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歌曲与当代歌曲的传承关系

更新时间:2024-01-23 09:49: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方永刚)

黄钟大吕陈歌辛歌曲与当代歌曲的传承关系■ 刘 露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馆〔摘 要〕近现代,无论港台还是大陆地区都是陈歌辛歌曲的风靡之地,被众多歌星争相翻唱。当今的歌曲创作中很多人继承了他创作方面的精髓并加以改进和发展,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陈歌辛歌曲创作的特点以及与当代歌曲的传承关系。〔关键词〕创作特点;当代歌曲;传承陈歌辛,原名陈昌寿,1914年9月19日出生于上海浦东南汇,师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音乐教授、德籍犹太人音乐家梅也学习钢琴、声乐及作曲等知识,未满20岁时,他就开始在上海的多所中学教授音乐。他的音乐才华在20世纪30年代崭露头角,高音能唱到二十一度,并能即兴作曲,被誉为“音乐才子”,到20世纪40年代,已被人赞为“歌仙”。他一生创作的歌曲近两百首,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恭喜,恭喜》《夜上海》《渔家女》《小小洞房》《凤凰于飞》等名曲,至今仍盛唱不衰。《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传入美国,被爵士歌手弗兰·莱因灌制并演唱,1951年获得了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第一名,当时听说有100万美金的稿酬等待着作曲者,只可惜那时在抗美援朝。但是足以可见歌曲的含金量以及受欢迎的程度。港台也是陈歌辛歌曲的狂热区,比如《蔷薇处处开》就由一代歌后邓丽君翻唱过,另外继姚莉之后,《玫瑰玫瑰我爱你》由凤飞飞、梅艳芳、甄妮等歌星多次演唱录制,2004年12月31日,罗大佑在首都体育场的“围炉演唱会”上,深情唱起一首陈歌辛的老歌——《永远的微笑》。导演王家卫也是陈歌辛的“铁杆粉丝”。他那部优雅的《花样年华》深深地打上了陈歌辛的印记。在电影《花样年华》讲述完那段凄美迷离的爱情故事后,片尾响起了周璇的那首《花样的年华》,老唱片吱吱作响,将电影的怀旧情怀推向极致。陈歌辛的儿子陈钢老师曾经说过:“流行歌曲常常会变成‘流星歌曲’,像流星一样,很快就消失了。”但是陈歌辛的歌曲并没有这样消失,反而在今天大放异彩,那么陈歌辛的歌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直至今日还拥有众多歌迷?它与当代流行歌曲有着哪些共通之处,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也会产生深深共鸣?下面就通过与当代歌曲的对照来分析陈歌辛歌曲创作的特点以及对当代歌曲所起到的引导和奠定作用。一、题材歌词的承袭经典的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立足群众,雅俗共赏。陈歌辛的歌曲题材上大多歌咏爱情和春天,抒发在黑暗岁月里向往春天的情怀。歌词简单朴素易于理解,句子非常规整,乐句紧紧咬着词句,严格按照中国汉字平仄音的规律进行谱曲。歌词委婉,意蕴悠长,充满线条美,离开音乐就是一首独立的诗歌,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歌曲大都是情歌,而且大部分内容关乎女性,德国音乐家瓦格纳曾说,女性是人生的音乐,歌颂女性、歌颂爱情,这是永恒的主题。陈歌辛的歌就像一艘凌风飞来的帆船,轻柔地停泊在人们心灵的堤岸上,随着浪花的拍节回旋。现今歌曲题材歌词的选择以及表达上保留了很多他当年歌曲的面貌,也是大多表现有关爱情的内容,有很深的模仿和取材痕迹。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比如邓丽君《我只在乎你》《甜蜜蜜》、林忆莲《至少还有你》、齐豫《橄榄树》、毛宁《涛声依旧》、孙楠《你快回来》等等,后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加入了现实题材元素,听众覆盖面更加广泛。比如王铮亮《时间都去哪了》、赵照《当你老了》、筷子兄弟《父亲》等,都反映了当代群众的生活感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群众基础。此类歌曲已经跨越了听众的年龄范畴,老少皆宜,深入人心,传唱度很广。36

黄钟大吕二、作曲技法的沿袭(一)曲式。相比同时代的歌曲,陈歌辛的歌曲显得非常的前卫,最早运用了规整的A+B式创作模板,即主歌+副歌。且主歌有严格的起承转合构架,主歌与副歌又有非常突显的对比乐段,这是非常西化的作曲方式,让歌曲听起来与众不同,色彩丰富。如《蔷薇处处开》,主歌和副歌运用的就是大小调式的交替,主歌大调式,副歌小调式,使歌曲在进入副歌时一下子换了一个心情,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大小调交替的模式在今天也被使用得相当频繁,现以2010年的歌曲《春天的芭蕾》来与其做曲式对比。37

