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4-01-21 02:36: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康朝熙)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5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

一、谈谈我心目中的英雄。

1、教师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超人,因为他非常勇敢、善良、正义,还特别愿意帮助别人。真希望能像超人一样。

2、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喜欢他?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3、幼儿自由发言,讲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英雄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良、正义、团结、会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二、画出我心中的英雄。

1、出示有关英雄的图片和玩具,观察英雄的外貌特征。

2、临摹图片、书籍上的形象或对照玩具写生,表现英雄的外貌特征。

3、幼儿剪下所画的英雄轮廓,教师在画像背面——一一记录幼儿希望学习该英雄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

三、如果我是那个英雄。

1、请幼儿假设自己是所崇拜的英雄,想象一下自己会做什么事?

2、给予幼儿与同伴自由交流、讨论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想象与表达的愿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小动物摘月亮的文学情景中,讨论并发现叠高的方法。

2、尝试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秘密,初步体验探索活动中合作的快乐和重要。

3、有兴趣说说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能与普班幼儿初步合作,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在小动物摘月亮的文学情景中,讨论并发现叠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建筑场馆PPT。

2、纸杯、瓶罐、纸板、小盒子等废旧材料用语叠高,悬挂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发好奇。

1、这是什么?注:请特教幼儿说。

2、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注:请特教幼儿复述。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1、分段看看讲讲PPT。

关键性提问:

(1)海龟这么小,大象这么大,大象该怎么站才能够稳稳地站到海龟的背上,小海龟在下面又不受伤呢?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关注特教幼儿,学一学动作。

(2)长颈鹿怎样让自己保持平衡的?他是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小结:有时候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要多试几次,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了。这下他们够到月亮了吗?

(3)你们觉得狮子过来,它的头往哪边站才会比较稳呢?为什么?

小结:狮子应该站和长颈鹿一个方向,是为了站的更稳。

2、想想议议。

(1)小老鼠能够成功地掰到月亮,尝到月亮的味道,是它一个人的本领还是什么原因?(引导幼儿说出互相合作)

(2)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够到月亮的?(慢慢地叠起来,站的稳稳的,互相配合,合作很重要)小结:小动物一个个互相配合,叠高时动作慢慢的,还找到了平衡的秘密,一个个像叠罗汉一样,站得稳稳当当的,一次不成功,再试一次,最后终于成功了,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两两合作。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请能力强的幼儿和特教幼儿一起合作。

3、经验交流。(突出叠高中"平衡、合作"重要性以及要达到成功的一些小窍门,如:坚持性、认真细致等。)

预设问题:

(1)叠罗汉能叠那么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没有失败过?最后是放弃还是继续下去的?

(3)过程中是怎么进行合作的?有没有商量过?

小结:原来叠高有很多好办法,但是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保持平衡。大家一起搭建时还要互相配合。

四、经验拓展,留疑引疑。

刚才我们小朋友和小老鼠一起玩了"叠罗汉摘月亮"的游戏,也找到了叠罗汉的关键秘密就是要注意平衡,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些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PPT,引导幼儿边看边议。

东方明珠、叠罗汉:下面大大的,上面小小的,就像大象和站在大象上面的动物,看上去很稳当。

世博中国馆、亭子:下面小小的,上面大大的,就像小海龟和大象,照样很稳固。

2、抛出问题,延伸活动。

小朋友回去也可以试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出东方明珠,看看能不能搭出世博中国馆、亭子等建筑。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着关爱友情的温馨故事,通过讲述几个小动物坐车时主动让座,而“熊奶奶”也爱护小动物,不愿意坐,最后聪明的小蚂蚁想了一个好主意,既给“熊奶奶”让了座,还给“熊奶奶”唱很多歌,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从而激起幼儿关心年长的人,爱护比自己年幼的人的美好情感。故事的情节比较曲折,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比较简单,适合小班下期的孩子模仿讲述,也能用动作加以表演。坐车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坐车的经验,加上正好进入《各种各样的车》这个主题,所以适合在这期间开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车》,懂得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的不同情景中应该怎么样做。

3、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之间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小猴、小猪、小羊、小狗、小熊、小蚂蚁 汽车的车厢内部剖面图 红绿灯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在汽车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相关的经验,进入活动的主题。)

(但从幼儿的回答看,没有一个幼儿提到让座上,可见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是孩子父母或其他成人引导的较少,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二:出示小蚂蚁的图片和汽车图:

1、这是谁呀?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用一个问题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倾听故事。)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熊婆婆说:“我坐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

