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寇遐)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宋崔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1.两首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表现海棠的特点;
2.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答张十一
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②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③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泽;③斗:通“陡”;
1.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 归去颍东田;
1.赏析颔联;
2.诗人“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答张十一唐 韩愈
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①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季开小白花;
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诗这首诗选择了那些意象、表现了景物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3.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此诗在体裁上属于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的特征,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D.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恩慕出仕前的生活;
3.此诗颔联深为后人北斋雨后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诗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的颈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塞上闻笛
张 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
3.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2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1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歌的前四句的主要意思什么 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齐安郡晚秋
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1.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在写作手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文后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鸩鸾竞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着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
①
唐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②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③④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1.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2.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
2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② -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1.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 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语言表达
1、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1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2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
3、1.醉”是诗眼;“醉”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地写出春意之美,连海棠也被春色陶醉;浓浓春意之中,被陶醉的不仅只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
2.首联写出了优美的春景,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喜爱之情;颔联、颈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或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4、1. 这首诗塑造了在奚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2分〕;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幵阔的居所未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2. “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现了心态的平和;“己”字含有惊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树木调零,表现了内心的闲适;
5、1.比喻 朦胧
2.①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②颔联承接次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写早行者的错觉;③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中转写途中景物“认渐真”;④尾联再写“早认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
6、1.娇、嫩
2.第一首①拟人手法,描写海棠叶和花,显出叶娇柔、花妖娆的美;②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以此表达喜爱之情;第二首①比喻手法,海棠如刚出浴的美人,绿叶红花如美人身上的绿绸嫩肤,娇嫩无比;②用典,“华清出浴初”运用长恨歌中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的典故,表现海棠之美;③对比,用桃李的娇美无法和海棠的娇美相比,表达喜爱之情;④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后两句虚写,假如桃李能言,欲与海棠比娇美,也会自认无法比得上;
7、14.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鲜艳、明快,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
15.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8、2.不用一个系词全由名词叠加而成,不着半点雕饰,运用白描手法,选典型的季节风物, 表达作者对生活和风景的热爱;
2.①感叹国事,双鬓苍苍;②羞于过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③想归隐田园而暂不得的无奈;
9、22.①“竞”字写出了嫩笋竞相生长的蓬勃生机,“闲”写出了杜鹃花随处开放的清闲自得;②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
23.①这两句诗写了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尚未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②表达了自己被贬南荒的怨愤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10、20.醉”是诗眼;“醉”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地写出春意之美,连海棠也被春色陶醉;浓浓春意之中,被陶醉的不仅只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
21.首联写出了优美的春景,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喜爱之情;颔联、颈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或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11、16.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17.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
12、14.意象:红桃、绿柳、落花、啼莺;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15.闲适恬静
13、①.6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②.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14、①.近体诗、律诗、七律均可
②.B
27.诗句中“占”、“寻”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斋秋天的雨后,小鸟、蝴蝶纷纷飞来的动人情景,洋溢着温馨新鲜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令诗人深深陶醉;全联意境清幽恬淡,极富诗情画趣;四点大意相近即可
15、1作者写到了春天澄澈浩荡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等;营造了开阔而幽静的意境;
2.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16、1.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2.“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17、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18、小题1主要意思是“弟兄孤”;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
小题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
19、①.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②.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20、①侧面烘托的手法;②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22.1、喜爱之情;①五月里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②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③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2、怀才不遇之情;①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②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③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人才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1、1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
2.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
22、1.A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23、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24、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5、1.鸳 鸯的羽毛的颜色,用“翠”“红”二字写出鸳鸯羽毛的鲜艳,并且用夕晖斜照的璀璨多彩来衬托羽毛的鲜艳;2分答“从动作角度写鸳鸯”也行鸳鸯的性情,写鸳鸯相逐相呼、双宿双飞、难分难舍的多情、重情;3分
12.侧面衬托;通过写采莲姑娘打桨归来,看见鸳鸯比翼而飞,羡慕不已;营造了一种优美隽永的意境;表现了采莲姑娘“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心理;看似不写鸳鸯,实则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进一步的突出鸳鸯多情、重情的特点;
26、1.①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2.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2分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考生能结合诗中某一句具体分析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4-01-21 10:3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8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