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的讲读法

更新时间:2024-01-20 08:13: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0日发(作者:柴世德)

霍懋征讲读法、读讲法

林霞

“讲读”这个概念是从苏联语文教学法书中翻译过来的。1956年,教学大纲把“讲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指出讲读“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而且是培养儿童自觉的阅读能力的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综合。从准备谈话起,词汇教学,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课文的复述,一直到总结谈话;这些工作都包括在讲读里头。”1963年教学大纲对“讲读”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修正,指出:“讲读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教师讲解和指导,一方面是学生的诵读和练习。”与56年大纲相比较,63年大纲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诵读和练习”。

“讲读法”教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早在五十年代,霍懋征老师就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讲读法”。霍老师的“讲读法”,即在钻研教材,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规律的重点、难点部分,以“讲”为主,以“读”为辅。强调的是“以讲引路,讲读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霍老师1952年执教的《中国需要我就去》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尽管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但是体现着她鲜明的教学风格。课文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苏联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苏两国的国际友谊。”主要采用讲述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第二课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通过学习四个生词,启发儿童热爱祖国的首都和人民领袖”;第三课时“主要学习‘直述句’与‘陈述句’,通过对课文段落的分析,课文大意的总结,巩固既得知识,加深认识”,教学方法还是教师的讲解和谈话。三课时中也安排学生“读”的活动,第一课时讲解课文之后有教师范读课文和领读。第二课时在复习上节内容,学习生字后,安排学生默读、个别读等环节。第三课时继续讲解课文,并做标点和直述句、疑问句练习,在总结段落大意和课文大意时安排了学生默读的时间。这节课大致体现了霍老师早期讲读法的特点:“以讲引路,讲读结合”,通过讲解课文主要内容,用讲述和提问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了解,朗读、默读作为辅助的手段,用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整堂课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分量很重,这在建国初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是很可以理解的。教师在三课时里,以“讲”为主,以“读”为辅。使学生在获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了解。然而从教学内容看,语文教学的分量严重不足,学生主体地位也不够突出。

1978年4月,在经历了“文革”之后,霍老师重新回到了语文讲坛,再次挑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担。她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努力按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改进讲读法,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改革方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快、多、高、轻”的“读讲法”。她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做到了三课时、两课时教一课书,一课时教一课书,两课时教三课书,三课时教六课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实验第一个学期,语文教材的课文只有24篇,而霍老师却教了95篇优秀范文;四年级第二学期她只用了七周时间教完了教材的全部课文,以后又补充了42篇课文,实现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的方针。

霍老师的“读讲法”强调“精讲、多练、合理组织课文”。精讲,就是讲具有规律性的语文知识、课文重点部分、写作、阅读方法等,这些都是精讲的内容。精讲时也强调让学生多读,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启发和讲解,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探讨研究问题,最后设法解决问题。多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练习应由浅入深,用较少的时间做大量的练习。如练习形容“说”,让学生

先用一个字的词形容,一直练到用五个字的词组形容。这样的练习形式灵活,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参与,而且用时不多,收效却很大,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多练还体现在多朗读和多背诵上,通过多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合理组织课文,就是将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处的教材组织成一组文章集中教学。有的精讲,有的让学生自读,这就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地得到提高。

无论是在建国初期的社会背景下,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讲读法”在阅读教学中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直到现在,尽管课程标准创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恐怕还是讲读法。因为讲读法具有其特殊的优点。

讲读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讲解和指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诵读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概念知识讲解、教学目标小结归纳,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等许多教学环节,采用讲读法可以直截了当切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也便于学生接受,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霍懋征老师在七十年代以后将“讲读法”改进为“读讲法”,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她在阅读教学中合理组织课文,选择重点讲的课文和学生自学的课文,使学生在相同单位时间里增加了阅读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还巩固和内化学到的知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在负担不重的情况下,取得的优异的语文学习成绩。霍懋征老师的实验证明,讲读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在创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讲读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容易放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同时讲读法应该讨论法、练习法等其他方法交替使用,否则课堂形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会影响教学效率。

本文发布于:2024-01-20 08:1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97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课文   教学   语文   教师   学习   读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