3、提问:最后谁上了汽车?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小狗又说了什么?还有谁说了话?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连串的小问题目的是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的练习感受和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提问,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熊奶奶和小蚂蚁的形象对比,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蚂蚁的办法是可行的,也为理解最后小蚂蚁给熊奶奶讲故事,体验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快乐。)

三:情境创设,组织幼儿讨论:

1、假如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迁移小蚂蚁的经验,和妈妈一起坐位置,坐在妈妈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爷爷、奶奶站在一边,你会怎么办?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组织幼儿谈论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四:游戏:红绿灯。

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地游戏。红灯停,绿灯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后设计游戏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关爱以及交通安全的内容。)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过程:

1、说说节日,猜想“对换节”

每年我们要过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出示《对换节》封面

今天是“对换节”,你知道这个节日吗?这个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自由猜想)

小结:“对换节"是互相交换的节日,可能是……被交换;可能是……被交换……

2、欣赏绘本,理解故事

①讲述故事:对换节的早上。

今天是“对换节”,在这一天大人和小孩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孩去上班……早上把爸爸妈妈送进幼儿园,孩子们去上班。

在“对换节”这一天,谁和谁会对换呢?怎么换的呢?

小结:今天就是“对换节”,“对换节”真好玩,大人和小孩对换了,大人去幼儿园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去上班做大人的事情。

“对换节”的早上谁很忙?为什么呢? (孩子们很忙,因为变成“孩子”的大人不听话)

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大人们听话吗?(让孩子们讨论,表达意见)

②继续故事:大人上幼儿园。

大人上幼儿园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园里爸爸妈妈真是快活极了……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幼儿园里大人们做什么呢?平时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呢?谁玩的呢?

小结:在幼儿园里大人们做着平时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听故事,玩游戏,交朋友,他们生活得很开心!

3、续编故事:做大人的愿望

①续编故事。

今天是对换节,大人们在幼儿园玩得不错。那么,小孩变成了大人,也有许多事情去做呢! “对换节”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续编故事)

②制作心愿卡。

请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记录(或画)在“心愿卡”上面,挂在“心愿树”上,你的愿望可能就会实现。

③讨论结果。

你们的愿望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呢?

整个城市都乱套了,几万辆汽车挤在了一起……城市怎么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原来孩子们本领还不够大,根本不会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会给城市带来危险和混乱。大人们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真辛苦啊!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并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让幼儿过“对换节”,做大人的事情,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与烦恼。

活动准备

图画书《对换节》、教学课件(PPT)、镑教室布置“心愿树"、树枝上可以挂树叶样子的心愿卡

活动拓展

请爸爸妈妈在心愿卡上记录在“对换节"做“小孩”最想做的事情,请孩子想办法帮他们实现愿望,让他们更快乐。

幼儿可以将自制的《对换节》图书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说心声;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对换节”。

阅读区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空白《对换节》自制图书,满足孩子倾诉的心理需求。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班中、家中设定某日为“对换节”。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

活动目的: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躺、藏、催。

3、能根据原文展开联想,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丰富有关秋天的知识经验。

2、创设有关情境:小河、小沟、院子、大树、草地。

3、材料准备:

(1)表现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玩落叶图片四张。

(2)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头饰各8个。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观察情境,每人捡一片落叶坐下来,讨论:“叶子还会落到什么地方?想想叶子还可以当什么?”点明散文名称《落叶》。

二、结合情境,欣赏和理解散文。

(一)幼儿欣赏配乐散文一遍后提问:“听后觉得怎样?散文中有谁?”

(二)以问题“小动物来到了什么地方?把树叶当成什么?”让幼儿再次欣赏。

(三)借助图片通过启发性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结合自身动作和形象比喻,让幼儿学习词:躺、藏、催。

提问:1、树叶落在地上,谁先爬过来,它怎么做,把树叶当什么?请个别幼儿进入情境表演“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2、接下来树叶落在哪儿?谁爬过来,它怎么做?(请部分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其动作)

3、后来,树叶落在哪儿?谁过来了,又是怎样做?(全班幼儿动作练习,理解动词“藏”)

4、最后,树叶落在哪儿?谁看见,怎么说?(采用形象的比喻解释词:催)

(四)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以问题:“你喜欢散文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去感受其表现的意境。

(五)幼儿按意愿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引导幼儿边欣赏散文边自由表现。

(六)启发幼儿根据原文展开想象:树叶还会落到哪里?谁看见了,会怎样做?

三、选择个别幼儿的想象内容进行简单表现并自然结束活动。

附:散文诗《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小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下面,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电脑课件,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导幼儿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能够用清楚、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战胜黑夜,战胜困难,增强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挂图及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们接过电话吗?接过谁的电话?(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小结:有个名叫卡秋莎的外国小姑娘,她也在等一个电话,而且是个重要电话,那会是谁的重要电话呢?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并讲述故事前三段后提问:卡秋莎是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妈妈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务?

