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和虎的四字成语

更新时间:2024-01-20 21:00: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0日发(作者:蓝仲晦)

有狐和虎的四字成语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语出]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辨形] 狐;不能写作“孤”;假;右边不能写作“段”。

[近义] 仗势欺人 狗仗人势

[反义] 独步天下 独擅胜场

[用法] 用作贬义。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去欺压或吓唬人。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②伪军~;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英译] The fox borows the tiger's fierceness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

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基本释义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贬义)

出 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 句

1. 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近义词: 狗仗人势、驴蒙虎皮、仗势欺人、恃势凌人 、攀龙附凤、狐虎之威、谄上骄下、骥尾之蝇

反义词 :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虎头虎脑

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垂饵虎口、春冰虎尾、打马虎眼、打死虎、大人虎变

大贤虎变、风从虎,云从龙、凤叹虎视、甘冒虎口、狐假虎威

狐藉虎威、虎头虎脑、将门虎子、鲸吞虎噬、九关虎豹

九阍虎豹、骏波虎浪、狼飡虎食、狼飡虎咽、狼餐虎噬

狼餐虎咽、狼虫虎豹、狼顾虎视、狼前虎后、狼飧虎咽

狼贪虎视、狼吞虎餐、狼吞虎噬、狼吞虎咽、麟角虎翅

龙驰虎骤、龙蹲虎踞、龙幡虎纛、龙飞虎跳、龙化虎变

龙江虎浪、龙精虎猛、龙拏虎攫、龙拏虎跳、龙拏虎掷

龙盘虎踞、龙盘虎拏、龙蟠虎伏、龙蟠虎踞、龙蟠虎绕

龙跧虎卧、龙潭虎窟、龙潭虎穴、龙腾虎蹴、龙腾虎踞

龙腾虎啸、龙腾虎跃、龙腾虎踯、龙腾虎掷、龙跳虎伏

龙跳虎卧、龙威虎震、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骧虎啸

龙骧虎跱、龙翔虎跃、龙行虎变、龙行虎步、龙吟虎啸

龙跃虎踞、龙战虎争、龙争虎斗、龙争虎战、龙睁虎眼

马马虎虎、身寄虎吻、委肉虎蹊、舄乌虎帝、笑面虎

熊据虎跱、熊腰虎背、燕额虎头、燕颔虎颈、燕颔虎头

燕颔虎须、羊落虎口、羊入虎群、羊质虎皮、鹰瞵虎攫

鹰瞵虎视、鹰视虎步、鹰扬虎视、鹰扬虎噬

有关狐狸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狐群狗党、与狐谋皮、满腹狐疑、集腋为裘。

1、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狐群狗党

多用来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出自元代无名氏的《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3、与狐谋皮

指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后也作“与虎谋皮”。出自《太平御览》卷208引《苻子》,故事如下:

出自周国有个人喜好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话没说完,狐狸就一个接一个地逃进了重丘的山脚下,羊前呼后拥地躲进了深林之中。

4、满腹狐疑

多作主谓式、作谓语和定语,意思是一肚子都是疑惑,形容疑虑很多、极不相信。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中的句子,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竟是何人?”

5、集腋为裘

集腋为裘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作宾语、谓语和宾语,比喻积少成多。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中的句子,“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狐假虎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狐群狗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与狐谋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满腹狐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集腋为裘

狐死首丘:【基本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拼音读法】:hú sǐ shǒu qiū

【使用举例】:我告诉过你“~”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近义词组】:归正首丘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狐死兔泣:【基本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拼音读法】:hú sǐ tù qì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1-20 21:0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8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喻   狐狸   出自   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