黄钟大吕由此可以看出,两首歌曲均使用了A+B曲式模板,即主歌加副歌的二部结构,只是主歌和副歌使用大小调的先后顺序不同。主歌是音乐陈述段落,运用了中国起承转合四句体,首句为发展动机,后面逐渐展开后回落,进入副歌以后转为另一种对比调式,呈现色彩两级反差的效果,将音乐推向更高一层的发展。两首歌曲虽然相差了大半个世纪,技法上却是完完全全的一样。足以可见陈歌辛的歌曲创作当时就已经非常的成熟。(二)和声。由于受到西方爵士乐的影响,当时很多的歌曲都是套在舞曲的框架之上,用的都是“万能旋律”,大多没有根据旋律配和声的概念,同样的旋律可以套用在很多个伴奏上,缺乏变化和色彩。陈歌辛的歌曲注重旋律的表现作用,以横向线性进行为主,而且有规整的和声功能走向,使他的歌曲听起来更有色彩和张力。如《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副歌段的经典和声走向:Ⅵ—Ⅱ(Ⅳ)—Ⅴ—Ⅰ,在今天很多流行歌曲的副歌段也多次出现,大家并不陌生,比如《天路》《丁香花》等等。现把三首歌曲放在一起来做个对比:38

黄钟大吕由此可见三首歌曲的副歌和声走向是完全一样的,而且都是小调式,有的增加了同功能的和弦,但并不改变和声的走向。此简谱中为了看起来直观,用了和声级数来代替和弦级数,比较容易看出其中的运行方向。Ⅵ—Ⅱ(Ⅳ)—Ⅴ—Ⅰ是大调标注,在小调中是:Ⅰ—Ⅳ(Ⅵ)—Ⅶ—Ⅲ,这便是著名的关系大小调五度模进,出现暂时的离调,使音乐更加丰富。听过陈歌辛这首《蔷薇处处开》的人都知道,副歌段其实连续八个小节都是使用的关系大小调五度模进,这种和声走向虽然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大半个世纪之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直至今日都还是众多歌曲争相模仿的对象。(三)配器。20世纪30年代的配器是以布鲁斯爵士乐为主的,乐器一般为铜管乐、鼓、贝司、吉他、钢琴等,主旋律一般为民族传统五声调式。陈歌辛的歌曲配器很多突出了小提琴的副旋律,把复调因素加入配器中,增加了歌曲的抒情性。如《蔷薇处处开》用的小提琴、木鱼、吉他作为各段的主要伴奏乐器,以体现同旋律不同色彩的音乐效果。《永远的微笑》则是用了单簧管的solo做了单独一个声部的副旋律,全曲钢琴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铺底,弦乐做了与主旋律不同的另一副旋律,几个声部安排得错落有致,非常清晰。我们现在歌曲的配器虽然融入了电子乐,但是基本构架还是沿袭了当年陈歌辛歌曲的配器模式:鼓、贝斯、吉他、钢琴。大多是在这四大件基础上加入变化发展。尤其抒情类歌曲,无论哪一首的配器都能在这首《永远的微笑》中找到影子。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的流行歌曲很多是在陈歌辛歌曲的创作成果上开花结果、培育嫁接。无论取材还是技法都有着深深的印记。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符合了大多数人对艺术的审美和需求。而陈歌辛的歌曲又是在下里巴人的喜好上镶嵌了阳春白雪的金边,因此变得易于传唱又经得起推敲。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音乐创作中只有立足当下,立足群众,擅于观察和创新,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当今流行音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出多元的碰撞和融合,音乐爱好者们也在积极地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和模式,力求更多地融入民族元素,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陈歌辛的歌曲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作为唯一能够登上世界流行音乐乐坛的作品,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树立了至高的里程碑。我们应该学习他歌曲里的精髓,在上海老歌里探索汲取其中的营养,深入生活,多思考,多实践,为新时代的大众音乐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责任编辑:张贵志)参考文献:[1]陈钢,淳子著.上海留声[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2]王勇,鲍静著.玫瑰玫瑰我爱你—追寻上海老歌的前世今生[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9

本文发布于:2024-01-23 09:4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01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歌曲   音乐   副歌   创作   旋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