2.如果你是她,你今晚会怎么做?(让幼儿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

3.继续讲述故事提问:第一次电话铃响了,卡秋莎会怎么做?

4.幼儿学卡秋莎着急接电话的样子。

5.提问:小朋友猜,第一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6.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7.提问:为什么她好像听见老鼠跳动的声音,仔细听听又不像了呢?她心里是什么感觉?

8.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9.师生跳舞,感受卡秋莎听到音乐时的心情。

10.突然出现一声响声,幼儿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吓坏了的样子。

11.幼儿再次猜测卡秋莎会怎么做,教师小结。

12.提问:卡秋莎怎么做来让自己勇敢一点?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

13.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14.天亮了,电话铃又一次响了起来(出示卡秋莎泪眼汪汪的画面)提问:她为什么会这样?这是重要电话吗?又会是谁的电话呢?

15.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16.教师讲述最后部分故事提问:重要电话是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卡秋莎以后会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人物

1.师幼共同阅读,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2.你觉得卡秋莎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3.如果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要怎样度过这样的夜晚?

《重要电话》实践预创方法的效果及反思

活动过程中挂图引起幼儿的反应和效果:

1.本次活动中,挂图最主要的创新在于最后卡秋莎接了电话泪眼汪汪的画面,一开始的挂图都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直接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观察挂图来理解这个故事。故事很顺利的进行中,突然出现哭泣的画面,幼儿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开始会问:为什么她哭了?是开心的哭了还是伤心的哭了?这个电话谁打来的?朋友、老师还是爸爸妈妈等等。对于这一画面,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载的答案。整个课堂的氛围也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讨论、猜测的热情高涨。

2.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请幼儿自己来揭开最后的谜底时,孩子们都安静的盯着被隐藏起来的图片。当出现妈妈的身影时,猜对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猜错的孩子呢则又发问:原来是妈妈打来的,但是为什么她要哭呢?妈妈对她说了什么?这样孩子们的猜测、讨论又一次开始了。

3.因为最后意外部分的挂图,使得孩子们对故事的猜测和讨论一下子激烈了起来,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并且都觉得

自己的想法肯定更接近答案,就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猜测与讨论的过程中去,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幼儿都能插上几句自己的观点。

活动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猜测法。通过几次试教,我发现前者的使用要注意:

(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故事情节要环环相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后者的使用要注意:

(1)不要处处猜测,根据活动目标,重点处引导幼儿猜测关键问题,否则如同流水帐,幼儿会失去兴趣。

(2)所猜问题要有递进性,由易到难,做到全体与个别幼儿相结合。

(3)猜测的方式不只是语言,也可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现,如“试着表现卡秋莎害怕的样子”等。

2. 幼儿回答问题时,有的表达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问题过多,幼儿容易混淆,以后只提问重点内容,平时加强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此次活动还可做下一步的延伸,如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会怎么办?”等等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认识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

活动准备:

图加文图片一幅目的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

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

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

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

(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

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

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

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

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guan)”,“夸(kua)”,“瓜(gua)”,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关、瓜各若干。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活动难点:发准易混淆的字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个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同样的方法练习发“夸、瓜”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读绕口令。(提示幼儿听一听绕口令中有刚才我们传字游戏中的哪个字)

(2)绕口令讲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读绕口令1~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提示幼儿念绕口令时,声音响亮、清楚、正确的一队就添上一个瓜,如果说错了,就不给瓜。最后,数一数、比一比,哪一队的瓜最多,就是胜利的生产队)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令,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儿:东关队种西瓜

教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儿: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

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

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

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附:【绕口令】

瓜儿大

西关队种冬瓜,

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梦不可捉摸的特点。

2、学习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事先与幼儿交谈有关梦的话题。

活动过程:

一、说梦。

1、在长长的`黑夜里。老师和你们一起也慢慢地睡着啦,有时候还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们想知道吗?

2、教师讲述自己作过的梦。

3、你们做过梦吗?做的是什么梦?

二、找梦

1、有首诗歌就是讲关于梦的事,题目叫《找梦》。

2、教师完整的朗读诗歌两遍,幼儿欣赏。

3、梦是什么时候来得?又是什么时候走的?

4、有位小朋友想找梦,他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

5、到了什么时候梦又来了?

