被翻译为汉语时,这些部分很多被裁掉。如果对比马鸣的原始文本和汉文译经,能够清晰地看出这一点。犍陀罗曾经繁荣数百年的文明,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久,就尽数化为泥尘,不复繁华。减掉这部分内容的描述,恐怕是担心混淆了译经的重点吧。可是,这些在当时的犍陀罗,才正是重点啊!
佛传浮雕 绿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犍陀罗艺术吸纳了大量不同文明的符号、理念和神祇,造就了其
世界主义的面貌和特征。佛教雕像中的帝释天、梵天本是印度教的神祇,在佛教里他们却臣服于佛陀;带有民间信仰特征的般阇迦和鬼子母,则混合了印度和希腊的理念与艺术形象;佛陀本生故事里,出现了迦楼罗;那伽或者“龙”作为佛陀的礼赞者或者异教的象征,出现在佛传故事里;希腊风格的装饰、建筑、神祇频频出现在各种佛教艺术中。作为佛陀“保护神”的执金刚神,形象来自于古希腊的大力士赫拉克利斯。其他的风神、海神等,都在犍陀罗雕像中留下痕迹,并以之为载体传入东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世音菩萨半伽思维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4-5世纪
鬼子母神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鬼子母神与般阇迦石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婆罗门像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通往净土的旅程浮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4世纪
吹奏双笛的海神特里同浮雕
绿泥片岩 犍陀罗 公元1-3世纪
奏鲁特琴的海神特里同浮雕
绿泥片岩 犍陀罗 公元1-3世纪
阿特拉斯像石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石狮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树下冥想太子头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头像
灰泥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佛陀头像
灰泥 犍陀罗 公元3-5世纪
佛陀头像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头像
灰泥 犍陀罗 公元4-5世纪
佛陀头像
灰泥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执金刚神(赫拉克勒斯)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伊朗系王侯供养人
粘土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老人供养者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王侯供养者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4-5世纪
童子供养者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4-5世纪
女性供养者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佛陀立像
青铜 巴基斯坦 公元7世纪
佛陀立像
青铜 犍陀罗 公元5-6世纪
石质佛塔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4世纪
局部
舍利容器与供养品
灰色片岩、黄金、银、水晶等 公元1世纪初
供养品
石质黛烟(掠夺欧罗巴)
冻石 犍陀罗 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
本帖所示犍陀罗造像
均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5:3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8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