三、想梦

1、我们一边听诗歌,一边假装做梦,看着梦是不是真得留不住、找不到。

2、教师与幼儿进行模拟游戏活动;互道晚安,教师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幼儿双手合掌放到脸颊旁,闭上眼睛,此时可想象某些情景。老师朗诵结束后稍作停顿,再念“我一醒来,梦就去了”,幼儿睁开眼睛。

四、我也来找梦。

1、梦来过了吗?现在走了吗?

2、与幼儿边念儿歌边找梦。

3、引导幼儿讨论:朗诵关于梦的诗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语气?

4、幼儿再次完整跟念诗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大胆表达大象是怎样救兔子的,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讲故事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学习词:傍晚、凶猛、喷、锋利。

活动准备:

挂图三幅、老虎、大象、兔子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做:

大拇指师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爱打大鼓,咚咚咚。

小朋友做的真棒给自己鼓励鼓励吧!

幼:棒,棒,我最棒!

师:我们在动物园见过大象吗?

幼:见过!

师:那大象长的什么样子呀?

幼: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

师:下面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2、出示挂图一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幼:傍晚。

师:那又是什么地方呢?

幼:树林里。

师:还有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幼:一只凶猛的老虎要吃掉小兔子。

师:老虎是怎么追赶老虎的呢?

幼:老虎张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尖尖的牙齿,伸出了锋利的爪子。

师:那小兔子跑掉了吗?怎么跑的?

幼:跑掉了,小兔子撒开四条腿飞快的向前跑了。

师:小兔子都跑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

幼:小兔子跑过树林,来到了河边,遇见了大象。

师:有哪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几个幼儿讲述地一幅图,并给予鼓励。

3、出示挂图二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大象是怎么救小兔子的?

幼:伸出长鼻子,翘起尾巴,在河面上搭起了一座桥救了兔子。

师: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述一下这幅图片。

老师请几个幼儿进行讲述第二幅图片,并给予鼓励。

4、出示挂图三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那位小朋友知道大象是怎样把老虎吓跑的?

幼:大象伯伯用鼻子吸水向老虎喷去,然后老虎睁不开眼睛就跑了。

师:还有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幼儿讲述图片,并给予鼓励。

5、老师完整的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幼儿再讲述一遍故事。

6、让幼儿按照故事情节把故事演一遍,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延伸: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古寺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2.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3.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中的片段,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1.挂图7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2.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图上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见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就叫《上课》。

2.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故事里有谁?

它们上课表现怎么样?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八哥老师在上课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八哥老师问学生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怎么说,怎么做的?

八哥老师分别请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起来念时,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

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字都学会呢?

4.幼儿认字。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教师出示字卡,幼儿学习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幼儿懂得上课应认真、专心听讲。

5.讨论: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你觉得上课是应该怎么样?为什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量词。

2、通过观察图片,用量词说话。

活动准备:

一封信图片

过程:

一、故事导入(一封信)

1、明明和红红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明明给红红写了一封信,邀请红红到他家去做客。可是红红看了信,感到很稀奇,

一直笑一直笑,笑得肚子都疼了,你们猜一猜,红红为什么要这样笑?

2、我也很想知道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明明的信吧?我来念给你们听,然后你们把红红笑的原因告诉我,好吗?

亲爱的红红:

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明明,星期六,妈妈带我到城了去了,给我买了一个衣服,一个裤子,还有一个鞋子。妈妈还买了很多好吃的呢,有一根鸡腿,二只鱼,三两黄瓜,四把苹果,五块梨,请你到我家来一起吃,好吗?

你的朋友:明明

3、听了这封信,你想笑吗?为什么?它可笑在哪里?

4、明明他把什么词说错了。(量词)

5、我们一起来帮明明纠正一下,谁来说出衣服的正确量词,裤子、鞋子……

6、教师小结: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二、学习儿歌

1、你们会不会也把量词说错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量词歌里涉及到的物品图片,请幼儿逐一把正确的量词说出来。

2、小朋友真聪明,把量词都说对了。可是明明还不会正确地使用量词呢,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帮助明明纠正他的毛病。

3、我也想了一个办法,让我们来教明明学一首《量词歌》吧。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别说错,

说错就要闹笑话。

(1)教师示范念儿歌

(2)教师教读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

4、哟,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那我就不念了,来听你们念。

三、根据变化说量词

1、快看啊!明明还给我们寄来了一些图片。

(1)教师出示一只小鸟图片,图上画了什么?一只小鸟

教师出示一群小鸟图片,这幅图画了什么?一群小鸟

(2)教师出示一朵鲜花图片,图上画了什么?一朵鲜花

教师出示一束鲜花图片,这又是什么?一束鲜花

(3)师: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朵鲜花、一束鲜花,为什么同类的东西,所用的量词不一样呢?

(4)师小结:前面的表示单一的数量,后面的表示许多的数量,数量不一样,量词也就不一样了。

2、想一想:你还可以说出那些同类的东西,可以变换不同的量词?

四、游戏《说量词》

教师说“衣服”,幼儿说“一件衣服”......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能运用想象力仿编诗歌。

2、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操作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3、各种小花伞把

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猜伞

播放多媒体课件:

(1)教师在纸上画“︵”,问:你想这会是什么?

(2)在大的弧线下添画数个小的“︵”,问:它又有可能是什么呢?

(3)添画伞面伞柄。

2、感受理解诗歌。

(1)你们有伞吗?下雨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伞来避雨。

(2)观看flash,提问:今天天气真不错,小鸟、青蛙、蚂蚁都出来晒太阳,可是突然,天下起雨来,这下可怎么办?

提示性问题:那动物们可以找一把伞来避雨吗?他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3)观看flash完整地倾听诗歌。

3、仿编诗歌

(1)启发性思考: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会撑什么伞呢?

(2)幼儿在一首音乐的时间内自由添画一把伞。

(4)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提问:你为谁找了一把什么伞?你能用好听的句子来说吗?(将幼儿的画放到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编的诗句,对幼儿合理的想象、大胆的仿编给予鼓励。)

(5)仿编诗歌。我们也把他们编到诗歌里去?

4、师幼一起撑伞到外面玩

(1)出示伞,提问:伞除了可以避雨还有什么作用呢?(防晒)

(2)教师提议:今天的天气不错,我有个好提议,我们一起撑着伞到幼儿园里春游一翻怎么样?

(3)引导幼儿创编“小花伞是小朋友的伞”,边念诗歌边到户外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作出努力。

2、能大胆流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让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那么,这么多人都要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幼儿有的说用的完,有的说用不完)

(2)师出示红绿两块不同颜色的牌子。

地球上的水到底用的完还是用不完呢?大家的观点有的不一样,那我们就按自己的观点分成小组,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理由,看看哪一组观点最有道理。(认为水用的完的小朋友坐在红牌周围,认为水用不完的小朋友坐到绿牌周围)

(3)幼儿按各自得观点分成两队。

(4)师:今天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水用的完吗?现在我们红队的小朋友认为是用的完的,绿队的小朋友认为是水用不完的,一会儿我们各自得小朋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2、辩论:地球上的水用得完吗?

(1)师:现在由红绿队各方阐述自己的观点。

红:水用得完的,因为我们天天在用水,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绿:水是用不完的,只要天下雨,河里湖里又有水了,水是用不完的。

红:可是很多地方河里都没水了,要是不下雨黄河长江都会没水的。

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下雨了呀,黄河长江里不是又有水了吗?太阳再蒸发水蒸气,这样就又要下雨,河里不是有水了吗?

红:有的沙漠现在已经没水了,沙漠现在越来越大,这样不就没水了吗?

绿:不会的,只要我们人类在,我们就会想办法的。

幼儿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一位幼儿走到两队的中间,老师问:你为什么站到中间去呢?幼:我觉得水既用的完又

用不完,所以我站到两队的中间。(这时有几位幼儿也可能同意他的观点)老师就把他们分为黄队。

3、继续辩论。

绿:虽然地球上有很多脏水布能用,但我们科学技术发达了,还能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水就用不完了。

黄: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因为我们如果保护水资源,那水就用不完,如果我们人类一直在破坏水资源,那水就用的完。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4、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同意黄队的观点了,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呢?(不浪费水,洗手时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洗澡的水去拖地或冲厕所,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弄脏水,不把粪便往河里冲,多种点树,不让沙漠变大。

教师对幼儿的观点想法给予赞许肯定,并鼓励幼儿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但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监督身边的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体验猜谜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依据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能用简短语言描述人物主要特征并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了解好朋友的着装、喜好等特征。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相互交谈,说说自己有没有朋友,有朋友的感觉怎样。

二、教师提出为好朋友画像的方法:用语言描述,请其它幼儿来猜是谁。

三、和幼儿一起讨论画像的方法和要求:要用简短的话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如穿什么衣服、喜欢做的事情等,请其他幼儿猜出朋友是谁等(如果是本班的幼儿可以是说出姓名,如果是班外的其他人,可以猜住址或称呼等)。

四、请幼儿自己结伴进行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不断加深活动难度,如:可引导幼儿关注朋友的细节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以此来发展幼儿的细微观察能力。

五、请幼儿在语言活动后,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好朋友画像绘画活动,教师可将幼儿作品展示张贴。

本文发布于:2024-01-21 02:3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8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故事   活动   教师   引导   图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